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庞立升专利>正文

工质自循环太阳能-热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06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工质自循环太阳能-热能装置,它是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能装置,无需提供额外的循环动力,而利用一新型工质自循环能量转换、传递系统来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并靠低沸点工质相变将热量传递给远处的蓄热媒质,集热器可置于屋顶坡,还可悬挂在南墙或南阳台外侧,作热水器(水为蓄热媒质)时,贮水箱可安装在北面卫生间或厨房,其位置比集热器稍高即可;作太阳能供暖器时,蓄热媒质可以置于墙内或地板下,其位置比集热器稍高即可;适合广大地区的高层住宅各层用户安装使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装置,能将太阳能变为热能,再利用低沸点工质易吸热气化的性质,气化的工质运行到较远处,将热能传递的蓄热媒质,工质放热液化后又吸热气化,如此循环。
技术介绍
目前,商品化的太阳能——热能装置,多为太阳能热水器,有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分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与贮水箱组装为一体的称为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与贮水箱分开安装的称为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因集热器与贮水箱组装为一体,只能安装在住宅楼顶,集热管采用双层真空玻璃管或热管。集热管用玻璃管时,内部充满水,晚上室外气温低于0℃时,易冻结引起玻璃管破裂;集热管用热管时,集热管为金属材料芯,外面罩透明玻璃管,晚上室外气温低于0℃时,透明玻璃管不至于发生破裂。缺点是非顶楼住户不便安装,集热管和反射板易积聚灰尘且清理不便,特别是用双层真空玻璃管作集热管时,损坏其中一根,则热水器就无法使用。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即集热器与贮水箱可分开安装,第一类是贮水箱安装在集热器附近高处,二者内充满水并由两循环水管连接,工作时水在集热器内吸热升温后沿上循环管上升到贮水箱,贮水箱内温度较低的水沿下循环管进入集热器吸热后又上升,水循环动力为太阳能,集热器的热能靠水升温吸收带走,因而水循环量达,循环阻力也大;第二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贮水箱与集热器距离可以很远,集热器的热量也依靠水吸热升温(不是相变)后由电动循环泵带至贮水箱;第三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贮水箱与集热器距离可以很远,与第二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有区别,集热器的热量由第二媒质吸热升温(不是相变)后由电动循环泵带至贮水箱。缺点是第一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晚上室外气温低于0℃时,易冻结引起集热管破裂,贮水箱只能置于距集热器很近的南阳台内或朝南房间内,第二类与第三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靠媒质升温循环移走热量,媒质循环量大,而且需提供额外的循环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工质自循环太阳能——热能装置,它是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能装置,无需提供额外的循环动力,可以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并传递给远处的蓄热媒质,集热器可置于屋顶坡,还可悬挂在南墙或南阳台外侧,作热水器(水为蓄热媒质)时,贮水箱可安装在北面卫生间或厨房,其位置比集热器稍高即可;作太阳能供暖器时,蓄热媒质可以置于墙内或地板下,其位置比集热器稍高即可,因而适合高层住宅各层用户安装使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利用一工质自循环太阳能——热能系统,该系统先吸收太阳能并转变为热能,再传递给较远处的蓄热媒质。该能量吸收转换、传递系统原理如图1,由集热器(1)、气管(2)、放热器(3)、液管(4)钎焊连接,和内部的低沸点工质组成一系统,系统工作过程集热器(1)吸收太阳能变为热能并传给内部的液态工质,液态工质吸热后气化,再沿气管(2)上升至放热器(3),气态工质在(3)将热量传给蓄热媒质后变成液体,此液态工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液管(4)进入集热器(1),又吸热气化,如此循环不断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并传给远处的蓄热媒质。因靠工质相变吸热和放热,所以小的工质循环量能传递大量的热量。为很好地完成能量吸收转换、传递,集热器(1)由薄壁紫铜管制造,表面涂太阳能吸收层,(3)之液体出口位置比(1)之液体进口位置稍高。