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铸造行业内铸件的打磨基本为人工或半机械打磨,劳动强度高、灰尘和噪声大、安全系数低,还存在用工短缺的难题,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环保的发展。机器人打磨技术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或半机械方式完成铸件的打磨,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也能大幅提升铸件的打磨质量。但是,常规的机器人打磨系统,大多采用单个机器人来完成,效率低。机器人打磨任务是高精度的复杂曲面遍历运动,需要很高的轨迹跟踪精度即绝对精度。随着生产量和作业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于复杂铸件的复杂打磨工艺的去毛刺任务,仅靠单机器人难以承担,需要通过多台机器人之间协同作业才能够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包括搬运机器人(1)、进料输送装置(2)、出料输送装置(3)、上下料传输装置(7)和至少一个打磨平台(4);所述进料输送装置(2)与出料输送装置(3)平行安装设置,所述打磨平台(4)和上下料传输装置(7)均设于进料输送装置(2)与出料输送装置(3)之间;各个所述打磨平台(4)位于上下料传输装置(7)的一侧;搬运机器人(1)设于上下料传输装置(7)的一旁侧;/n所述打磨平台(4)包括第一打磨机器人(41)、第二打磨机器人(42)、刀具库装置(43)和工装台(44);所述工装台(44)设于进料输送装置(2)与出料输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包括搬运机器人(1)、进料输送装置(2)、出料输送装置(3)、上下料传输装置(7)和至少一个打磨平台(4);所述进料输送装置(2)与出料输送装置(3)平行安装设置,所述打磨平台(4)和上下料传输装置(7)均设于进料输送装置(2)与出料输送装置(3)之间;各个所述打磨平台(4)位于上下料传输装置(7)的一侧;搬运机器人(1)设于上下料传输装置(7)的一旁侧;
所述打磨平台(4)包括第一打磨机器人(41)、第二打磨机器人(42)、刀具库装置(43)和工装台(44);所述工装台(44)设于进料输送装置(2)与出料输送装置(3)之间;所述第一打磨机器人(41)与第二打磨机器人(42)分别设于工装台(44)的两侧;
所述搬运机器人(1)用于将待打磨的工件搬运至上下料传输装置(7),将已打磨的工件搬离上下料传输装置(7);
所述上下料传输装置(7)用于将待打磨的工件传输至进料输送装置(2),从出料输送装置(3)接收已打磨的工件;
所述进料输送装置(2)用于输送待打磨的工件至打磨平台(4);
所述出料输送装置(3)用于将已打磨的工件输送至上下料传输装置(7);
所述第一打磨机器人(41)用于与第二打磨机器人(42)进行协调控制,对对应的打磨平台(4)的工装台(44)上的待打磨的工件进行打磨;
所述第二打磨机器人(42)用于与第一打磨机器人(41)进行协调控制,对对应的打磨平台(4)的工装台(44)上的待打磨的工件进行打磨;
所述刀具库装置(43)用于装载所述第一打磨机器人(41)用以更换的打磨刀具和所述第二打磨机器人(42)用以更换的打磨刀具;
所述工装台(44)用于移动或固定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还包括总控制柜(5)和机器人控制柜(6);所述总控制柜(5)分别与进料输送装置(2)、出料输送装置(3)、各个打磨平台(4)、上下料传输装置(7)进行物理链路连接;所述机器人控制柜(6)与机器人控制柜(6)进行物理链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台(44)包括工装台支架(91),所述工装台支架(91)上设置有第一皮带组件(92)、第二皮带组件(93)和可升降的第三皮带组件(94),所述第三皮带组件(94)位于第一皮带组件(92)和第二皮带组件(93)之间,所述第一皮带组件(92)包括第一皮带(92b),所述第二皮带组件(93)包括第二皮带,所述第三皮带组件(94)包括第三皮带(94b),所述第一皮带(92b)、第二皮带和第三皮带(94b)沿所述工装台(44)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三者的移动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器人协同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库装置(43)包括刀盘(81)、支架(82)、传动箱(83)和伺服电机(84),所述支架(82)包括顶板(82a)和支撑杆(82b),各支撑杆(82b)的顶部均与所述顶板(82a)相固连,所述刀盘(81)转动连接在所述顶板(82a)上,所述刀盘(81)的边沿开设有若干用于放置刀具(815)的缺口;所述伺服电机(84)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至丞,张弓,徐杰,杨文林,王卫军,徐征,梁济民,李友浩,郭云鹏,韩彰秀,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深圳市中科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