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21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种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包括纳米核和包裹于纳米核外部的间充质干细胞膜;纳米核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间充质干细胞膜的膜表面过表达PD‑L1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在制备炎症治疗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仿生纳米颗粒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效果,生物相容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成熟,可用于制备炎症治疗制剂,该制剂可有效富集在炎症部位,通过抑制炎症部位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在炎症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的疗效。

Biomimetic nanoparticles coated with over express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he surface of PD-L1 and 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有害刺激所作出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是多种细胞和因子共同参与的复杂反应,其中则包括免疫系统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助于机体恢复健康,而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导致组织损伤,甚至死亡。这种高炎症反应状态的本质其实是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诱发了细胞因子风暴,进而导致严重的炎性损伤。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病机制复杂,但进展迅速,且死亡率极高。因此在危重的急性炎症治疗中,尽早阻止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是缓解机体损伤、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目前,在这种疾病的治疗方面,如SARS-Cov和COVID-19,临床上除支持治疗外,例如采用大剂量的激素药物来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帮助患者度过细胞因子风暴。然而,大剂量使用激素药物虽然可以有效抑制免疫反应,但会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股骨头坏死等,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愈后的生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核和包裹于所述纳米核外部的间充质干细胞膜;所述纳米核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所述间充质干细胞膜的膜表面过表达PD-L1分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纳米核和包裹于所述纳米核外部的间充质干细胞膜;所述纳米核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所述间充质干细胞膜的膜表面过表达PD-L1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选自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聚己酸内酯、聚赖氨酸、聚谷氨酸和葡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0-1000kD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000nm。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表面PD-L1分子过表达的间充质干细胞膜包被的仿生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纳米核和间充质干细胞膜的囊泡混合,并经均质机反复挤压后得到所述仿生纳米颗粒,所述纳米核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所述间充质干细胞膜的膜表面过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超沈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