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方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73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桁架方套,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长方体状的方套本体,用于套设于纵桁架;所述方套本体内侧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方套本体的四个内侧面各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贴紧与纵桁架纵向管设置;设置有挂钩于所述方套本体的对立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卡箍于所述方套本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上,以及设置有可拆卸固定于两个所述卡箍间的限位杆。有益效果:其一,防止电机以及电机连接于方套本体的丝绳损坏时,方套掉落到地面上。其二,方套上设置有滑轮组,使方套本体沿纵桁架滑动时,更加顺畅。其三,通过连接块的设置,使挂钩与方套本体联接方式更加结实。

A kind of truss squar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方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桁架方套。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种演唱会和大型聚会现场少不了各种桁架的搭建,而桁架分为横桁架与纵桁架。现有的舞台桁架搭建中,一般是将两个方套分别套设在两个纵桁架上,再将一条横桁架固定在两方套间,只需要通过升降方套则可以实现对横桁架进行升降,可以实现舞台实时调度,以及挂于横桁架上的灯光调度。方套一般通过电机控制升降,当电机制停时,方套随机停止滑动。但电机以及电机连接于方套的丝绳会有损坏的时候,一旦损坏,方套则会受到自重掉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所以需要一种桁架方套防止电机以及电机连接于方套的丝绳会有损坏的时,方套受自重掉落,导致横桁架掉落到地上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方套,具有防止方套掉落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长方体状的方套本体;所述方套本体内侧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方套本体的四个内侧面各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轮组,所述滑轮组贴紧与纵桁架纵向管设置;设置有挂钩于所述方套本体的对立侧面上;设置有两个卡箍于所述方套本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上,以及设置有可拆卸固定于两个所述卡箍间的限位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替换为伸缩杆,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限位杆伸缩的第二电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套本体设置为长方体框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方套本体包括方套纵向管和方套横向管,所述卡箍固定设置于两个对立的所述方套横向管的底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条所述方套横向管设置有两个所述滑轮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第一连接块设置在两个对立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块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第三限位块设置于纵向方向的两条方套横向管之间,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夹持于其中一条方套横向管;所述挂钩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于方套本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上铺设有减震橡胶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第一电机和丝绳,所述丝绳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机,所述丝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挂钩。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防止电机以及电机连接于方套本体的丝绳损坏时,方套掉落到地面上。其二,方套上设置有滑轮组,使方套本体沿纵桁架滑动时,更加顺畅。其三,通过连接块的设置,使挂钩与方套本体联接方式更加结实。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设置有限位杆的方套本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伸缩杆的方套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设置有限位杆的方套本体俯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伸缩杆的方套本体俯视图;图5是方套本体的左视图;图6是方套本体的正视图。图中:1、方套本体;101、方套纵向管;102、方套横向管;2、滑轮组;3、挂钩;4、卡箍;5、限位杆;6、伸缩杆;7、第二电机;8、第一连接块;801、第一限位块;802、第二限位块;803、第三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桁架方套,如图1所示,包括长方体状的方套本体1,所述方套本体1设置为长方体框架,包括所述方套本体1包括四条方套纵向管101和十二条方套横向管102组成各侧面为“8”字形框架。