根据该系统的特性,要注意如下几方面气管(2)通径选较大,中间应避免设置积存液体的弯折结构;放热器(3)的管路中间不允许有可积存液体的弯折结构;液管(4)通径较小,其走向允许有波浪形,但波浪的最高处也要比(3)之液体出口低;若气管(2)中间不得不有可积存液体的弯折结构,应采取补救措施,即在弯折的最低处开一小孔,与一小通径的液体引流管进口连接,液体引流管出口与液管(4)连通,引流管出口位置应比引流管进口位置低,而液体引流管本身允许作波浪形弯曲,但波浪形最高处也要比引流管进口位置低。为了将穿过集热器(1)缝隙中的阳光反射到集热器(1),根据需要设置反光板。为减少集热器(1)、气管(2)、液管(4)与周围环境空气对流换热,需采取措施绝热气管(2)、液管(4)外面包裹绝热即可,如果作太阳能热水器,贮水箱外面同样也需包裹绝热层;而集热器(1)的绝热,根据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措施。而集热器(1)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如图9、10、11,由多根集热管(12)和相同数量的液体分配支管(15)、气体汇集管(14)一根、液体分配管(13)一根按设计要求连接,每根集热管外单独套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管;(12)为带宽翅片的薄壁紫铜管,如图4、图5,表面涂太阳能吸收层;每根(12)之底端(也可在其中部或上部某一位置)与对应一根(15)底端连通,并一起插入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管(17)中,(12)置于朝阳一侧、(15)置于背阴一面;(12)顶端均与(14)连通,(15)顶端均与(13)连通,(14)留有接口与气管(2)连接,(13)留有接口与液管(4)连接;玻璃管背阴侧设置反射板。第二种形式如图16、17,由紧密排列的(12)多根、(13)一根和(14)一根按设计要求连接,多根集热管朝阳一侧遮挡透明平板玻璃(可双层),背阴一面粘贴绝热层;(12)为带宽翅片的薄壁紫铜管,朝阳一侧表面涂太阳能吸收层;(12)顶端均与(14)连通,(12)底端均与(13)连通,(14)留有接口与气管(2)连接,(13)留有接口与液管(4)连接;(12)上部或中部与(13)连通也可以,这种情况下,(12)底端均与一根连通管(26)相通,确保每根集热管供液均匀,如图18。集热管(12)也可由薄壁紫铜管外面套带翅片薄壁铝管构成,胀管后使铜管与铝管接触紧密,如图6、图7,铝管外表面涂太阳能吸收层。第三种形式新型集热器由两薄紫铜板构成,两薄紫铜板间有多道平行的纵向空腔,上下端各有一道横向空腔,纵向空腔和横向空腔是相通的,上端横向空腔留有接口与气管(2)连接,下端横向空腔留有接口与液管(4)连接,如图19、图20、图21;另外,多道平行的纵向空腔,也可由若干道(比纵向空腔道数少)蛇形空腔替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的有益效果利用工质相变吸热和放热,以最少的工质循环量传递最大量的热能,原理清晰;低沸点工质在地球自然环境温度下不会凝固,故适合广大地区;新型集热器,太阳能转换效率高,技术可行,使用材料易得,加工方便;贮水箱安装在室内,热损失少;集热器与贮水箱分开,可安装在屋顶南坡、南墙或南侧阳台,能与建筑物融为一体,适合高层住宅各层用户,方便维护;本技术不消耗外部能源,无运动部件,因而无噪音,无磨损,集热管均为金属材料构成,耐受机械冲击不易损坏,寿命长;即使某一集热管外面的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管损坏,也不影响装置运行,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管可以方便地在使用场合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能量转换、传递系统原理图。图2为太阳能热水器或太阳能供暖器管路原理图。图3为太阳能热水器-供暖器的联合装置管路原理图。图4为带宽翅片的薄壁紫铜管构成的集热管正面图。图5为图4横断面图。图6为薄壁紫铜管外套带翅片薄壁铝管构成的集热管正面图。图7为图6横断面图。图8为气体汇集管、液体分配管和连通管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1之B-B剖视图。图10为图9之C-C剖视图。图11为第一种形式集热器顶视图。图12为图11之A-A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质自循环太阳能-热能装置,是一种分体式自循环太阳能利用装置,能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并传递给较远处的蓄热媒质,其特征是:一种新型工质自循环太阳能-热能系统,由集热器(1)、气管(2)、放热器(3)、液管(4)按设计要求连接,内部充适量低沸点工质,放热器之液体出口位置比集热器之液体进口位置稍高;而集热器(1)由多根集热管(12)和相同数量的液体分配支管(15)、气体汇集管(14)一根、液体分配管(13)一根按设计要求连接,即每根集热管之底端与对应一根液体分配支管底端连通,并一起插入双层真空透明玻璃管(17)中,集热管置于朝阳一侧、液体分配支管置于背阴一面;集热管顶端均与气体汇集管连通,液体分配支管顶端均与液体分配管连通;气体汇集管留有接口与气管(2)连接,液体分配管留有接口与液管(4)连接;其中集热管(12)为带宽翅片的薄壁紫铜管,表面涂太阳能吸收层;玻璃管背阴侧设置反射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立升
申请(专利权)人:庞立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