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511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使用简便的L型脱模工具辅助完成脱模。L型脱模工具是由一面楔形薄钢片和一面具有一定刚度的金属钢板组成。使用这种脱模工具,在脱模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供一个力的作用面,使作用力通过作用面传递到零件上。在整个脱模过程中能够限制被脱模零件缘条的横向偏移距离,减少在零件R角处受到的剪切力。既能快捷有效的完成脱模工作,又能大大降低由于外力引起R角区域分层缺陷的概率。

Demoulding method based on l-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构件制造技术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
技术介绍
阳模成型工装以结构简便,制造成型难度低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是肋、梁、框等结构件成型工装的首选。但脱模难度大、易产生分层缺陷是阳模成型零件的主要技术瓶颈。复合材料制件在制造过程中因树脂固化收缩、固化后有残余应力、铺层角度偏差等特点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使得固化后的零件更加紧密的贴合在工装表面,使零件脱模时较为困难。传统的脱模方法是使用辅助工具将零件四周撬开,再通过对撬开部分进行敲击实现零件脱模。但是由于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力弱,脱模时敲击的着力点面积很小,极易对零件和工装造成损伤,尤其是作为受力的支点的零件R角区域产生分层缺陷的风险很大。此外,传统的脱模方法还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新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脱模方式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解决阳模成型的复合材料零件由于脱模而发生层间破坏问题的一种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使用L型脱模工具辅助完成脱模。L型脱模工具是由一面楔形薄钢片和一面具有一定刚度的金属钢板组成。使用这种脱模工具,在脱模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供一个力的作用面,使作用力通过作用面传递到零件上。在整个脱模过程中能够限制被脱模零件缘条的横向偏移距离,减少在零件R角处受到的剪切力。既能快捷有效的完成脱模工作,又能大大降低由于外力引起R角区域分层缺陷的概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辅助材料将固化成型后的复合材料零件表面的辅助材料去除,辅助材料包括真空袋、透气毡、隔离膜;2、清除多余胶瘤用清胶工具清除在固化成型过程中在复合材料零件与工装缝隙中产生的胶瘤,避免残余胶瘤将复合材料零件与工装粘合影响脱模;3、嵌入L型脱模工具在脱模位置嵌入L型脱模工具,L型脱模工具包括薄钢片1、金属钢板2和连接区域3,薄钢片1和金属钢板2通过连接区域3连接形成L型,连接区域3厚度小于金属钢板2的厚度,在连接区域3与金属钢板2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4,用于阻挡在脱模过程中零件缘条区域向外侧移动,薄钢片1远离连接区域3的端部为楔形;沿垂直向上的敲击方向敲击金属钢板2使L型脱模工具完全嵌入到复合材料零件中,且在L型脱模工具的薄钢片1一侧未完全嵌入时敲击力避免过大,以免纤维劈裂,影响零件内部质量。4、敲击脱模沿垂直向上的敲击方向敲击L型脱模工具的金属钢板区2,最终完成复合材料零件的脱模。5、脱模工具校准脱模后的工具经敲击会有所变形,对其进行校准,以便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益处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了一种的脱模辅助卡具,既能控制脱模时R角所受到的剪切力,又能给脱模提供一个大面积的着力点。一方面降低了传统脱模方式给零件带来缺陷的风险,另一方面提高了复材零件的生产效率。具体地:1、使用L型辅助脱模工具,可以有效的提供一个力的着力点,提高脱模效率。2、在脱模过程中L型辅助脱模工具可提供一个偏移尺寸和限位台阶,有效控制零件缘条区域侧向的偏移量,从而限制零件R角处所受的剪切力。大大降低了零件R角分层的概率。