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5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旋翼座、旋翼桨夹组件和挥舞阻尼,旋翼座位于旋翼桨夹组件的下方,挥舞阻尼位于旋翼座的中部,旋翼桨夹组件的前端面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横孔,三个横孔的中部均设置有拉钮片结构,旋翼桨夹组件包括两个桨夹,两个桨夹之间设置有旋翼横轴,旋翼横轴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轴承,旋翼横轴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钮片,轴承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隔套,旋翼横轴的上方设置有压盖,该旋翼结构形式简化,减少零件数量,降低结构质量,使得结构零件相互间运转灵活平稳,在满足飞行所需的功能外,其零件的刚性及重量均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

A structure of the rotor head of a monoplane unmanned helicopter without ailer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有副翼无人机其主要特点是飞机姿态比较稳定,易操作,但是对设计、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求很高,国内现有市场大多采用无副翼结构,其主要特点就是结构简单,对装配调试要求低,同时调试方式更简单高效。现有的单旋翼无副翼无人机旋翼部分大多是采用硬连接,只能满足低载荷的无人机,对于载荷在200公斤级别的飞机来说,这种单纯的挥舞结构是无法满足飞机稳定飞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单旋翼无副翼无人机旋翼部分大多是采用硬连接,只能满足低载荷的无人机,对于载荷在200公斤级别的飞机来说,这种单纯的挥舞结构是无法满足飞机稳定飞行的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包括旋翼座、旋翼桨夹组件和挥舞阻尼,所述旋翼座位于旋翼桨夹组件的下方,所述挥舞阻尼位于旋翼座的中部,所述旋翼桨夹组件的前端面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包括旋翼座(1)、旋翼桨夹组件(3)和挥舞阻尼(2),所述旋翼座(1)位于旋翼桨夹组件(3)的下方,所述挥舞阻尼(2)位于旋翼座(1)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桨夹组件(3)的前端面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横孔,三个所述横孔的中部均设置有拉钮片结构(303),所述旋翼桨夹组件(3)包括两个桨夹(301),两个所述桨夹(301)之间设置有旋翼横轴(302),所述旋翼横轴(30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轴承(304),所述旋翼横轴(30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钮片(3021),所述轴承(304)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隔套(3041),所述旋翼横轴(302)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包括旋翼座(1)、旋翼桨夹组件(3)和挥舞阻尼(2),所述旋翼座(1)位于旋翼桨夹组件(3)的下方,所述挥舞阻尼(2)位于旋翼座(1)的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桨夹组件(3)的前端面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横孔,三个所述横孔的中部均设置有拉钮片结构(303),所述旋翼桨夹组件(3)包括两个桨夹(301),两个所述桨夹(301)之间设置有旋翼横轴(302),所述旋翼横轴(30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轴承(304),所述旋翼横轴(30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钮片(3021),所述轴承(304)的内侧壁设置有轴承隔套(3041),所述旋翼横轴(302)的上方设置有压盖(4),两个所述桨夹(301)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轴承安装孔,所述轴承(304)与轴承隔套(3041)均位于轴承安装孔内,两个所述桨夹(301)的前端面均开设有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横轴(302)的中部贯穿开设有两个均匀分布的纵安装孔(3022),所述旋翼横轴(302)的两侧的形状呈“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旋翼无副翼无人直升机旋翼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挥舞阻尼(2)包括聚氨酯套(201)和圆柱销(202),所述圆柱销(202)的外侧壁与聚氨酯套(201)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圆柱销(202)的前端面设置有挡板(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陈言想
申请(专利权)人:飞瑞航空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