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施工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施工拟改迁地下管线群附近的两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临时立柱;放坡开挖基坑内拟改迁地下管线群附近的土石方;开挖至地下管线群底部标高以下0.5m时,人工清理基底,并采用素混凝土找平;清理临时立柱周边的渣土;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到设计强度;将地下管线群改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开挖基坑;地下结构施工;回填地下管线群周边基坑。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构稳固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采用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的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crossing pipeline group in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所述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采用所述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为尽量减小对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的干扰,一般采用垂直开挖的方式进行基坑施工。当基坑周边各类地下管线众多时,基坑施工将不可避免对现有的各类地下管线产生影响;当地下管线进入基坑开挖作业范围时,一般先对管线进行临时改迁至基坑外侧,待基坑工程完工后,将管线进行原址恢复。现有管线改迁技术方案可能产生多方面不利影响,例如多次改迁管线费用高,对周边居民生活影响大,或者当基坑平面外围无平面空间进行临时改迁管线时,需要缩小基坑平面范围,以便在基坑外侧布置地下管线,这将对地下工程的方案布置产生影响。现有的专利文献CN208949892U公开了一种可横跨基坑管线的围护结构,即利用管线主体自身刚度横跨基坑,在不改迁管线的情况下进行基坑开挖;专利文献CN105972313A公开了一种横跨基坑的管线悬吊方法及悬吊结构,即利用基坑自身的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在两道支撑中间设置连系梁、U型钢架,从而实现了管线横跨基坑;专利文献CN109914480A公开了在围护桩上原位设置悬吊或托架,从而实现管线横跨基坑。以上各种方法均未能解决管线群横跨基坑时的难题,如各种地下管线,结构材质不一、材料刚度不一、变形控制标准不一,当基坑范围内存在多种地下管线时,需要采取一种经济、安全的改迁方式,以便确保基坑工程和周边管线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提供所述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操作简便,结构稳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采用所述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避免地下管线二次改迁,并减小了地下管线对基坑平面方案的影响。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施工基坑四周的围护结构;步骤二:施工拟改迁地下管线群附近的两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临时立柱;步骤三:放坡开挖基坑内拟改迁地下管线群附近的土石方;步骤四:开挖至地下管线群底部标高以下0.5m时,人工清理基底,并采用素混凝土找平;步骤五:清理临时立柱周边的渣土,确保后期钢筋能顺利穿过格构柱;步骤六: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到设计强度;步骤七:将地下管线群改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步骤八:开挖基坑、依次架设支撑;步骤九:地下结构施工,依次从下往上浇筑地下结构的底板、侧墙、顶板;步骤十:回填地下管线群周边基坑,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下方回填采用水泥砂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钢格构材料为Q235A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步骤十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下方回填措施如下,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与地下结构高度上空间狭小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提前预留200mm~300mm的孔洞,待地下结构完工后,通过预留孔洞灌注水泥砂浆;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与地下结构高度上空间宽敞时,先采用土石方回填,再采用预留好的孔洞灌注水泥砂浆。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采用所述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和临时立柱;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位于基坑内;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通过所述临时立柱架设在基坑内;地下管线群固定在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包括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有多根,多根所述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在支撑平面方向上呈平行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平面方向满铺在两根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之间、且高程方向布置在地下管线群以下;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两端均穿过所述临时立柱;所述临时立柱沿着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轴线布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的高程方向布置在地下管线群以下0.5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临时立柱包括位于基坑上部的钢格构和位于基坑下部的钻孔灌注桩;所述钢格构采用4×160角钢焊接而成;所述钻孔灌注桩内设有钢筋笼。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格构有多个;多个所述钢格构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轴线间隔布置;所述钻孔灌注桩有多个;多个所述钻孔灌注桩沿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轴线布置;所述钢筋笼与所述钢格构焊接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两端均穿过所述格构柱;所述格构柱的缀板与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的受力钢筋呈上下错开布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下管线群包括但不限于给排水管、电力电信管和天然气管。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地下管线侵入基坑开挖作业范围条件下的基坑施工;(2)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支撑体系上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临时立柱,基坑施工时先将各种地下管线永久改迁至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再进行基坑大面积施工,最后待地下结构完工后,依次回填,从而避免地下管线二次改迁,并减小了地下管线对基坑平面方案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平面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图4为给排水管与混凝土弧形基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钢筋混凝土支撑,1.1-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1.2-第二道钢筋混凝土支撑,2-钢筋混凝土结构板,3-钢格构,4-钻孔灌注桩,4.1-钢筋笼,5-给排水管,6-电力电信管,7-天然气管,8-混凝土弧形基座,9-临时立柱,10-地下管线群,11-基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参阅附图可知:所述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施工基坑11四周的围护结构;步骤二:施工拟改迁地下管线群10各种地下管线附近的两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1.1和临时立柱9;步骤三:放坡开挖基坑11内拟改迁地下管线群10附近的土石方;步骤四:开挖至地下管线群10底部标高以下0.5m左右时,人工清理基底,并采用素混凝土找平;步骤五:清理临时立柱9周边的渣土,确保后期钢筋能顺利穿过格构柱3;步骤六: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到设计强度;步骤七:将地下管线群10(即各种地下管线)改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上;步骤八:开挖基坑11、依次架设支撑;步骤九:地下结构施工,依次从下往上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首先施工基坑(11)四周的围护结构;/n步骤二:施工拟改迁地下管线群(10)附近的两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1.1)和临时立柱(9);/n步骤三:放坡开挖基坑(11)内拟改迁地下管线群(10)附近的土石方;/n步骤四:开挖至地下管线群(10)底部标高以下0.5m时,人工清理基底,并采用素混凝土找平;/n步骤五:清理临时立柱(9)周边的渣土,确保后期钢筋能顺利穿过格构柱(3);/n步骤六: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到设计强度;/n步骤七:将地下管线群(10)改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上;/n步骤八:开挖基坑(11)、依次架设支撑;/n步骤九:地下结构施工,依次从下往上浇筑地下结构的底板、侧墙、顶板;/n步骤十:回填地下管线群(10)周边基坑(11),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下方回填采用水泥砂浆。/n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施工基坑(11)四周的围护结构;
步骤二:施工拟改迁地下管线群(10)附近的两根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1.1)和临时立柱(9);
步骤三:放坡开挖基坑(11)内拟改迁地下管线群(10)附近的土石方;
步骤四:开挖至地下管线群(10)底部标高以下0.5m时,人工清理基底,并采用素混凝土找平;
步骤五:清理临时立柱(9)周边的渣土,确保后期钢筋能顺利穿过格构柱(3);
步骤六: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铺设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到设计强度;
步骤七:将地下管线群(10)改移到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上;
步骤八:开挖基坑(11)、依次架设支撑;
步骤九:地下结构施工,依次从下往上浇筑地下结构的底板、侧墙、顶板;
步骤十:回填地下管线群(10)周边基坑(11),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下方回填采用水泥砂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格构柱(3)材料为Q235A钢,焊条为E4300~E43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十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下方回填措施如下,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与地下结构高度上空间狭小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上提前预留200mm~300mm的孔洞,待地下结构完工后,通过预留孔洞灌注水泥砂浆;
当钢筋混凝土结构板与地下结构高度上空间宽敞时,先采用土石方回填,再采用预留好的孔洞灌注水泥砂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施工的适用于横跨基坑管线群的支撑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板(2)和临时立柱(9);
所述钢筋混凝土支撑(1)位于基坑(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敏,董志超,罗伟,魏莱,陈涛,冯东阳,刘新利,夏磊,李圣伟,唐建一,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