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214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通过沸水煮提法提取出抗血栓活性物质,并通过等电点沉聚法、分级醇沉法和凝胶柱层析法对活性物质进行纯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抗血栓活性物质,不仅具有高效的抗血栓活性,而且制备过程精简,同时由于制备过程中经历了沸水煎煮和强酸碱环境下的等电点沉聚步骤,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便于储存和后续的抗血栓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工艺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源于沙蚕的抗血栓物质的制备开拓了新方法和新道路,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前景。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ntithrombotic active substance from silkworm, Bombyx mor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洋生物制品领域的一种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沙蚕在分类学上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长10厘米左右,栖息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能游水;沙蚕体似蠕虫,呈长椭圆柱形而稍扁,两侧对称,后端尖,整体由头部、躯干部和尾部3部分组成,头部发达,躯干部具有许多刚节,各节两侧有1对外伸的肉质扁平凸起,称为疣足,足上有刚毛,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感觉,尾部为体的末节,沙蚕在潮间带极为习见,亦见于深海,在岩岸石块下、石缝中、海藻丛间,以及珊瑚礁或软底质中均为占优势的无脊椎动物,沙蚕主要食其他蠕虫及海产小动物,沙蚕科的多数种在生殖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雄性的背须具齿状乳突、肛节长出特化的感觉乳突,内部变化包括肌肉的分解和重组、消化道的自融、体腔充满生殖产物,结果使虫体变化,雄性乳白色、雌性蓝绿色,沙蚕由底栖转入生殖浮游,起浮于海面排精放卵生殖后,雌雄个体大多下沉于海底死去;沙蚕是构成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鱼、虾、蟹类的上好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鲜活沙蚕为原料,将鲜活沙蚕-20℃冻融处理,沸水煮提初步提取物,其后依次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进行等电点沉聚,加入无水乙醇分级沉降和Sephadex G-5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得到本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鲜活沙蚕为原料,将鲜活沙蚕-20℃冻融处理,沸水煮提初步提取物,其后依次通过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进行等电点沉聚,加入无水乙醇分级沉降和SephadexG-5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得到本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沙蚕抗血栓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鲜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西广李阳程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