3、该方法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工具制造成本低,并且可以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的L型脱模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的L型脱模工具的尺寸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的L型脱模工具嵌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的L型脱模工具完全嵌入示意图。图中:1薄钢片;2金属钢板;3连接区域;4限位台阶;5零件余量线;6零件净尺寸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所附多个附图中,同样的或等同的部件(元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引。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的L型脱模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中使用的L型脱模工具的尺寸示意图。参见图1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L型脱模工具包括薄钢片1、金属钢板2和连接区域3,薄钢片1和金属钢板2通过连接区域3连接形成L型,连接区域3厚度小于金属钢板2的厚度,在连接区域3与金属钢板2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4,用于阻挡在脱模过程中零件缘条区域向外侧移动,薄钢片1远离连接区域3的端部为楔形;薄钢片1具有适合的刚度。L型脱模工具的尺寸取决于被脱模零件的缘条尺寸及工装的具体结构,具体设计方案如下,参见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L型脱模工具的具体尺寸:薄钢片1的厚度a小于2mm,既保证足够的刚度又能轻易的进入零件与工装之间;薄钢片1的长度b要根据零件余量尺寸进行设计,避免尺寸过大进入零件净尺寸线6以内;金属钢板2的厚度c为1~5mm左右;限位台阶4处距离薄钢片1的水平距离d根据零件缘条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该尺寸为脱模过程中零件缘条区域的偏移量,该尺寸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零件R角区域的受力大小,该处限位台阶4用于阻挡在脱模过程中零件缘条区域向外侧移动;金属钢板2的长度e根据脱模用橡胶锤的尺寸和工装结构进行设计,该尺寸给脱模过程提供足够大的作用面;L型脱模工具的宽度f根据零件外形进行设计,使脱模工具更好的和零件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固化成型后复合材料零件表面的真空袋、透气毡、隔离膜等辅助材料去除,清除已固化零件四周胶瘤,使零件与工装之间没有胶瘤粘接的现象。在合适的位置将L型脱模工具中薄钢片1嵌入到零件与工装之间,具体方法见图3。继续敲击,使L型脱模工具中的一侧薄钢片1完全嵌入零件与工装之间,零件缘条区域沿横向移动尺寸d,最终卡在L型脱模工具的限位台阶4处。继续用橡胶锤沿敲击方向进行敲击,最终将零件脱离工装。具体的方法见图4。L型脱模工具完全嵌入后要与零件净尺寸线6有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去除辅助材料/n将固化成型后的复合材料零件表面的辅助材料去除,辅助材料包括真空袋、透气毡、隔离膜;/n步骤2)清除多余胶瘤/n用清胶工具清除在固化成型过程中在复合材料零件与工装缝隙中产生的胶瘤,避免残余胶瘤将复合材料零件与工装粘合影响脱模;/n步骤3)嵌入L型脱模工具/n在脱模位置嵌入L型脱模工具,沿垂直向上的方向敲击L型脱模工具的金属钢板(2)使L型脱模工具完全嵌入到复合材料零件中;/n其中,L型脱模工具包括薄钢片(1)、金属钢板(2)和连接区域(3),薄钢片(1)和金属钢板(2)通过连接区域(3)连接形成L型,连接区域(3)厚度小于金属钢板(2)的厚度,在连接区域(3)与金属钢板(2)的连接处形成限位台阶(4),用于阻挡在脱模过程中零件缘条区域向外侧移动,薄钢片(1)远离连接区域(3)的端部为楔形;/n步骤4)敲击脱模/n沿垂直向上的敲击方向敲击L型脱模工具的金属钢板区(2),最终完成复合材料零件的脱模;/n步骤5)脱模工具校准/n脱模后的L型脱模工具经敲击会有所变形,对其进行校准,以便重复使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L型工具的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去除辅助材料
将固化成型后的复合材料零件表面的辅助材料去除,辅助材料包括真空袋、透气毡、隔离膜;
步骤2)清除多余胶瘤
用清胶工具清除在固化成型过程中在复合材料零件与工装缝隙中产生的胶瘤,避免残余胶瘤将复合材料零件与工装粘合影响脱模;
步骤3)嵌入L型脱模工具
在脱模位置嵌入L型脱模工具,沿垂直向上的方向敲击L型脱模工具的金属钢板(2)使L型脱模工具完全嵌入到复合材料零件中;
其中,L型脱模工具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