方套本体1用于套设于纵桁架上,且可以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沿纵桁架上下滑动。设置有滑轮组2在所述方套本体1内侧,每条所述方套横向管102设置有两个所述滑轮组2,所述滑轮组2贴紧与纵桁架纵向管设置。滑轮组2设置在每条方套横向管102的与纵桁架对应的位置,当方套本体1套设在纵桁架上时,各个滑轮组2刚好接触于纵桁架,使方套本体1沿纵桁架上下滑动时,有滑轮组2辅助滑动,使方套本体1滑动更加顺畅。如图1,设置有两个挂钩3于所述方套本体1的对立侧面上。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块8,设置在所述方套本体1的对立侧面上,第一连接块8呈“3”字形。所述第一连接块8包括第一限位块801、第二限位块802和第三限位块803,由上往下看,分别为第一限位块801、第二限位块802和第三限位块803。所述第二限位块802与第三限位块803设置于纵向方向的两条方套横向管102之间,第二限位块802贴近于上方套横向管102设置,第三限位块803贴紧于下方套横向管102设置,再通过焊接方式将第二限位块802与第三限位块803固定于方套本体1上。所述第一限位块801与第二限位块802夹持于其中一条方套横向管102。所述挂钩3通过第一连接块8连接于方套本体1。通过第一限位块801、第二限位块802与第三限位块803的设置,使第一连接块8与方套本体1的连接更加紧固。限位杆5实施例一:设置有两个卡箍4于所述方套本体1的两个对立侧面上,所述卡箍4固定设置于两个对立的所述方套横向管102的底端。设置有可拆卸固定于两个所述卡箍4间的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5上铺设有减震橡胶块,用于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增加限位杆5的使用寿命。可以通过卡箍4可拆卸固定限位杆5,设置卡箍4于方套横向管102的底端时,当限位杆5受到向上的压力会被传递到方套横向管102。实施例一工作原理:一般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方套本体1沿纵桁架上下滑动,滑动到一定位置后方套本体1停下后,将限位杆5通过人工限位到卡箍4上固定,此时限位杆5穿过纵桁架的内部。当第一电机失电或第一电机损坏,失去对方套本体1的控制,方套本体1会受自重下落,下落一定距离后,限位杆5会落到纵桁架的横杆上,使方套本体1受限,无法继续掉落,这样保证在当第一电机失电或第一电机损坏,失去对方套本体1的控制情况下,方套本体1都无法掉落地面,造成更大的损坏。限位杆5实施例二:设置有两个卡箍4于所述方套本体1的两个对立侧面上,所述卡箍4固定设置于两个对立的所述方套横向管102的底端。所述限位杆5替换为伸缩杆6,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限位杆5伸缩的第二电机7,所述第二电机7沿所述方套纵向管101设置,主要用于控制伸缩杆6的伸缩,当控制所述方套本体1上下滑动时,第二电机7先控制伸缩杆6收回到一端的卡箍4中,方套本体1再进行上下滑动,当方套本体1停止滑动,第二电机7控制伸缩杆6从一端的卡箍4中伸出,使伸缩杆6卡位到另一个卡箍4中。实施例二工作原理:一般工作状态下,通过第一电机带动方套本体1沿纵桁架上下滑动,当控制所述方套本体1上下滑动时,第二电机7先控制伸缩杆6收回到一端的卡箍4中,方套本体1再进行上下滑动,当方套本体1停止滑动,第二电机7控制伸缩杆6从一端的卡箍4中伸出,使伸缩杆6卡位到另一个卡箍4中,此时限位杆5穿过纵桁架的内部。当第一电机失电或第一电机损坏,失去对方套本体1的控制,方套本体1会受自重下落,下落一定距离后,限位杆5会落到纵桁架的横杆上,使方套本体1受限,无法继续掉落,这样保证在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桁架方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方套本体;/n所述方套本体内侧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方套本体的四个内侧面各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轮组;/n所述方套本体的其中一对正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挂钩;/n设置有两个卡箍于所述方套本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上,以及设置有可拆卸固定于两个所述卡箍间的限位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方套,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状的方套本体;
所述方套本体内侧设置有滑轮组,所述方套本体的四个内侧面各设置有至少两个滑轮组;
所述方套本体的其中一对正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挂钩;
设置有两个卡箍于所述方套本体的两个对立侧面上,以及设置有可拆卸固定于两个所述卡箍间的限位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替换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从其中一个所述卡箍伸出到另外一个所述卡箍,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限位杆伸缩的第二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套本体设置为长方体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桁架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套本体包括方套纵向管和方套横向管,所述卡箍固定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自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耀纳舞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