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28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包括壳体,壳体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口封头和出口封头,壳体内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电除尘区和膜除尘区,电除尘区和膜除尘区之间设置有导流板,电除尘区设置有电除尘器,膜除尘区均匀设置有多个滤膜,滤膜上有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袋复合除尘的方法或设备的对微细粉尘的捕集率低的问题。

A kind of electrostatic membrane precipitator for denit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净化装置
,涉及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微细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PM2.5已成为社会的热点名词,微细颗粒物污染的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增设了PM2.5的限制项,火电、冶金等主要污染领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修订,重点区域与城市也相应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地方标准,颗粒物治理进入了精细化阶段。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2.5极易富集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及有机污染物。这对除尘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直径小于0.05μm的微细颗粒物。中国专利《一种具有多个滤袋除尘区的电袋复合除尘器》(专利公开号为CN110314478A),中国专利《一种电袋复合除尘装置》(专利公告号为CN209646149U),中国专利《一种低阻高效的电袋复合除尘器》(专利公告号为CN208694594U),中国专利《一种新型电袋组合除尘器》(专利公告号为CN208893865U),分别公开了各自的电袋复合除尘的方法或设备,通过滤袋过滤吸附经电除尘后逃逸的微细粒子,从而使得粉尘的排放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但前述电袋复合除尘的方法或设备的滤层过滤主要采用滤筒或滤袋进行隔滤除尘,具有高压降、低截留率的特性,致使对粒径小于0.05μm的微细颗粒物去除受到限制,且滤料难以在高温或高湿情况下正常工作,运行阻力大。基于上述原因,当前主要的两种除尘设备对微细粉尘的捕集率均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袋复合除尘的方法或设备的对微细粉尘的捕集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包括壳体,壳体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口封头和出口封头,壳体内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电除尘区和膜除尘区,电除尘区和膜除尘区之间设置有导流板,电除尘区设置有电除尘器,膜除尘区均匀设置有多个滤膜,滤膜上有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进口封头与电除尘区之间设置有气流分布板。滤膜为竖向设置,且与导流板平行。电除尘区和膜除尘区下方均设置有灰斗。膜除尘区上方设置有净气室,出口封头连接在净气室上。滤膜选用有机膜或陶瓷膜。催化剂覆盖在滤膜内侧。催化剂为低温脱硝催化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合滤膜除尘,滤膜通过膜孔的变化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级微细颗粒物进行精细过滤,实现超低排放,且对PM2.5甚至PM1都可完成高效治理;电除尘区产生的臭氧可以实现部分氧化脱硝;经电区后的粉尘由于“同性相斥”的原理,在滤膜上蓬松分布,清灰阻力小,且与常规电袋除尘器相比,电膜除尘器中滤膜的过滤方式从常规的“深层过滤”转变成“表面过滤”,不仅可以维持高的过滤效率,而且降低了过滤阻力,延长了使用寿命;膜材料为疏水性材料,由于膜面水量少,滤饼与膜层结合力低,粉尘不容易在膜面粘接,同时,滤饼容易从膜面脱落,所用的反吹时间相对亲水性滤料大为降低;覆盖在滤膜内侧的催化剂可进行有效协同低温脱硝。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口封头,2.电除尘区,3.催化剂,4.净气室,5.出口封头,6.气流均布板,7.导流板,8.膜除尘区,9.灰斗,10.滤膜,11.壳体,12.电除尘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1,壳体11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口封头1和出口封头5,壳体11内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之间设置有导流板7,电除尘区2设置有电除尘器12,膜除尘区8均匀设置有多个滤膜10,滤膜10上有催化剂3。进口封头1与电除尘区2之间设置有气流分布板6。滤膜10为竖向设置,且与导流板7平行。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下方均设置有灰斗9。膜除尘区8上方设置有净气室4,出口封头5连接在净气室4上。滤膜10选用有机膜或陶瓷膜。催化剂3覆盖在滤膜10内侧。催化剂3为低温脱硝催化剂,即就是温度能低于250度的脱硝催化剂。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为:烟气在进入电膜除尘器之前的管道内完成喷氨与混合,随后进入进口封头1,经气流分布板6均流后进入电除尘区进行初级除尘,粉尘在电晕电场内与空间电荷碰撞完成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横向迁移从烟气中分离实现收尘,粗颗粒物粉尘以及部分较细粉尘在此区完成捕集,少量逃逸的粉尘经导流板7进入膜除尘区,洁净气流穿过膜滤料经出口封头5排出,粉尘被滤膜阻截在滤膜10外表面而实现终端精细除尘,最终实现超低排放。此外,烟气穿透滤膜10到达其内表面时,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在滤膜10内表面涂覆的低温脱硝催化剂作用下与氨气反应生产氮气和水,完成协同脱硝,实现多污染物治理。滤膜10的膜材料为疏水性材料,由于膜面水量少,滤饼与膜层结合力低,粉尘不容易在膜面粘接,同时,滤饼容易从膜面脱落,所用的反吹时间相对亲水性滤料大为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口封头(1)和出口封头(5),所述壳体(11)内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所述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之间设置有导流板(7),所述电除尘区(2)设置有电除尘器(12),所述膜除尘区(8)均匀设置有多个滤膜(10),所述滤膜(10)上有催化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相对应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进口封头(1)和出口封头(5),所述壳体(11)内按照气流方向依次设置有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所述电除尘区(2)和膜除尘区(8)之间设置有导流板(7),所述电除尘区(2)设置有电除尘器(12),所述膜除尘区(8)均匀设置有多个滤膜(10),所述滤膜(10)上有催化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封头(1)与所述电除尘区(2)之间设置有气流分布板(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协同脱硝的电膜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10)为竖向设置,且与所述导流板(7)平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安宇轩徐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