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
本技术属于发电设备
,涉及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等,此外,还有氢能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裂变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新能源发电也就是利用现有的技术,通过上述的新型能源,实现发电的过程。水能是蕴藏于河川和海洋水体中的势能和动能,是洁净的一次能源,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根据最新的勘测资料,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6.89亿kW,其中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4.93亿kW,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3.95亿kW,居世界首位。现有技术中的水能发电大多利用水流带动涡轮实现发电,能源利用率较低,发电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包括第一液体池和位于所述第一液体池下方的发电轮组,所述发电轮组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体池(2)和位于所述第一液体池(2)下方的发电轮组(3),所述发电轮组(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件(4)和第二移动件(5),所述第一移动件(4)和所述第二移动件(5)通过连接绳(6)连接,所述连接绳(6)绕在所述发电轮组(3)上将其驱动,所述第一液体池(2)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口(7)和第二出液口(8),所述第一移动件(4)和所述第二移动件(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腔(401)和第二容纳腔(501),所述第一出液口(7)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401)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液体池(2)内的液体流入其内,所述第二出液口(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体池(2)和位于所述第一液体池(2)下方的发电轮组(3),所述发电轮组(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件(4)和第二移动件(5),所述第一移动件(4)和所述第二移动件(5)通过连接绳(6)连接,所述连接绳(6)绕在所述发电轮组(3)上将其驱动,所述第一液体池(2)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出液口(7)和第二出液口(8),所述第一移动件(4)和所述第二移动件(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纳腔(401)和第二容纳腔(501),所述第一出液口(7)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401)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液体池(2)内的液体流入其内,所述第二出液口(8)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501)的上方用于将第一液体池(2)内的液体流入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4)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401)连通的第三出液口(9),所述第二移动件(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腔(501)连通的第四出液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轮组(3)包括均由所述连接绳(6)缠绕驱动的若干第一传动轮(301)和若干第二传动轮(302),所述第一传动轮(30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302)均单向驱动各自的主轴(305),
所述第一传动轮(30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302)均单向传动设置在所述主轴(305)上,所述第一传动轮(301)的结构同于所述第二传动轮(302)且均包括轮体(3011)、棘轮圈(3012)、棘爪(3013),所述轮体(3011)套设在各自的主轴(305)上,所述主轴(305)上设置有所述棘爪(3013),所述轮体(3011)上设置有所述棘轮圈(3012),所述棘爪(3013)与所述棘轮圈(3012)匹配实现带动所述主轴(305)单向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体(3011)通过轴承(306)转动设置在所述主轴(305)上,所述轮体(3011)上设置有内环壁(3014),所述内环壁(3014)设置在所述轴承(306)旁,
所述棘轮圈(3012)为内接棘轮圈(3012)且设置在所述内环壁(3014)上,所述主轴(305)上设置有棘爪槽(307),所述棘爪(3013)铰接在所述棘爪槽(307)内且伸入至所述棘轮圈(3012)的棘齿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轮(301)的棘轮圈(3012)棘齿方向和所述第二传动轮(302)的棘轮圈(3012)棘齿方向二者相反,使得所述第一传动轮(30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302)单向驱动各自主轴(305)的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量转移电力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液体池(11),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件(4)和所述第二移动件(5)的下方,
所述第二液体池(11)上设置有第三进液口(12)和第四进液口(13),所述第三进液口(12)和所述第四进液口(13)分别用于进入第三出液口(9)、所述第四出液口(10)流出的液体,
所述第三进液口(12)和所述第四进液口(13)旁均设置有弹簧缓冲件(14),所述第一移动件(4)和所述第二移动件(5)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作用于所述弹簧缓冲件(14)的顶板(15),所述顶板(15)作用于所述弹簧缓冲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