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包含位于临建房屋和坡体间的挡墙、连接于挡墙下部的锚固桩,连接于挡墙顶部的预埋套管以及设置于挡墙与临建房屋间的排水沟;挡墙内部设有泄水孔,挡墙与坡体间设置有回填土,回填土临近挡墙一侧设置有碎石反滤层,回填土下部设置有不透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挡墙、锚固桩和回填土,对坡体一侧的土体滑移进行防护;通过在挡墙上部设置预留套管,便于可拆卸连接防护网,利于对防护网的更换和调整,并利于拦截山上滚落或在有风条件下产生的飞石;通过设置碎石反滤层、泄水孔和排水沟,可集中对坡体上流下的雨水和临建房屋基础底侧的雨水进行排出,且在排水沟顶部设置有篦子,可拦截大颗粒飘落物。
A kind of temporary earth retaining protection fac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
技术介绍
在日常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有时会设置在山区,施工时需要在山坡下搭建临时生活用房屋或材料仓储用房屋。而山坡在有风的天气条件下时常会产生飞石,对临时房屋产生损害;在有雨的天气下可能会产生土体的滑塌和位移,会对临建房屋的安全性造成危害,且在雨水量较多时需要及时排出,不然会对房屋的基础和使用上产生严重的侵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用以解决坡体下临建房屋的临时阻挡土体滑移、坡体飞石和集中排水等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包含位于临建房屋和坡体间的挡墙、连接于挡墙下部的锚固桩,连接于挡墙顶部的预埋套管以及设置于挡墙与临建房屋间的排水沟;所述挡墙在临建房屋长向一侧通长设置,挡墙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挡墙的斜边一侧面向坡体,挡墙内部设有泄水孔;所述挡墙与坡体间设置有回填土,回填土临近挡墙一侧设置有碎石反滤层,回填土下部设置有不透水层;所述锚固桩间隔设置在挡墙长向上,锚固桩顶部连接于挡墙的中下部;所述预埋套管至少包含两个,两个预埋套管分别连接在挡墙长向两端;两预埋套管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杆,两连接杆间连接有防护网。进一步的,所述碎石反滤层在挡墙斜面一侧通长布置,碎石反滤层顶端与挡墙顶端齐平,底端与不透水层顶端齐平。进一步的,所述泄水孔在碎石反滤层竖向上间隔设置,泄水孔在挡墙内部横向上通长且倾斜设置,泄水孔底端向下并向临建房屋一侧倾斜。进一步的,所述挡墙由现浇混凝土制成,挡墙底面的标高小于临建房屋基础底面标高;所述挡墙与临建房屋间还连接有水平支撑杆或挡墙与临建房屋一侧地面上连接斜撑。进一步的,所述锚固桩为木桩或钢桩,锚固桩在挡墙长向成排布置,锚固桩下端嵌入土体中;所述锚固桩间还设置有连杆。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套管与连接杆套接或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网沿临建房屋长向通长布置,防护网高度大于临建房屋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沟通长设置在临建房屋和挡墙间,排水沟顶部分别距临建房屋和挡墙间设置有斜坡,斜坡倾向排水沟呈倒八字形。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沟和排水沟两侧斜坡均通过水泥砂浆抹面制作并添加防水剂;排水沟顶部通长连接有篦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通过设置挡墙、锚固桩和回填土,对坡体一侧的土体滑移进行防护,其中,采用现浇混凝土挡墙一方面便于现场施工,另一方面混凝土自重应力大,加之锚固桩嵌入土体和挡墙中下部,加强了挡墙的侧向承载力;2)本技术通过在挡墙上部设置预留套管,便于可拆卸连接防护网,利于对防护网的更换和调整;且防护网的设置有利于拦截山上滚落或在有风条件下的飞石,从而保护临建房屋;3)本技术通过设置碎石反滤层、泄水孔和排水沟,可集中对坡体上流下的雨水和临建房屋基础底侧的雨水进行排出,防止临时建筑和挡墙被雨水浸泡;且在排水沟顶部设置有篦子,可拦截大颗粒飘落物;本技术构造简单、取材方便、制备成本低,可起到良好的防护实施效果;本技术对环境影响小且避免了占用大面积场地保障安全,减少了征地成本;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是临时挡土防护设施施工示意图;图2是挡墙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临建房屋、2-坡体、3-挡墙、4-锚固桩、5-预埋套管、6-排水沟、7-连接杆、8-防护网、9-碎石反滤层、10-回填土、11-不透水层、12-泄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某山区施工场地山坡下建造临时生活用房屋为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包含位于临建房屋1和坡体2间的挡墙3、连接于挡墙3下部的锚固桩4,连接于挡墙3顶部的预埋套管5以及设置于挡墙3与临建房屋1间的排水沟6;本实施例中,挡墙3在临建房屋1长向一侧通长设置,挡墙3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挡墙3的斜边一侧面向坡体2,挡墙3内部设有泄水孔12;挡墙3与坡体2间设置有回填土10,回填土10临近挡墙3一侧设置有碎石反滤层9,回填土10下部设置有不透水层11;其中,不透水层11采用黏土不透水层铺设;碎石反滤层9在挡墙3斜面一侧通长布置,碎石反滤层9顶端与挡墙3顶端齐平,底端与不透水层11顶端齐平;泄水孔12在碎石反滤层9竖向上间隔设置,泄水孔12在挡墙3内部横向上通长且倾斜设置,其中,泄水孔12底端向下并向临建房屋1一侧倾斜,以便于排水沟6集中排水。