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20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和硫酸沙丁胺醇的活性成分,其成分和重量比例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硫酸沙丁胺醇为1:50‑200。采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的药物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通过短期雾化吸入,提供给患者这种特定用途的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用药方便,降低医疗费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不仅能够有效防治COVID‑19,减轻病人转成重症或危重症,核酸转阴时间缩短均数约4天,治疗时间也相应缩短,同时也能非特异性防治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为临床防治COVID‑19、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案。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vid-19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国家面临突发严重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的重大疫情。尽管国家很快分离并鉴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所致,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发病特点及其规律等等认识不足或存在争议,加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又逢春节人员大迁徙,导致了随后感染患者数量急剧上升,目前的疫情防控仍十分严峻。截止至2020-2-2424:00全国数据统计,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77658例、死亡人数2663例、治愈出院27323例,仍有疑似病例2824例、重症病例9126例。这对我国居民健康、生命、生活、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害,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1月31日北京时间凌晨3:30,基于中国感染者数量增加、多个国家都出现疫情两个事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会议结果向全球通报:中国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HealthEmergencyofInternationalConcern,PHEIC)。目前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已成为重大、紧迫的国际性卫生科学问题。WHO于2020年1月12日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月11日,世卫组织又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拥有最大基因组的RNA病毒,相对于人类用DNA作为遗传物质,其RNA基因组复制时的保真性相对较差,容易产生更多的变异,导致其易发生突变并获得逃避记忆性B细胞和长效抗IgA中和抗体的能力。由于治疗的药物及疫苗研发周期较长,研发后仍需经过一系列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验证,更不能保证研发疫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截止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的治疗药物及疫苗。由于经典的治疗药物及疫苗研发,都是从特异性针对某一病毒为目标,需要经过一系列病毒分离鉴定、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验证等,难免周期长,常常处于勉强研发出来的疫苗却疫情已近结束的尴尬局面,而且这些疫苗对下次的疫情的发生,常由于病毒抗原变异而无效(如针对“非典”的疫苗对此次的疫情是无效的)。因此,另辟蹊径寻找能在短期内起效、能非特异性防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方法已成为紧迫的、重要的社会需求。干扰素(IFN)是体内最重要、也可能是唯一天然非特异性抗病毒天然成分。IFN是目前发现并公认的体内最重要的非特异性抗病毒成份,其被分为I型(IFN-β和IFN-α),II型(IFN-γ)和III型(IFN-λ1、IFN-λ2、IFN-λ3)IFN。IFN产生后通过激活被感染部位的细胞内JAK-STAT途径,调节数百种相关效应抗病毒基因(ISG)转录,进而抑制病毒增殖,促进被感染细胞的凋亡,并且使未感染的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IFN还能促进各种天然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发育成熟,促进适应性免疫反应发挥抗病毒作用。I型及III型IFN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尤其是III型IFN在呼吸道抗病毒防御中至关重要。当呼吸道病毒感染后,IFN作用于被感染细胞IFN受体,随后通过JAK-STAT途径,激活Mx1、ISG15等抗病毒效应基因表达,抑制呼吸道病毒转录及蛋白合成,促进被病毒感染气道上皮细胞的凋亡发挥抗病毒效应。此外,PetersenE等人的研究表明,用聚(I·C)(TLR3激动剂)和较小程度的CpG,R848或脂多糖(TLR9,TLR7/8或TLR4激动剂)对小鼠进行鼻内预处理,上调了肺中的β干扰素(IFN-β),IFN-γ,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的表达,发挥了预防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目前,在最新诊治方案(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六版)》)推荐雾化吸入α-IFN(成人每次500万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2次),但其实际疗效果仍不确切,究其原因可能与外源性IFN不良反应大、常规剂量未达抗病毒效果有关,此外还需考虑其昂贵的成本和雾化吸入α-IFN能否到达下呼吸道和肺组织等问题。分枝杆菌制剂(如卡介苗、灭活草分枝杆菌、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等)是多功能免疫调节剂,可以用于防治感染,主要通过影响免疫应答反应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Th细胞活性,刺激B细胞进入增殖、分化阶段,最终促进特异性抗体形成。杨静等研究表明灭活草分枝杆菌可以显著提高哮喘病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包括Th1、Th2)细胞功能,促进PBMC产生IFN-γ和IL-4,尤以Th1类细胞因子IFN-γ提高为著,在促进Th1和Th2细胞成熟的同时,上调哮喘病儿Th1功能,使哮喘病儿Th2优势状态部分纠正,从而改善哮喘病儿Th1/Th2失衡状态,在哮喘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防治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含有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和硫酸沙丁胺醇活性成分的组合物,不仅能够有效防治COVID-19,同时也能非特异性防治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和硫酸沙丁胺醇的活性成分,其成分和重量比例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硫酸沙丁胺醇为1:50-200。上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是:将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配成4.0-5.5μg/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硫酸沙丁胺醇配成0.5mg/ml的生理盐水溶液,然后按照1:50-200的重量比例混合使用,混合后做成气雾剂给患者吸入,或在5L/min的氧流量下射流雾化给患者吸入。或者,所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其制备方法是:将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配成4.5-5.0μg/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硫酸沙丁胺醇配成0.5mg/ml的生理盐水溶液,单独做成气雾剂给患者吸入,或在5L/min的氧流量下射流雾化给患者吸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作为单独制剂,也可以和其它药物配伍,加入适量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采用现有技术制成可药用的剂型。采用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的可药用的剂型包括气雾剂、水剂和粉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雾化吸入非特异性防治呼吸系病毒感染药物的用途。上述所述的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和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两种化合物组合后在无菌状态、4℃以下保存1个月不会出现化学反应或生物变质的情况,与单独存放时药效相同。以下分别介绍两种化合物的性能和单独临床应用的效果: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微卡),英文名:MycobacteriumvaccaeforInjection;【药品类型】生物制品,【主要组成成份】母牛分枝杆菌菌体蛋白,【性状】白色疏松状粉末,【规格】22.5μg/瓶,【药理作用】注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和硫酸沙丁胺醇的活性成分,其成分和重量比例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硫酸沙丁胺醇为1:50-2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包含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和硫酸沙丁胺醇的活性成分,其成分和重量比例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硫酸沙丁胺醇为1:50-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是:将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配成4.0-5.5μg/ml的生理盐水注射液,硫酸沙丁胺醇配成0.5mg/ml的生理盐水溶液,然后按照1:50-200的重量比例混合使用,混合后做成气雾剂给患者吸入,或在5L/min的氧流量下射流雾化给患者吸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COVID-19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是:将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配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乾林艳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