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336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湖泊中的岛式平台和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所述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光伏逆变器以及光伏水泵,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相连,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光伏水泵相连;所述岛式平台的顶端设置有内环形喷管和外环形喷管,所述光伏水泵通过若干根内集水管与内环形喷管相连,所述光伏水泵通过若干根外集水管与外环形喷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从湖泊中抽水形成压力,再通过集水管分流至喷管,由喷孔喷出水柱形成喷泉景观,然后利用重力自流进入岛式平台,实现湖泊水质净化循环处理。

A landscape type water quality treatment device for Central Island L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湖泊水治理的
,具体涉及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从湖泊监测断面数据显示,湖泊水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部分优良湖泊水质有所下降,水质均从Ⅲ类下降至Ⅳ类,主要影响指标为浊度、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超标问题。当前,为解决城市湖泊中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主要措施是采取控制排污量、让水体自净恢复,但实践证明,此法让湖泊中的水质自净至达标的三类及以上的水质,速度较缓慢,需要5-10年时间。此外,涉及城区及周边景观的湖泊通过建设生态绿化小岛,漂浮于湖泊中,由植物群落对水体中的总磷、氮、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进行生物吸附和吸收。虽然,这种方式对周边的水质水域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是处理的水体总时量有限,且漂浮于湖水中的水生植物易被食草类鱼类吞食,维护管理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湖泊中的岛式平台和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所述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光伏逆变器以及光伏水泵,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相连,所述光伏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光伏水泵相连;所述岛式平台的顶端设置有内环形喷管和外环形喷管,所述光伏水泵通过若干根内集水管与内环形喷管相连,所述光伏水泵通过若干根外集水管与外环形喷管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和支架构成;所述支架设置在岛式平台的中部,所述支架的顶端伸出岛式平台的顶端与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埋设在岛式平台的中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由竖向支柱和横向支柱组成,所述竖向支柱和横向支柱的中部均设有用于供电线穿过的空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岛式平台的由上至下设置有过滤层和承托层,所述过滤层内填充有中粗砂,所述承托层内填充有卵石。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中粗砂的粒径0.1~0.5mm,铺设厚度为0.5~1.0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岛式平台的承托层外壁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供过滤清水流出的出水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环形喷管和外环形喷管沿其周向均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向上喷水的喷孔。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岛式平台的顶端种植有挺水型水生植物和沉水型水生植物。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伏水泵设置在湖泊中,所述光伏水泵的外周围设有栅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能够实现生态节能环保,利用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从湖泊中抽水,形成压力,再通过集水管分流至喷管,由喷管开口朝上的喷孔喷出水柱形成喷泉景观,然后利用重力自流进入岛式平台,不仅利用了自然资源太阳能作为能源,而且能够形成水中花坛式喷泉景观,而且维护管理难度小。其二,本技术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能够实现湖泊水质循环净化,抽取的湖泊中不达标的水进入岛式平台,通过中粗砂物理过滤和平台上的水生植物吸附和吸收、转化,实现湖泊水质净化循环处理。其三,本技术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水质净化见效快,水处理量大,整个系统是由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将湖泊中待处理的原水通过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抽水至平台过滤系统,根据实际系统需求和安装条件,采用不同类型的水泵进行工作,可以实现大水量的处理。其四,本技术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色度、浊度、固体颗粒含量、氮、磷等指标超标的问题,处理的水质可达到Ⅲ标准,局部指标可达到Ⅱ类,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岛式平台、2-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1-太阳能电池板、2.2-支架、2.21-竖向支柱、2.22-横向支柱、3-光伏逆变器、4-光伏水泵、5-内环形喷管、6-外环形喷管、7-内集水管、8-外集水管、9-过滤层、10-承托层、11-出水孔、12-喷孔、13-挺水型水生植物、14-沉水型水生植物、15-栅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湖泊中的岛式平台1和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所述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光伏逆变器3以及光伏水泵4,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相连,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光伏水泵4相连;所述岛式平台1的顶端设置有内环形喷管5和外环形喷管6,所述光伏水泵4通过若干根内集水管7与内环形喷管5相连,所述光伏水泵4通过若干根外集水管8与外环形喷管6相连。内环形喷管5和外环形喷管6由PVC管材制成。所述光伏水泵4设置在湖泊中,所述光伏水泵4的外周围设有栅栏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1和支架2.2构成。所述支架2.2设置在岛式平台1的中部,所述支架2.2的顶端伸出岛式平台1的顶端与太阳能电池板2.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2的底部埋设在岛式平台1的中部。所述支架2.2由竖向支柱2.21和横向支柱2.22组成,所述竖向支柱2.21和横向支柱2.22的中部均设有用于供电线穿过的空腔。电线从太阳能电池板2.1的底部伸出进入竖向支柱2.21的空腔内,再延伸进入横向支柱2.22的空腔内,穿出横向支柱2.22后沿外集水管8的外壁延伸至光伏水泵4的接线口,电线均采用防水电线。太阳能电池板2.1的数量可以为若干块,若干块太阳能电池板2.1之间串联用来吸收日照辐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为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电源。光伏逆变器3将太阳能电池板2.1传递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驱动光伏水泵4,并根据日照强度的变化实时地调节输出频率,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光伏水泵4由三相交流电机驱动,从湖泊中抽水形成压力,通过集水管分流至内喷管和外喷管,由内喷管和外喷管开口朝上的喷孔喷出1-3米的水柱,形成喷泉景观,落入湖泊中的岛式平台1,通过过滤层9物理过滤和平台内的水生植物吸附和吸收、转化,实现湖泊水质净化循环处理。根据实际系统需求和安装条件,采用不同类型的水泵进行工作,本实施例中,光伏水泵的功率从0.5kW至10kW,提水扬程可以在3-5米,日提水量可在3吨至100吨之间,水质净化见效快,水处理量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岛式平台1的由上至下设置有过滤层9和承托层10,所述过滤层9内填充有中粗砂,所述承托层10内填充有卵石。所述中粗砂的粒径0.1~0.5mm,铺设厚度为0.5~1.0m。过滤层9的最高处高出湖泊最高水位0.5米。所述岛式平台1的承托层10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湖泊中的岛式平台(1)和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所述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光伏逆变器(3)以及光伏水泵(4),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相连,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光伏水泵(4)相连;/n所述岛式平台(1)的顶端设置有内环形喷管(5)和外环形喷管(6),所述光伏水泵(4)通过若干根内集水管(7)与内环形喷管(5)相连,所述光伏水泵(4)通过若干根外集水管(8)与外环形喷管(6)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湖泊中的岛式平台(1)和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所述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光伏逆变器(3)以及光伏水泵(4),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输入端通过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相连,所述光伏逆变器(3)的输出端通过电线与光伏水泵(4)相连;
所述岛式平台(1)的顶端设置有内环形喷管(5)和外环形喷管(6),所述光伏水泵(4)通过若干根内集水管(7)与内环形喷管(5)相连,所述光伏水泵(4)通过若干根外集水管(8)与外环形喷管(6)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包括太阳能电池板(2.1)和支架(2.2)构成;所述支架(2.2)设置在岛式平台(1)的中部,所述支架(2.2)的顶端伸出岛式平台(1)的顶端与太阳能电池板(2.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2)的底部埋设在岛式平台(1)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景观型中心岛式湖泊水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2)由竖向支柱(2.21)和横向支柱(2.22)组成,所述竖向支柱(2.21)和横向支柱(2.22)的中部均设有用于供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香东熊壮陈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