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必祥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558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包括长套筒以及力矩调节结构;所述力矩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主动皮带轮、中间皮带轮以及从动皮带轮;所述中间皮带轮上开有沿轴向并排的第一皮带槽和第二皮带槽;所述从动皮带轮的工作半径大于所述主动皮带轮的工作半径;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第一螺母套、相对的另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多边形凸柱,所述长套筒的一端形成有可与多边形凸柱紧密配合的多边形凹孔;所述从动皮带轮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螺母套。该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可实现花费较小的力气即可对轮胎上的固定螺母进行松动和紧固,适合绝大部分司机朋友使用。

A portable tire nut tight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
技术介绍
在道路上若是汽车轮胎出现故障,一般需要更换备胎。更换备胎之前,需要拆卸轮胎上的固定螺母。一般身体强壮的成年男子,利用长扳手和长套筒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对固定螺母进行松动,但是对于体弱者,不借助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完成松动轮胎上的固定螺母的操作。在城市中,汽车修理路径较多而且也很方便;但是若出现在荒郊野外或者偏远的农村山区的情况,等待修理的时间非常长且路途较远。鉴于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便携式的工具以利于大多数人都能够拧动车轮上的固定螺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可实现花费较小的力气即可对轮胎上的固定螺母进行松动和紧固,适合绝大部分司机朋友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包括长套筒以及力矩调节结构;所述力矩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主动皮带轮、中间皮带轮以及从动皮带轮;所述中间皮带轮上开有沿轴向并排的第一皮带槽和第二皮带槽;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主动皮带轮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另一端与中间皮带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中间皮带轮转动连接、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与从动皮带轮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与中间皮带轮的第一皮带槽皮带连接,所述中间皮带轮的第二皮带槽与所述从动皮带轮皮带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的工作半径大于所述主动皮带轮的工作半径;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第一螺母套、相对的另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多边形凸柱,所述螺母套与主动皮带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多边形凸柱与主动皮带轮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长套筒的一端形成有可与多边形凸柱紧密配合的多边形凹孔;所述从动皮带轮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螺母套,所述第二螺母套与从动皮带轮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螺母套与所述第二螺母套安装于相同侧。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设有吊挂结构,该吊挂结构包括拉簧和L形挂钩,拉簧的一端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L形挂钩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L形挂钩远离拉簧的横向内侧面上开有锯齿。进一步:所述从动皮带轮的工作半径为所述主动皮带轮的工作半径的2至3倍。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一根螺纹伸缩杆,该螺纹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且该螺纹伸缩杆的杆身与第一壳体呈30°倾角。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一根螺纹伸缩杆,该螺纹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该螺纹伸缩杆的杆身与第二壳体的壳面呈30°倾角。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该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主要具有如下功能:1、该轮胎螺母松紧器包括了长套筒以及力矩调节结构,力矩调节结构包括的利用工作半径不同的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将长套筒施加在主动皮带轮上的力矩进行当打,并通过从动皮带轮输出至轮胎螺母上,进而达到减小拆卸和拧紧轮胎固定螺母的目的;2、本案中的力矩调节结构与轮胎的固定方式时通过主动皮带轮上的第一螺母套以及从动皮带轮上的第二螺母套来进行的,通过第一螺母套和第二螺母套将力矩调节结构固定于轮胎的侧面,同时第一螺母套和第二螺母套均套设在固定螺母上,实现定位以及固定;3、第二螺母套与轮胎上固定螺母的定位对准方式时通过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旋转来进行的,具体为通过操作控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实现调整第一螺母套与第二螺母套之间的中心距离,使之对应轮胎上任意两颗固定螺母之间的中心距。本案中,针对力矩调节结构还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包括使用了吊挂结构,通过L形挂钩和拉簧,用于更好的将力矩调节结构固定在轮胎侧面;还采用了螺纹支撑杆,用于对力矩调节结构左进一步的支撑和固定,效果显著。综上,本案中的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仅需要花费较小的力气即可完成对轮胎上的固定螺母的松开和拧紧,适合广大的司机朋友在多种应用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力矩调节结构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主动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中间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从动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L形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包括长套筒7以及力矩调节结构,力矩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主动皮带轮1、中间皮带轮2、从动皮带轮3、第一螺母套10以及第二螺母套12。