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及重力式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04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包括:墙身,所述墙身具有可以填充种植土的腔体,所述墙身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墙身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另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与另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在保证重力式挡墙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生态绿化的要求。

Wall element and gravity retaining wall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及重力式挡墙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及重力式挡墙。
技术介绍
重力式挡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路堤及路堑、隧道洞口、桥梁、水利以及房屋建筑等边坡工程的支挡结构形式,其主要依靠墙身自重力抵抗墙背土体侧压力来维持挡墙在土压力下的稳定,是目前我国常用的一种挡墙。重力式挡墙一般采用浆砌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为了满足抗倾覆及抗滑的需要,现有的重力式挡墙的截面面积大多设计的比较大,而重力式挡墙上可以用于绿化的面积较小,绿化效果差。为了提高绿化效果,有一些重力式挡墙改用多个分节式预制空心砌块拼装组成,在砌块的空心结构内种植绿化植物以实现支挡和绿化功能,但是,由于该重力式挡墙是由空心砌块堆砌而成,墙体纵横向整体性差,地形适应能力差,且在长期的雨水作用下,砌块内的种植土容易流失,这也将导致重力式挡墙的长期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及重力式挡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重力式挡墙不能在保证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生态绿化要求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包括:墙身,所述墙身具有可以填充种植土的腔体,所述墙身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墙身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另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与另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其中之一为凸榫,其中另一为榫槽。进一步地,所述墙身包括:槽体,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槽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槽体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墙身的墙面所在的一侧;绿化槽组件,所述绿化槽组件上形成有可以栽种植物的绿化槽;所述绿化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绿化槽组件与所述槽体合围形成所述腔体。进一步地,所述绿化槽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绿化槽组件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相互层叠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绿化槽组件包括背板和绿化槽安装件;所述槽体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抵接部;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腔体中,且抵靠在所述抵接部上;所述绿化槽安装件与所述背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背板与所述绿化槽安装件合围形成所述绿化槽。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连通所述绿化槽和所述腔体。进一步地,所述墙身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包括:回填材料和至少两个上述所述的墙身单元;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另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连接,且两个相邻的所述底座在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回填材料至少包括种植土;所述回填材料分别填充在每个所述墙身的所述腔体中,所述种植土靠近所述第一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回填材料还包括素混凝土和砂砾石;所述素混凝土填充在所述腔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砂砾石填充在所述种植土与所述素混凝土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式挡墙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素混凝土与所述砂砾石的交界处,且贯穿所述墙身单元的墙面和墙背。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墙身单元之间形成有伸缩缝;所述重力式挡墙还包括伸缩缝填充材料;所述伸缩缝填充材料填充在所述伸缩缝中。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式挡墙还包括第一反滤层;所述第一反滤层与所述墙身的墙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式挡墙还包括墙顶平台封闭层和防渗层;所述墙顶平台封闭层与所述墙身的墙背连接,且靠近墙身的墙顶;所述第一反滤层靠近所述墙身的墙顶的一端与所述墙顶平台封闭层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防渗层与所述墙身的墙背连接,且位于所述间隔处。进一步地,所述重力式挡墙还包括第二反滤层;所述第二反滤层设置在所述腔体中,且与所述腔体靠近所述墙身的墙面一侧的内侧壁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及重力式挡墙,墙身单元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墙身单元的墙身具有可以填充种植土的腔体,至少两个墙身单元组合形成重力式挡墙时,两个相邻墙身单元的底座在连接处形成台阶结构,相邻的墙身单元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进行连接,同时在墙身的腔体中填充包含有种植土的回填材料,由此可以在保证重力式挡墙具备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满足生态绿化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体单元的半剖视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绿化槽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体单元的半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式挡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为便于描述,图中示出了植物;图7为图5的俯视图;图8为图5中所示的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式挡墙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力式挡墙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墙身单元10,10';墙身11,11';腔体11a;第一开口11b,11b';墙面11c,11c';墙背11d;墙顶11e;伸缩缝11f;槽体111;第二开口111a;抵接部111b;绿化槽组件112;绿化槽112a;背板1121;泄水口1121a;绿化槽安装件1122;底座12;第一限位部13;第二限位部14;回填材料20;种植土21;砂砾石22;素混凝土23;排水管30;伸缩缝填充材料40;聚苯板41;沥青麻筋42;第一反滤层50;第二反滤层60;墙顶平台封闭层70;防渗层8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墙身单元的正常设置状态,如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竖直”为附图1的上下方向,“俯视”为附图1的下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体单元,请参阅图1和图2,墙身单元10包括墙身11、底座12、第一限位部13和第二限位部14。墙身11具有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墙身,所述墙身具有可以填充种植土的腔体,所述墙身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n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墙身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n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n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另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与另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式挡墙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墙身,所述墙身具有可以填充种植土的腔体,所述墙身的一端具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墙身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连接;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墙身另一侧的侧壁,及同侧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与另一个所述墙身单元的所述第二限位部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其中之一为凸榫,其中另一为榫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身包括:
槽体,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槽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槽体还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墙身的墙面所在的一侧;
绿化槽组件,所述绿化槽组件上形成有可以栽种植物的绿化槽;所述绿化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绿化槽组件与所述槽体合围形成所述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槽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绿化槽组件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相互层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槽组件包括背板和绿化槽安装件;所述槽体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抵接部;
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腔体中,且抵靠在所述抵接部上;
所述绿化槽安装件与所述背板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背板与所述绿化槽安装件合围形成所述绿化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身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泄水口;所述泄水口连通所述绿化槽和所述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身单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洪锡杨辉建李小和郭建湖陈远洪李巍周孝鑫翟顺张占荣李水平林志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