本实施例中,挡墙3为梯形混凝土挡墙,采用混凝土现浇形成,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挡墙3底面的标高小于临建房屋1基础底面标高;挡墙3墙底宽2m-3m;墙身高3-3.5m,墙顶宽0.8-1m。锚固桩4为圆柱形木桩,为杉木或松木制备;锚固桩4间隔设置在挡墙3长向上,锚固桩4顶部连接于挡墙3的中下部;锚固桩4下端伸入土体处呈尖角状;锚固桩4直径为0.2-0.3m,圆柱段长度为5-6m;尖角段长度为0.3-0.5m。锚固桩4伸入挡墙3内高度为0.5m-1m;锚固桩4沿挡墙3长向间隔0.3-0.5m布置。本实施例中,挡墙3在现浇时也可先绑扎内部钢筋增强浇筑混凝土的整体性和抗倾覆能力;挡墙3与临建房屋1间还可连接有水平支撑钢杆或挡墙3与临建房屋1一侧地面上连接斜撑;锚固桩4间还可设置有连杆或多排加密布置。本实施例中,预埋套管5为两个钢管,两个预埋套管5分别连接在挡墙3长向两端;两预埋套管5上套接连接杆7,两连接杆7间连接有防护网8;连接杆7为钢管,防护网8为钢丝防护网,防护网8沿临建房屋1长向通长布置,防护网8高度大于临建房屋1高度。本实施例中,排水沟6通长设置在临建房屋1和挡墙3间,排水沟6顶部分别距临建房屋1和挡墙3间设置有斜坡,斜坡倾向排水沟6呈倒八字形;排水沟6和排水沟6两侧斜坡均通过水泥砂浆抹面制作并添加防水剂;排水沟6顶部通长连接有篦子。对于篦子上的落物和排水沟6需要及时清理和疏通,以免发生堵塞。本实施例中,挡土防护设施安装时,在坡体2待布设挡墙3的位置,清理表面杂物并平整地面,按设计要求测定出锚固桩4的位置;再将锚固桩4打入地下,使其与土体形成整体,在地面预留出设计高度的桩体,使之与挡墙3相结合;而后,在挡墙3位置,按设计要求搭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并安装预埋套管5并进行养护,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拆除模板即可;再将不透水层11、碎石反滤层9以及回填土10分层分部施工,最后在挡土墙与临建房屋1间挖设排水沟6并制作斜坡。在日常使用时安装防护网8和排水沟6上的的篦子,并定时或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进行检修维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其特征在于,包含位于临建房屋(1)和坡体(2)间的挡墙(3)、连接于挡墙(3)下部的锚固桩(4),连接于挡墙(3)顶部的预埋套管(5)以及设置于挡墙(3)与临建房屋(1)间的排水沟(6);/n所述挡墙(3)在临建房屋(1)长向一侧通长设置,挡墙(3)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挡墙(3)的斜边一侧面向坡体(2),挡墙(3)内部设有泄水孔(12);/n所述挡墙(3)与坡体(2)间设置有回填土(10),回填土(10)临近挡墙(3)一侧设置有碎石反滤层(9),回填土(10)下部设置有不透水层(11);/n所述锚固桩(4)间隔设置在挡墙(3)长向上,锚固桩(4)顶部连接于挡墙(3)的中下部;/n所述预埋套管(5)至少包含两个,两个预埋套管(5)分别连接在挡墙(3)长向两端;两预埋套管(5)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杆(7),两连接杆(7)间连接有防护网(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其特征在于,包含位于临建房屋(1)和坡体(2)间的挡墙(3)、连接于挡墙(3)下部的锚固桩(4),连接于挡墙(3)顶部的预埋套管(5)以及设置于挡墙(3)与临建房屋(1)间的排水沟(6);
所述挡墙(3)在临建房屋(1)长向一侧通长设置,挡墙(3)横截面为直角梯形,挡墙(3)的斜边一侧面向坡体(2),挡墙(3)内部设有泄水孔(12);
所述挡墙(3)与坡体(2)间设置有回填土(10),回填土(10)临近挡墙(3)一侧设置有碎石反滤层(9),回填土(10)下部设置有不透水层(11);
所述锚固桩(4)间隔设置在挡墙(3)长向上,锚固桩(4)顶部连接于挡墙(3)的中下部;
所述预埋套管(5)至少包含两个,两个预埋套管(5)分别连接在挡墙(3)长向两端;两预埋套管(5)上分别连接有连接杆(7),两连接杆(7)间连接有防护网(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反滤层(9)在挡墙(3)斜面一侧通长布置,碎石反滤层(9)顶端与挡墙(3)顶端齐平,底端与不透水层(11)顶端齐平。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临时挡土防护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孔(12)在碎石反滤层(9)竖向上间隔设置,泄水孔(12)在挡墙(3)内部横向上通长且倾斜设置,泄水孔(12)底端向下并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波,李金会,袁流,黄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