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茶植脂末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65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抹茶植脂末,以质量百分比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浆30‑45%、氢化椰子油25‑35%、乳清粉10‑30%、抹茶1‑8%、酪蛋白酸钠1‑2%、磷酸氢二钾1‑2%、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1.5%、硬脂酰乳酸钠0.2‑1.0%、三聚磷酸钠0.2‑1.0%、二氧化硅0.1‑1.0%以及D‑异抗坏血酸钠0.02‑0.15%。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植脂末为保护载体,将抹茶与植脂末结合,获得的成品不需低温冷藏保存,可在常温环境下保存,从而提升了抹茶的稳定性,且抹茶不再是极细粉的状态,极大地提升了抹茶固体饮品的混合均匀性、包装可靠性,且冲泡后口感细腻均一、无沉淀。同时还公开一种抹茶植脂末的制备方法。

A kind of fat plant powder of Matcha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抹茶植脂末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抹茶植脂末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抹茶由于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近年来备受人们喜爱,其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钾、钙、镁、铁、钠、锌、硒、氟等近30余种。目前抹茶固体饮品通常用抹茶与白糖、植脂末、乳粉等进行混合、包装,然而抹茶对光照、温度、氧气敏感,色泽容易劣变成黄色,保质期短,需要在避光、低温环境下储存,而其本身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等非可溶性成分,抹茶及抹茶固体饮品冲泡后,底部会有沉淀,影响产品外观,风味也会不均一(上部味淡,而底部茶浓);且抹茶是极细粉,与白糖、植脂末、乳粉等混合后,大颗粒、小颗粒因为体积、比重不同而容易造成不均匀的现象。同时,抹茶粉细,在包装时容易在封口处夹料,生产效率低,并且容易造成包装漏气的问题,进而影响食品安全。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以植脂末为保护载体以提升抹茶的稳定性,且提升抹茶固体饮品混合均匀性的抹茶植脂末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缺陷。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抹茶植脂末,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抹茶植脂末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浆30-45%、氢化椰子油25-35%、乳清粉10-30%、抹茶1-8%、酪蛋白酸钠1-2%、磷酸氢二钾1-2%、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1.5%、硬脂酰乳酸钠0.2-1.0%、三聚磷酸钠0.2-1.0%、二氧化硅0.1-1.0%以及D-异抗坏血酸钠0.02-0.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抹茶植脂末,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抹茶植脂末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浆30-45%、氢化椰子油25-35%、乳清粉10-30%、抹茶1-8%、酪蛋白酸钠1-2%、磷酸氢二钾1-2%、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5-1.5%、硬脂酰乳酸钠0.2-1.0%、三聚磷酸钠0.2-1.0%、二氧化硅0.1-1.0%以及D-异抗坏血酸钠0.02-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茶植脂末,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抹茶植脂末由以下组分组成:葡萄糖浆37%、氢化椰子油31%、乳清粉20%、抹茶6%、酪蛋白酸钠1.5%、磷酸氢二钾1.4%、单、双甘油脂肪酸酯1%、硬脂酰乳酸钠0.4%、三聚磷酸钠0.8%、二氧化硅0.8%以及D-异抗坏血酸钠0.1%。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茶植脂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a、将氢化椰子油加热至65-70℃,加入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和硬脂酰乳酸钠搅拌混合均匀;
b、将抹茶加入10-35℃的软化水或RO水中进行浸提,同时加入0.01-0.08%D-异抗坏血酸钠;
c、过滤茶汤得到初次提取液,加入0.01-0.10%D-异抗坏血酸钠,溶解后获得抹茶萃取液;
d、将乳清粉溶解搅拌,水温控制在50-55℃,搅拌8分钟,快速添加抹茶萃取液搅拌2分钟;
e、将磷酸氢二钾溶解,加入酪蛋白酸钠乳化5-10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喜之郎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