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片压紧装置、纳膊埋夹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479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裁片压紧装置、纳膊埋夹设备,通过裁片压紧装置上的多个压条分别压住裁片的纳膊位置和埋夹位置,转移装置带动裁片压紧装置压住裁片转移至车缝装置进行车缝纳膊位置和埋夹位置,实现一次摆放折叠,一次性完成两道工序,减少两道工序之间的人工操作,生产效率高,适应目前的小单量订单的需求。

Cutting and pressing device, arm and clamp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裁片压紧装置、纳膊埋夹设备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裁片压紧装置、纳膊埋夹设备。
技术介绍
T恤衫的制作工艺中包括纳膊、埋夹两道工序。如图1所示,制作时需要将前幅裁片和后幅裁片叠放在一起,将叠放裁片通过纳膊工序缝合肩部位置,以及通过埋夹工序缝合侧骨位置。传统的制衣工艺中,纳膊、埋夹两道工序是采用不同设备分开进行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裁片压紧装置、纳膊埋夹设备,以解决传统制衣过程中纳膊、埋夹两道工序分开进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一种裁片压紧装置,包括安装座、第一纳膊位置压条、第二纳膊位置压条、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第二埋夹位置压条,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分别通过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相对两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埋夹位置,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另外一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纳膊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钝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均与所述安装座的相对位置可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纳膊位置压条驱动器和埋夹位置压条驱动器,所述纳膊位置压条驱动器和所述埋夹位置压条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纳膊位置压条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所述埋夹位置压条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一种纳膊埋夹设备,包括机座、转移装置、车缝装置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裁片压紧装置;所述机座具有车缝平台;所述车缝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以用于车缝所述车缝平台上的裁片;所述转移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转移装置连接于所述裁片压紧装置的安装座以用于带动所述裁片压紧装置下压以压住所述机座上的裁片或带动所述裁片压紧装置上升,所述转移装置还用于带动所述裁片压紧装置在下压状态下使各压条转移至所述车缝装置处分别车缝所述纳膊位置和所述埋夹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缝装置包括纳膊车缝装置以及埋夹车缝装置,所述转移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裁片压紧装置在下压状态下转移至所述纳膊车缝装置处进行车缝,所述转移装置还用于带动所述裁片压紧装置在下压状态下转移至埋夹车缝装置处进行车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埋夹车缝装置包括第一埋夹位置车缝机构和第二埋夹位置车缝机构,所述第一埋夹位置车缝机构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车缝机构设置在所述车缝平台的相对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膊埋夹设备还包括纳膊位置感应器、埋夹位置感应器以及第一控制器,所述纳膊车缝装置、所述埋夹车缝装置、所述纳膊位置感应器和所述埋夹位置感应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纳膊位置感应器靠近所述纳膊车缝装置设置,所述埋夹位置感应器靠近所述埋夹车缝装置设置;当所述纳膊位置感应器检测到裁片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纳膊车缝装置进行车缝;当所述埋夹位置感应器检测到裁片时,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埋夹车缝装置进行车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膊埋夹设备还包括收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转移装置还用于带动所述裁片压紧装置在下压状态下转移至所述收料装置处,所述收料装置用于将完成车缝的裁片进行转移存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装置为机械臂。与现有方案相比,上述裁片压紧装置、纳膊埋夹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设置有裁片压紧装置的纳膊埋夹设备,通过裁片压紧装置上的多个压条分别压住裁片的纳膊位置和埋夹位置,转移装置带动裁片压紧装置压住裁片转移至车缝装置进行车缝纳膊位置和埋夹位置,实现一次摆放折叠,一次性完成两道工序,减少两道工序之间的人工操作,生产效率高,适应目前的小单量订单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T恤衫纳膊工序及埋夹工序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裁片压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裁片压紧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包含图2所示的裁片压紧装置的纳膊埋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裁片压紧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的裁片压紧装置100,包括安装座110、第一纳膊位置压条120、第二纳膊位置压条130、第一埋夹位置压条140以及第二埋夹位置压条150。第一纳膊位置压条120、第二纳膊位置压条130、第一埋夹位置压条140以及第二埋夹位置压条150分别通过连接臂连接于安装座110。第一埋夹位置压条140和第二埋夹位置压条150设置在安装座110的相对两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埋夹位置,便于车缝装置对裁片的两处埋夹位置进行车缝。第一纳膊位置压条120和第二纳膊位置压条130设置在安装座110的另外一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纳膊位置,便于车缝装置对裁片的两处纳膊位置进行车缝。使用时,将前幅裁片和后幅裁片叠放在一起,将裁片压紧装置100下压在叠放的裁片上,第一埋夹位置压条140和第二埋夹位置压条150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埋夹位置,第一纳膊位置压条120和第二纳膊位置压条130设置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纳膊位置,防止裁片车缝时发生偏移。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一纳膊位置压条12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纳膊位置压条13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钝角,以适应T恤衫肩部轮廓。如图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一埋夹位置压条140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埋夹位置压条150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第一纳膊位置压条120、第二纳膊位置压条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第一纳膊位置压条、第二纳膊位置压条、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第二埋夹位置压条,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分别通过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安装座;/n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相对两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埋夹位置,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另外一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纳膊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第一纳膊位置压条、第二纳膊位置压条、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第二埋夹位置压条,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分别通过连接臂连接于所述安装座;
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相对两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埋夹位置,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另外一侧,以用于分别压住裁片的两处纳膊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钝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的延伸方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以及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均与所述安装座的相对位置可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纳膊位置压条驱动器和埋夹位置压条驱动器,所述纳膊位置压条驱动器和所述埋夹位置压条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纳膊位置压条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纳膊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纳膊位置压条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所述埋夹位置压条驱动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埋夹位置压条和所述第二埋夹位置压条靠近或远离所述安装座。


6.一种纳膊埋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转移装置、车缝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裁片压紧装置;
所述机座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乐陆全开陈子贯张润明陈晓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