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996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包括苗床、苗床边缘设置围栏,上方放置花盆,中部设置中心沟槽,中心沟槽底部间隔设置出、回水口,下方设置通水管道,通水管道一端连通第一通水管,第一通水管通过第一抽水泵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第二通水管与储液罐A连通,第二通水管上设置第一阀门,储液罐A通过第三通水管与储液罐B连通,第三通水管上设置第二阀门,储液罐B通过第二抽水泵与第四通水管连接,第四通水管连接通水管道的一端,第四通水管上设置供液总阀,第一通水管设置回流总阀,储液罐B与控制装置连接。该装置实现水肥闭合循环利用和精准控制,减轻基质板结,促进植株根系吸收营养、降低苗床湿度、提升植株生长速率,实现全自动化。

Tidal irrigation and cultiv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栽培装置,特别涉及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潮汐灌溉技术已成为温室花卉种植和蔬菜工厂化育苗的主要灌溉方式。潮汐式灌溉系统是根据潮水起落高差原理设计的,实现定时定量给水与施肥,营养液配比多由计算机完成,灌溉用水严格按指标和肥料混合,混合成的液体会在同一时间像海水涨潮一样涌出栽培床面,使放在上面栽培容器里的基质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状的容器底部吸入肥料,并且施肥相当精确的一种节水、高效、省工的灌溉系统。潮汐灌溉技术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潮汐灌溉系统设备大多采用整体式潮汐灌溉水槽进行的盆栽植物和容器育苗,也有一些地面式灌溉系统,如公开号为CN102379235A的“地面式潮汐灌溉系统”、公开号为ZL200820142170.3的“温室地面潮汐式灌溉系统”等专利仅限于地面潮汐灌溉的设施设计,而一些专家学者对于槽式苗期发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目前有关地面式潮汐灌溉的水肥使用,进一步说在地面潮汐盆栽花卉方向,特别是在日光温室盆栽迷你多头小菊地面式潮汐灌溉生产技术的研究方面还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包括苗床、苗床边缘设置围栏,上方放置花盆,中部设置中心沟槽,中心沟槽底部间隔设置出、回水口,下方设置通水管道,通水管道一端连通第一通水管,第一通水管通过第一抽水泵与沉淀池连通,沉淀池通过第二通水管与储液罐A连通,第二通水管上设置第一阀门,储液罐A通过第三通水管与储液罐B连通,第三通水管上设置第二阀门,储液罐B通过第二抽水泵与第四通水管连接,第四通水管连接通水管道的一端,第四通水管上设置供液总阀,第一通水管设置回流总阀,储液罐B与控制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苗床两侧高于中间区域。所述第一通水管内设置粗过滤器。所述储液罐A上设置营养液监控系统。所述出、回水口设置阻隔网。所述苗床埋设于土壤中。上述各部件结构及作用解释如下:苗床:苗床中心低两边高形成高差,利于灌溉后的剩余营养液或其他液体汇集;围栏:围栏优选砖块砌成,围栏可包被柔性橡胶;中心沟槽:优选水泥浇筑;通水管道:铺设在沟槽下;出、回水口:出、回水口设置阻隔网;回流总阀:用于回流营养液或其他液体的总阀,打开即可启动营养液的回流工作;第一通水管:利用苗床高差将回流的营养液或其他液体输送入沉淀池内;第一抽水泵:利用虹吸原理,将回流的营养液或其他液体抽进沉淀池;粗过滤器:用于过滤杂质、枯枝烂叶等;第一阀门:便于控制营养液或其他液体流动,此处另设出水孔,便于人工添加消毒剂或其他消毒设备的安装;储液罐A:可进行二次过滤、沉淀,可进行消毒、灭菌,也可测定EC或PH值,罐上设置水龙头,便于添加营养液、水等液体;营养液监控系统:系统包括传感器,可及时反映罐内营养液EC值、PH值、温度等参数;控制装置:即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内设控制程序,控制抽水的时间和抽水量;供液总阀:供给营养液总阀,打开即可进行营养液供给工作。