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及具有该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63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及具有该无动力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包括浮体,浮体的下部铰接端与流量控制部件的上部连接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流量控制部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带有滤网的入水口,在流量控制部件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支撑柱,在流量控制部件的内部设置有中间隔板,在中间隔板上开设有中间通孔,流量控制部件的后端与三通管的前端连接,三通管的上端连接有通气口,三通管的后端连接有出水硬管,在出水硬管的外周套设有出水软管,且出水软管的后端超出出水硬管的后端设置;水体中的大颗粒杂质不能通过滤网的孔径而进入流量控制部件,装置结构简单,开放可见,易于观察,管理要求低,维护方便。

An unpowered slow release device and a slow release and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 with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及具有该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质净化及控制的
,具体涉及无动力缓释器及具有该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
技术介绍
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实际需求,分散设置的雨水储存设施能快速高效地达到需要控制的雨水径流体积,再结合无动力情况下缓慢、均匀可设定流量的装置(无动力缓释器)进行控制释放,达到雨水的延时调节作用,不仅能够削减径流峰值流量,还能很好地控制径流污染,可以有效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总量控制指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将储存的雨水或灌溉水从储水设施中缓慢释放利用,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利用重力排出,通过低位设置的阀门管道系统,液位势能可将溶液排出利用。第二利用大气压形成虹吸作用,将溶液从储存设施中排出。第三可以利用毛细作用结合虹吸原理,通过具有毛细作用的材料和虹吸管将溶液从储存设施中释放利用。第四利用外部提供的动能,驱动水泵或其它动力装置将水从设施中提升或输送出来利用。利用重力或虹吸作用的排放方式,不需要外部提供动力,但是随着储存设施中溶液液位的降低,排放流量会持续降低,对于要求较长周期内缓慢、均匀对溶液加以释放或利用的环境下,不能采用此种方法。利用毛细材料结合虹吸作用可以缓慢、相对均匀地将溶液释放,但是由于毛细材料本身的限制,溶液中的微量悬浮物或其它杂质都会污染和堵塞毛细材料,导致溶液释放的流速降低直至接近与零,对于雨水和浇灌用水都不适合。利用水泵或其它动力装置,储存设施中的溶液可以实现稳定流量的可规划利用,但是在很多环境下,无法提供动力源和机电设备;即使提供动力源也会因为工程实施费用高,运行维护复杂,难以运用推广。针对上述背景的需求,专利申请文件CN107100253A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缓释器以及具有该缓释器的调蓄净化装置,通过无动力缓释器的进水连接口,溶液进入缓释箱体,经抗堵塞水压控制装置维持缓释箱体内的溶液压力稳定,溶液由恒定流量控制管定量排入出水口并通过连接在柔性密封接头上的排水管排出,通过准确控制雨水的排空时间从而有效实现雨水的沉淀净化及生态补水功能,可有效应用于荒漠化治理和灌溉系统中,然而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以下缺陷:1)缓释箱体往往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为安装、拆卸、及后期维护都造成困难;2)长久使用后在缓释箱体的底部容易造成积灰现象,难以清理;3)主要构件都位于密闭的箱体内,难以检修和维护,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根据上述分析,目前的解决方案和设施中都存在各种不足,不能有效实现稳定可靠地将溶液从储水设施中缓慢均匀可控流量地释放利用的同时,还能保证后期运行维护的简便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及具有该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所述浮体的下部铰接端与流量控制部件的上部连接端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带有滤网的入水口,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支撑柱,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的内部设置有中间隔板,在所述中间隔板上开设有中间通孔,且所述中间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入水口上带有的滤网的孔径,所述流量控制部件的后端与三通管的前端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上端连接有通气口,所述三通管的后端连接有出水硬管,在所述出水硬管的外周套设有出水软管,且所述出水软管的后端超出所述出水硬管的后端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浮体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下部铰接端设置为U字形且位于所述浮体的半圆形截面的圆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的内部不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中间隔板选用整体隔板,且所述整体隔板的平面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的后端出水口竖向截面呈一夹角∠X,所述中间通孔开设于所述整体隔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夹角满足:0°<∠X≤80°。