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334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口,进水口的一端接通有进水池,进水池的右侧侧壁接通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一端接通有接触管道,接触管道的一端接通有脱氮池,脱氮池的右侧接通有不饱和炭池。该炭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当污水流过水扇,并驱动水扇转动,使连接杆转动并在螺纹作用下带动挡板下降,当通过的水量越大,挡板下降越快进行阻挡从而实现节流的效果,当水量变小,水扇的转动速度变慢,此时扭力弹簧释放弹力使挡板回位,从而提高通过的水流量,实现对水流流量的调节,避免进入的污水量超过后续装置的处理能力,进而导致净化效果下降。

An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and purification system based on carbon carrier bio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进行污水处理时,时常由于进入的污水量超过了自身的处理能力进而导致净化效果不佳,此外现有的污水系统在脱氮能力上仍有欠缺,不能满足污水脱氮的功能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具备流量调节以及良好净化处理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因不能自身调节水流量导致超出自身净化能力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包括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一端接通有进水池,所述进水池的右侧侧壁接通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的一端接通有接触管道,所述接触管道的一端接通有脱氮池,所述脱氮池的右侧接通有不饱和炭池,所述不饱和炭池的右侧接通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侧壁接通有出水口。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固定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内部通过螺纹活动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扇,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水扇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扭力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污水的流动进入阀体内部,并推动水扇转动,使连接杆转动并在螺纹作用下带动挡板下降,当通过的水量越大,挡板下降进行阻挡从而实现节流的效果,当水量变小,水扇的转动速度变慢,此时扭力弹簧释放弹力使挡板回位,从而提高通过的水流量。进一步的,所述接触管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球型填充物,所述球型填充物之间均通过刚性绳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球型的形状,不仅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兼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具有生物附着力强、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能好、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不引起二次污染、防紫外线、抗老化、亲水性能强等优点。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池的内部贯穿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贯穿进水池、脱氮池和不饱和炭池的侧壁并延伸至不饱和炭池的内部,所述曝气管位于不饱和炭池内部的管道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曝气管为不饱和炭池进行供氧,为不饱和炭池的内部制造好养环境,提高不饱和炭池内部的微生物的活性,进而提高处理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脱氮池、不饱和炭池和沉淀池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的形状为梯形台且该梯形台四个侧面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有过滤网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滤盒的形状,提高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同时梯形结构可以稳固处于装置中,并且顶部不设有过滤网方便了内部材料的更换。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池和脱氮池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位置位于曝气管上方的遮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遮板的保护,避免了水压对曝气管造成损坏。进一步的,所述脱氮池内部安装的过滤盒内部填充有腐朽木层和钙体系层,所述不饱和炭池内部安装的过滤盒内部填充有不饱和炭层和钙体系层,所述沉淀池内部安装的过滤盒内部填充有钙体系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内部不同的填充料,来实现脱氮等净化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炭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阀体内部水路的引导,使污水流过水扇,并驱动水扇转动,使连接杆转动并在螺纹作用下带动挡板下降,当通过的水量越大,挡板下降越快进行阻挡从而实现节流的效果,当水量变小,水扇的转动速度变慢,此时扭力弹簧释放弹力使挡板回位,从而提高通过的水流量,实现对水流流量的调节,避免进入的污水量超过后续装置的处理能力,进而导致净化效果下降。2、本技术通过通过与球型填充物的接触,利用球型填充物的形状,起到生物膜载体的作用,同时兼有截留悬浮物的作用,再依次流过脱氮池、不饱和炭池以及沉淀池,并分别于过滤盒进行接触,通过脱氮池内填充的腐朽木层和钙体系层、不饱和炭池内部填充的不饱和炭层和钙体系层和沉淀池内部填充的钙体系层,来实现脱氮等净化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接触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过滤盒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口,2-进水池,201-曝气管,3-调节装置,301-阀体,302-升降座,303-连接杆,304-水扇,305-挡板,306-扭力弹簧,4-接触管道,401-球型填充物,5-脱氮池,6-不饱和炭池,7-沉淀池,8-出水口,9-过滤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包括进水口1,进水口1的一端接通有进水池2,进水池2的内部贯穿有曝气管201,进水池2和脱氮池5的内部均设置有安装位置位于曝气管201上方的遮板,曝气管201贯穿进水池2、脱氮池5和不饱和炭池6的侧壁并延伸至不饱和炭池6的内部,曝气管201位于不饱和炭池6内部的管道上开设有若干个气孔,进水池2的右侧侧壁接通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包括阀体301,阀体301的内部固定升降座302,升降座302的内部通过螺纹活动安装有连接杆303,连接杆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扇304,连接杆3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305,水扇3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扭力弹簧306,调节装置3的一端接通有接触管道4,接触管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球型填充物401,球型填充物401之间均通过刚性绳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接,接触管道4的一端接通有脱氮池5,脱氮池5的右侧接通有不饱和炭池6,不饱和炭池6的右侧接通有沉淀池7,脱氮池5、不饱和炭池6和沉淀池7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过滤盒9,过滤盒9的形状为梯形台且该梯形台四个侧面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有过滤网的通孔,脱氮池5内部安装的过滤盒9内部填充有腐朽木层和钙体系层,不饱和炭池6内部安装的过滤盒9内部填充有不饱和炭层和钙体系层,沉淀池7内部安装的过滤盒9内部填充有钙体系层,沉淀池7的侧壁接通有出水口8。本技术中所提及到的球型填充物、腐朽木层、钙体系层和不饱和炭层均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其中球型填充物为球形悬浮填料,腐朽木层为自然界中常见的腐朽木材,钙体系层为常用的含钙化合物,不饱和炭层由不饱和炭制成。使用时,通过进水口1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引入进水池2内进行收集,随着进水池2水位的升高,污水通过调节装置3进入接触管道4内,当污水进入调节装置3内部时,通过阀体301内部水路的引导,使污水流过水扇304,并驱动水扇304转动,使连接杆303转动并在螺纹作用下带动挡板305下降,当通过的水量越大,挡板305下降越快进行阻挡从而实现节流的效果,当水量变小,水扇304的转动速度变慢,此时扭力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包括进水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的一端接通有进水池(2),所述进水池(2)的右侧侧壁接通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的一端接通有接触管道(4),所述接触管道(4)的一端接通有脱氮池(5),所述脱氮池(5)的右侧接通有不饱和炭池(6),所述不饱和炭池(6)的右侧接通有沉淀池(7),所述沉淀池(7)的侧壁接通有出水口(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包括进水口(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的一端接通有进水池(2),所述进水池(2)的右侧侧壁接通有调节装置(3),所述调节装置(3)的一端接通有接触管道(4),所述接触管道(4)的一端接通有脱氮池(5),所述脱氮池(5)的右侧接通有不饱和炭池(6),所述不饱和炭池(6)的右侧接通有沉淀池(7),所述沉淀池(7)的侧壁接通有出水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阀体(301),所述阀体(301)的内部固定升降座(302),所述升降座(302)的内部通过螺纹活动安装有连接杆(303),所述连接杆(30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扇(304),所述连接杆(3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挡板(305),所述水扇(3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扭力弹簧(3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系载体生物滤池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管道(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球型填充物(401),所述球型填充物(401)之间均通过刚性绳以串联的形式固定连接。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细全郭一平刘刚李艳峰潘江浚吕念王毅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天达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