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扶电梯,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其包括梯级组件、动力单元、梯级传动机构、电梯扶手架、电梯扶手带、下压头、下压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同步传动机构。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电梯扶手带上设有T形槽,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下压头连接于下压机构,下压机构用于带动下压头下压至T形槽内,以将电梯扶手带绷紧。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下压头,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下压头将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第一齿形部啮合。动力输入齿轮与动力单元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电梯扶手带与下压头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效的避免了电梯扶手的滞后现象。
A kind of walking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扶电梯
本申请涉及电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手扶电梯。
技术介绍
为保证乘坐者安全,手扶电梯的电梯扶手带的运动速度需要快于或等于梯级的运动速度。目前,电梯扶手带的运动一般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带轮转动,带轮转动带动电梯扶手带运动,但电梯扶手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将逐渐磨损,电梯扶手与带轮之间将出现打滑现象,使得电梯扶手带的速度逐渐减慢,出现电梯扶手带的运行速度比梯级的运动速度慢的现象,电梯扶手带滞后容易使乘坐者后仰而发生意外。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扶电梯,以改善现有的手扶电梯的电梯扶手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容易出现滞后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扶电梯,包括梯级组件、动力单元、梯级传动机构、电梯扶手架、电梯扶手带、下压头、下压机构、齿轮传动机构和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梯级组件通过所述梯级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所述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梯扶手带上设有供所述T形导轨卡入的T形槽,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所述下压头连接于所述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至所述T形槽内,以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头,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所述下压头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所述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传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下压机构带动下压头下压可将电梯扶手带绷紧,保证电梯扶手在环绕T形导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脱落的现象。下压头进入电梯扶手带的T形槽内,并将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下压头的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将与第一齿形部啮合,动力单元的动力依次通过同步传动机构和齿轮传动机构传递给电梯扶手带,从而驱动电梯扶手带运动。由于电梯扶手带与下压头之间通过第一齿形部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啮合实现力的传递,电梯扶手带与下压头不会出现打滑现象,有效的避免了电梯扶手的滞后现象,这种结构可保证电梯扶手带的运动速度始终等于或大于梯级的运动速度。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头包括基体、第一侧移块和下压块;所述基体与所述下压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侧移块和所述下压块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移块;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机构带动下压头下压的过程中,下压块与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下压块将相对基体向上移动,下压块驱动第一侧移块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在T形槽内侧向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第一齿形部的啮合。这种结构使得下压头在进入电梯扶手带的T形槽的过程中,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不会与电梯扶手带发生干涉,使得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更方便地与电梯扶手带内部的第一齿形部啮合。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基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侧移块与所述基体之间。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块与基体之间设有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弹性复位件可使在下压头抬起的过程中,下压块自动向下伸出。第一测一块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可使下压块向下伸出的过程中,第一侧移块自动复位。进一步地,所述下压块具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侧移块侧向移动的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块上的第一引导斜面和第一侧移块上的第二引导斜面的设置,便于下压块与第一侧移块之间力的传递,使得第一侧移块侧向移动所需要下压块对其施加的力更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抵接的下压面;当所述下压面抵接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上述技术方案中,下压头在下压过程中,第一侧移块的下压面与T形槽的底壁接触时,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第一齿形部啮合,此时,T形槽的槽底壁则无法继续推动下压块向上移动,第一侧移块不再侧移。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动力输出齿轮,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形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二侧移块,所述第二侧移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下压块位于所述第一侧移块和第二侧移块之间;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和第二侧移块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向相反的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和所述第二齿形部啮合。上述技术方案中,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形部相对设置的第二齿形部,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分别第一齿形部和第二齿形部啮合后,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的动力可通过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传递给电梯扶手带的两侧,使得电梯扶手带移动更加平稳。进一步地,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同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侧移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时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和所述第五齿轮通过同一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侧移块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齿轮啮合;所述第六齿轮和第七齿轮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六齿轮与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啮合,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五齿轮用于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齿形部啮合时与所述第七齿轮啮合。上述技术方案中,动力输入齿轮的动力可依次通过第三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传递给电梯扶手带的第一齿形部;动力输入齿轮的动力还可依次通过第七齿轮、第六齿轮、第五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动力输出齿轮传递给电梯扶手带的第二齿形部。即动力输入齿轮转动则可使电梯扶手带两侧均受到牵引力,从而使电梯扶手带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机架、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驱动件;所述机架、第一连杆、下压头和第二连杆依次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相对机架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机架、第一连杆、下压头和第二连杆依次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通过驱动件驱动第一连杆相对机架转动则可将下压头下压或抬起,结构简单,下压头在下压过程中,下压头做平面运动,其与机架始终保持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梯级组件;/n动力单元;/n梯级传动机构,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梯级组件通过所述梯级传动机构传动连接;/n电梯扶手架,所述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n电梯扶手带,所述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梯扶手带上设有供所述T形导轨卡入的T形槽,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n下压头;/n下压机构,所述下压头连接于所述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至所述T形槽内,以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n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头,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所述下压头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以及/n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梯级组件;
动力单元;
梯级传动机构,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梯级组件通过所述梯级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电梯扶手架,所述电梯扶手架具有T形导轨;
电梯扶手带,所述电梯扶手带套设于T形导轨的外侧,所述电梯扶手带上设有供所述T形导轨卡入的T形槽,所述T形槽的槽侧壁上设有第一齿形部;
下压头;
下压机构,所述下压头连接于所述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至所述T形槽内,以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
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下压头,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齿轮和第一动力输出齿轮,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用于在所述下压头将所述电梯扶手带绷紧时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以及
同步传动机构,所述动力输入齿轮与所述动力单元通过所述同步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包括基体、第一侧移块和下压块;
所述基体与所述下压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
所述第一侧移块和所述下压块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体,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移块;
当所述下压机构带动所述下压头下压时,所述下压块能够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接触后相对所述基体向上移动,以驱动所述第一侧移块带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在所述T形槽内侧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一齿形部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还包括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
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下压块与所述基体之间;
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侧移块与所述基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块具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侧移块侧向移动的第一引导斜面;
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引导斜面接触的第二引导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扶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移块具有用于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壁抵接的下压面;
当所述下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延见,程紫良,梅海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上虞高等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