进一步地,所述三通管的上端依次通过连接管及转向管连接有通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硬管的前端外周设置有外丝纹,所述出水软管的前端内壁设置有内丝纹,所述出水硬管与所述出水软管之间通过所述外丝纹与内丝纹的配合实现出水硬管与出水软管之间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硬管与所述出水软管选用塑料材质,且所述出水软管的后端超过所述出水硬管的后端一段长度,且所述一段长度大于30mm。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动力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释控污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无动力缓释器和无动力排污装置,所述无动力排污装置的下方一侧设置有无动力缓释器进水口,所述无动力缓释器进水口与所述无动力缓释器的出水软管连接,所述无动力排污装置的下方另一侧设置有无动力缓释器出水口,在所述无动力排污装置的底部还开设有无动力排污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入水口位置设置的滤网,使得水体中的大颗粒杂质不能通过滤网的孔径而而进入流量控制部件,当有杂质附着在了滤网上也便于直接清理,避免长时间使用后的积垢现象。(2)由于中间通孔的孔径大于入水口上带有的滤网的孔径,从而使得通过滤网进入流量控制部件内部的杂质颗粒都能穿过中间隔板上开设的中间通孔,避免杂质颗粒在流量控制部件内部的堆积。(3)在流量控制部件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支撑柱,从而在排水结束后,随着自身重力在落至底面后排水软管的前端能够依靠支撑柱支撑于底面上,使得出水软管的前端高于出水软管的后端以便于出水软管内部的残留水排出,避免因长时间内部含有残留水而对出水软管造成形状及结构影响,同时由于支撑柱的支撑避免在入水口位置设置的滤网落下时直接接触到储水设施底面的杂质而损坏滤网。(4)三通管的上端连接有通气口,从而通过保持该通气口在水体液面之上并与空气连通,从而补偿出水硬管及出水软管内部因进入水体而导致的压力失衡,从而保证出水硬管及出水软管内部压力恒定,保证出水顺畅。(5)装置的主要构件结构简单且处于开放可见状态,运行情况易于观察,对运行管理要求低,检修和维护方便。(6)通过在排水过程中水位的持续下降保持从储水设施中缓慢均匀可控流量地释放水体,不需要借助外界额外动力,节能高效,利于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动力缓释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动力缓释器的流量控制部件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采用的流量控制部件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有该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的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该缓释器的缓释控污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3所示,一种无动力缓释器A,包括浮体1,浮体1的下部铰接端1-1与流量控制部件4的上部连接端4-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缓释器(A),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1),所述浮体(1)的下部铰接端(1-1)与流量控制部件(4)的上部连接端(4-1)通过转轴(0)铰接,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带有滤网的入水口(2),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支撑柱(3),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内部设置有中间隔板(4-2),在所述中间隔板(4-2)上开设有中间通孔(4-3),且所述中间通孔(4-3)的孔径大于所述入水口(2)上带有的滤网的孔径,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后端与三通管(5)的前端连接,所述三通管(5)的上端连接有通气口(6),所述三通管(5)的后端连接有出水硬管(7),在所述出水硬管(7)的外周套设有出水软管(8),且所述出水软管(8)的后端超出所述出水硬管(7)的后端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缓释器(A),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1),所述浮体(1)的下部铰接端(1-1)与流量控制部件(4)的上部连接端(4-1)通过转轴(0)铰接,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带有滤网的入水口(2),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下部连接设置有支撑柱(3),在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内部设置有中间隔板(4-2),在所述中间隔板(4-2)上开设有中间通孔(4-3),且所述中间通孔(4-3)的孔径大于所述入水口(2)上带有的滤网的孔径,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后端与三通管(5)的前端连接,所述三通管(5)的上端连接有通气口(6),所述三通管(5)的后端连接有出水硬管(7),在所述出水硬管(7)的外周套设有出水软管(8),且所述出水软管(8)的后端超出所述出水硬管(7)的后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的截面设置为半圆形,所述下部铰接端(1-1)设置为U字形且位于所述浮体(1)的半圆形截面的圆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内部不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缓释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4-2)选用整体隔板,且所述整体隔板的平面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4)的后端出水口竖向截面呈一夹角∠X,所述中间通孔(4-3)开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