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锌处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034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锌处理机,包括前防护板、定位杆、后防护板、弹簧二、收集盒以及加热丝,前防护板设置在机架主体内下端面前部,定位杆固定在前防护板上端面,定位杆上端穿过后防护板装配在机架主体内,后防护板设置在机架主体内下端面后部,后防护板通过定位杆与前防护板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防止余锌飞溅且便于拆卸的功能,弹簧二装配在机架主体左表面,收集盒装配在机架主体内下部,加热丝设置在收集盒内下端,该设计实现了对余锌进行收集的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防止余锌飞溅且便于拆卸,便于对余锌进行收集,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A residual zinc proc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锌处理机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余锌处理机,属于余锌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由于现有的处理机在对加工件上的余锌离心处理时,余锌会被甩飞出去,飞溅到处理机和加工场地,进而需要人工清洁,加大了作业人员工作量,由于现有的处理机没有收集机构,无法对加工件上的余锌进行收集,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加大了生产成本,所以急需一种余锌处理机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余锌处理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防止余锌飞溅且便于拆卸,便于对余锌进行收集,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余锌处理机,包括装置主体、防护机构以及收集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机架主体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主体右表面,所述防护机构安装在机架主体内下端面,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前防护板、定位杆、后防护板、插杆、翘杆、弹簧一以及连接杆,所述前防护板设置在机架主体内下端面前部,所述定位杆固定在前防护板上端面,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锌处理机,包括装置主体、防护机构(2)以及收集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机架主体(1)以及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主体(1)右表面;/n所述防护机构(2)安装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面,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前防护板(21)、定位杆(22)、后防护板(23)、插杆(24)、翘杆(25)、弹簧一(26)以及连接杆(27),所述前防护板(21)设置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面前部,所述定位杆(22)固定在前防护板(21)上端面,所述定位杆(22)上端穿过后防护板(23)装配在机架主体(1)内,所述后防护板(23)设置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面后部,所述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锌处理机,包括装置主体、防护机构(2)以及收集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机架主体(1)以及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通过螺栓固定在机架主体(1)右表面;
所述防护机构(2)安装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面,所述防护机构(2)包括前防护板(21)、定位杆(22)、后防护板(23)、插杆(24)、翘杆(25)、弹簧一(26)以及连接杆(27),所述前防护板(21)设置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面前部,所述定位杆(22)固定在前防护板(21)上端面,所述定位杆(22)上端穿过后防护板(23)装配在机架主体(1)内,所述后防护板(23)设置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面后部,所述后防护板(23)通过定位杆(22)与前防护板(21)相连接,所述插杆(24)固定在翘杆(25)后端面左部,所述插杆(24)装配在定位杆(22)内,所述翘杆(25)通过转轴装配在机架主体(1)内左部,所述翘杆(25)左端通过弹簧一(26)与机架主体(1)内前端面左部相连接,所述翘杆(25)右端通过转轴与连接杆(27)左端相连接,所述连接杆(27)装配在机架主体(1)内中部;
所述收集机构(3)安装在机架主体(1)内下端,所述收集机构(3)包括压杆(31)、固定杆(32)、弹簧二(33)、收集盒(34)以及加热丝(35),所述压杆(31)通过弹簧二(33)装配在机架主体(1)左表面,所述固定杆(32)固定在压杆(31)右端面中部,所述固定杆(32)右端装配在收集盒(34)内,所述弹簧二(33)装配在机架主体(1)左表面,所述收集盒(34)装配在机架主体(1)内下部,所述加热丝(35)设置在收集盒(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裕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