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33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调节池、生物选择池、曝气池、二沉池、事故池和氧化池,调节池与生物处理池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事故池和氧化池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调节池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调节池清理平台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能够缩短污水处理周期,增加污水处理效率。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of sewage treatment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原有污水站设施污水处理量仅为每小时8立方米左右,与厂家设计的每小时15立方米的处理量存在较大差距,污水处理效率基本跟不上公司的污水排放量,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污水处理及达标排放。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能够缩短污水处理周期,增加污水处理效率。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调节池、生物选择池、曝气池、二沉池、事故池和氧化池,调节池与生物选择池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事故池和氧化池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调节池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调节池清理平台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进一步,生物选择池内设置有絮凝及助凝剂并且内部设置有能够进行曝气的潜水泵。进一步,曝气池内设置有活性污泥。进一步,调节池内设置有伸入调节池的进水管,调节池底部侧壁设置有出水管,调节池内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设置有过滤板,进水管底部设置有面向过滤板的支管,支管末端设置有喷头。进一步,支管和喷头个数最少设置有三个。进一步,喷头距离过滤板的距离为2-3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技术通过将调节池、生物选择池、曝气池、二沉池、事故池和氧化池配合使用,能够缩短污水处理周期,增加污水处理效率。2.本技术在调节池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调节池清理平台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能够便于安全清理调节池内杂物。3.本技术在调节池内设置有过滤板,并且设置有喷头,能够有效缓减污水流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流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池结构示意图。1-调节池、2-生物选择池、3-曝气池、4-二沉池、5-事故池、6-氧化池、7-调节池清理平台、8-进水管、9-出水管、10-支撑台、11-过滤板、12-支管、13-喷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生物选择池2、曝气池3、二沉池4、事故池5和氧化池6,调节池1与生物选择池2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事故池5和氧化池6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调节池1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7,调节池清理平台7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能够缩短污水处理周期,增加污水处理效率;在调节池1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7,调节池清理平台7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能够便于安全清理调节池1内杂物。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生物选择池2内设置有絮凝及助凝剂并且内部设置有能够进行曝气的潜水泵,能够使其与絮凝剂和助凝剂充分混合,增大处理效果。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曝气池3内设置有活性污泥,充分利用活性淤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调节池1内设置有伸入调节池1的进水管8,调节池1底部侧壁设置有出水管9,调节池1内设置有支撑台10,支撑台10上设置有过滤板11,进水管8底部设置有面向过滤板11的支管12,支管12末端设置有喷头13,能够有效缓减污水流速。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过滤板11倾斜设置在调节池1内,便于将污水内的大杂质进行过滤。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支管12和喷头13个数最少设置有三个,能够方便进料。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喷头13距离过滤板11的距离为2-3cm,距离较短,溅出的可能性较小。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生物选择池(2)、曝气池(3)、二沉池(4)、事故池(5)和氧化池(6),调节池(1)与生物选择池(2)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事故池(5)和氧化池(6)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调节池(1)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7),调节池清理平台(7)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n

【技术特征摘要】
1.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调节池(1)、生物选择池(2)、曝气池(3)、二沉池(4)、事故池(5)和氧化池(6),调节池(1)与生物选择池(2)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事故池(5)和氧化池(6)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自吸泵,调节池(1)侧壁设置有调节池清理平台(7),调节池清理平台(7)侧壁上设置有行走楼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选择池(2)内设置有絮凝及助凝剂并且内部设置有能够进行曝气的潜水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曝气池(3)内设置有活性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金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