在本案中,第一螺母套10与第二螺母套12的形状和结构均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的主动皮带轮1的有效工作半径应当小于从动皮带轮3的有效工作半径,也即发挥力矩增大的功能。而对于中间皮带轮2,中间皮带轮2上并排开有两个皮带槽,分别为第一皮带槽和第二皮带槽。如图1所示,主动皮带轮1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5的左端、中间皮带轮2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5的右端,而主动皮带轮1与从动皮带轮3的第一皮带槽通过皮带4进行连接。对于第二壳体6,如图1所示,第二壳体6的左端也是与中间皮带轮2转动连接,只是在优化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与第二壳体6并非共同安装在中间皮带轮2的一侧轮面,而是分别安装在中间皮带轮2的两侧轮面,但是这并不影响本案中的轮胎螺母松紧器的整个功能使用。本案中,第二壳体6的右端也是与从动皮带轮3转动连接的,而中间皮带轮2的第二皮带槽通过皮带4与从动皮带轮3进行连接。上述的结构,实现当主动皮带轮1转动时,主动皮带轮1通过皮带4驱动中间皮带轮2旋转,而中间皮带轮2通过皮带4驱动从动皮带轮3旋转。由于主动皮带轮1的有效工作半径小于从动皮带轮3的有效工作半径,因此,上述由主动皮带轮1驱动从动皮带轮3旋转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力矩放大的过程。如图2所示,第一螺母套10位于主动皮带轮1的左侧轮面中心处,并且第一螺母套10与主动皮带轮1同轴转动连接。本案中,第一螺母套10与第二螺母套12的结构,类似于内六角的空心结构。现有的轮胎固定螺母多为盖帽式的六角螺母,因此本案中,第一螺母套10和第二螺母套12则是用于与六角螺母匹配,第一螺母套10和第二螺母套12可以沿固定螺母轴向套在固定螺母的外部,同时第一螺母套10或第二螺母套12可分别与固定螺母紧密配合,相当于套筒的柄头部位,由于现有技术中不同种类汽车所使用的固定螺母大小各异,因此,本案中的第一螺母套10与第二螺母套12在设计和生产时,可考虑针对于不同的汽车设计生产不同型号的轮胎螺母松紧器,以匹配使用不同的汽车。如图4所示,第二螺母套12位于从动皮带轮3的一侧轮面中心处,但是第二螺母套12与从动皮带轮3则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本优化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焊接的方式。当然,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对于第一螺母套10与第二螺母套12的安装位置,在本案中,第一螺母套10与第二螺母套12必须要安装在同一侧,换个说法就是均位于相同侧,这将在后续的工作原理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主动皮带轮1的右侧轮面中心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套筒(7)以及力矩调节结构;所述力矩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主动皮带轮(1)、中间皮带轮(2)以及从动皮带轮(3);所述中间皮带轮(2)上开有沿轴向并排的第一皮带槽和第二皮带槽;所述第一壳体(5)的一端与主动皮带轮(1)转动连接、第一壳体(5)的另一端与中间皮带轮(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的一端与中间皮带轮(2)转动连接、第二壳体(6)的另一端与从动皮带轮(3)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1)与中间皮带轮(2)的第一皮带槽皮带连接,所述中间皮带轮(2)的第二皮带槽与所述从动皮带轮(3)皮带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3)的工作半径大于所述主动皮带轮(1)的工作半径;/n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第一螺母套(10)、相对的另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多边形凸柱(11),所述螺母套与主动皮带轮(1)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多边形凸柱(11)与主动皮带轮(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长套筒(7)的一端形成有可与多边形凸柱(11)紧密配合的多边形凹孔;所述从动皮带轮(3)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螺母套(12),所述第二螺母套(12)与从动皮带轮(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螺母套(10)与所述第二螺母套(12)安装于相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轮胎螺母松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套筒(7)以及力矩调节结构;所述力矩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壳体(5)、第二壳体(6)、主动皮带轮(1)、中间皮带轮(2)以及从动皮带轮(3);所述中间皮带轮(2)上开有沿轴向并排的第一皮带槽和第二皮带槽;所述第一壳体(5)的一端与主动皮带轮(1)转动连接、第一壳体(5)的另一端与中间皮带轮(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6)的一端与中间皮带轮(2)转动连接、第二壳体(6)的另一端与从动皮带轮(3)转动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1)与中间皮带轮(2)的第一皮带槽皮带连接,所述中间皮带轮(2)的第二皮带槽与所述从动皮带轮(3)皮带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3)的工作半径大于所述主动皮带轮(1)的工作半径;
所述主动皮带轮的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第一螺母套(10)、相对的另一侧轮面中心处设有多边形凸柱(11),所述螺母套与主动皮带轮(1)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多边形凸柱(11)与主动皮带轮(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长套筒(7)的一端形成有可与多边形凸柱(11)紧密配合的多边形凹孔;所述从动皮带轮(3)的中心处设有第二螺母套(12),所述第二螺母套(12)与从动皮带轮(3)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螺母套(10)与所述第二螺母套(12)安装于相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陈必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