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449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11
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所述磨砂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所述第一喷管、所述第二喷管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所述分流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所述分流机构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第二喷管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固定连接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所述牵引机构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移动切换排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左右两组喷管能够提高电解液的覆盖面,并且通过牵引机构能够带动分流机构运动;从而极大的减少电解液的浪费,同时保证工件始终被大面积的电解液覆盖。

Electrolytic grinding device with electrolyte contro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解磨削
,特别涉及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磨削是电解作用与机械磨削相结合的一种特种加工,又称电化学磨削;工件作为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导电磨轮作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电解磨削在加工中需要不断的喷电解液至工件上,以保证电解的正常进行并对工件进行润滑、降温,目前的喷液管主要为固定式,喷管置于磨砂轮的一侧,喷管将电解液喷射至工件,工作过程中喷液动作持续进行;喷管设置于一侧覆盖面有限,并且当工件向背离喷管的一侧运动至极限,即工件的边缘与磨砂轮接触时,此时工件整体均背离喷管,喷管喷出的液体无法完全到达工件上,而电解液却在正常喷射,造成电解液的浪费,工件未被充分覆盖电解液,影响电解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所述磨砂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所述第一喷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1);所述移动机构(1)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磨砂轮(5)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6)、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7);所述第一喷管(6)、所述第二喷管(7)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4);/n所述分流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8),所述分流机构(8)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2);所述分流机构(8)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6)、第二喷管(7)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8)固定连接牵引机构(3),所述牵引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3)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8)移动切换排液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机构(1);所述移动机构(1)的顶部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磨砂轮(5)的一侧设有第一喷管(6)、另一侧设置第二喷管(7);所述第一喷管(6)、所述第二喷管(7)的顶端均连通至分流盒(4);
所述分流盒(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分流机构(8),所述分流机构(8)的入口端连接有供液软管(2);所述分流机构(8)用以控制输入到所述第一喷管(6)、第二喷管(7)的液体量;所述分流机构(8)固定连接牵引机构(3),所述牵引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1),所述牵引机构(3)用以带动所述分流机构(8)移动切换排液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盒(4)的底面开设有第一排液孔(41)和第二排液孔(42),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与所述第一喷管(6)连通,所述第二排液孔(42)与所述第二喷管(7)连通,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与所述第二排液孔(42)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电解液控制结构的电解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8)包括进液主管(81)、分液管(82)、第一管体(83)、第二管体(84),所述进液主管(81)与所述供液软管(2)连通,所述进液主管(81)的连通至所述分液管(82),所述分液管(82)的底面两端分别垂直连通至所述第一管体(83)和第二管体(84),所述第一管体(83)相对位于所述第一排液孔(41)上,所述第二管体(84)相对位于所述第二排液孔(42)上,所述第一管体(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生李帅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