本专利技术装置优选用于盆栽迷你多头小菊的灌溉栽培,也可以用于其他盆栽植物的灌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将水分或营养液等液体通过花盆基质底部网孔和基质毛细管逐步抵达扦插苗根际,实现了水肥闭合循环利用和精准控制,减轻植株因常规喷淋浇水生产而造成的基质板结,植株长势较差的现象,提升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植株根系吸收营养、降低苗床湿度。本专利技术的地面潮汐式灌溉通过水肥循环管路控制,可实现全自动化,提高劳动效率,比穴盘育苗更适合盆栽花卉植物大批量生产,解决了工厂化、规模化花卉植物生长的浇水量大、耗时费人工,顶部喷洒不均匀导致的幼苗植株倒伏、植株长势不一致等问题。同时地面潮汐式苗床相对于普通移动式、托盘式、槽式潮汐灌溉苗床建造材料简单、造价便宜,使用方法容易操作,其实施空间利用率最高、维修保养费用最低、收益率最高。本专利技术装置适合工厂化、规模化盆栽花卉的种植,为底部灌溉技术在菊花等作物扦插培育的温室周年生产产业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包括苗床1、苗床1边缘设置围栏2,上方放置花盆7,中部设置中心沟槽3,中心沟槽3底部间隔设置出、回水口6,下方设置通水管道4,通水管道4一端连通第一通水管9,第一通水管9通过第一抽水泵10与沉淀池12连通,沉淀池12通过第二通水管13与储液罐A15连通,第二通水管13上设置第一阀门14,储液罐A15通过第三通水管16与储液罐B19连通,第三通水管16上设置第二阀门18,储液罐B19通过第二抽水泵21与第四通水管22连接,第四通水管22连接通水管道4的一端,第四通水管22上设置供液总阀23,第一通水管9设置回流总阀8,储液罐B19与控制装置20连接。苗床1两侧高于中间区域。第一通水管9内设置粗过滤器11。储液罐A15上设置营养液监控系统17。出、回水口6设置阻隔网。苗床1埋设于土壤5中。施工过程如下:1、建立地面式潮汐灌溉栽培床:苗床1长80m,苗床1宽3m,苗床1四周围栏2高15厘m;苗床1地面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苗床1四周围栏2用砖块砌成,且围栏2砖块包被柔性橡胶作为阻水挡板防止渗漏水;苗床1中心位置建造成水泥混凝土浇筑式中心沟槽3,沟槽宽12厘m、深5厘m、长80m;沟槽每隔20m建造一个出、回水口6,直径10厘m,出、回水口上铺设阻隔网,方便过滤大型基质、枯叶等,沟槽下铺设通水管道4,茎粗20厘m,出、回水口6与通水管道4相连,便于水分或营养液出(回)。苗床1建造成中心低,两边高形式,即靠近两侧围栏2位置地面垫高成1.25厘m/1.5m,坡度慢慢缓向中间沟槽两侧,苗床1四周与中心沟槽3位置形成高差,有助于水分或营养液回流收集。2、建立营养液循环系统:苗床1一端的进出水管道,用通水管依次连接到1个沉淀池和2个储液罐上,使得苗床1下铺设的通水管道4与进出营养液连接起来,呈“回”型,便于潮汐式苗床1营养液的进出与控制。构造分别为:回流总阀8-第一通水管9-第一抽水泵10-粗过滤器11-沉淀池12-第二通水管13-第一阀门14-储液罐A15-第三通水管16-营养液监控系统17-第二阀门18-储液罐B19-控制装置20-第二抽水泵21-第四通水管22-供液总阀23。各部分功能依次为:回流总阀8:灌溉系统回流营养液总阀,打开即可进行营养液的回流工作;第一通水管9:利用苗床1高差将回流的营养液流进沉淀池内;第一抽水泵10:利用虹吸原理,将回流的营养液抽回沉淀池12;粗过滤器11:安装在第一通水管9上面,过滤掉较大的杂质、枯枝烂叶等物质;沉淀池12:将回流的营养液进行简单的过滤、沉淀,上清液可回收使用,此池需经常人工清洗;第二通水管13:将过滤后的营养液输送进储液罐A15;第一阀门14:此处阀门安装在第二通水管13上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1)、苗床(1)边缘设置围栏(2),上方放置花盆(7),中部设置中心沟槽(3),中心沟槽(3)底部间隔设置出、回水口(6),下方设置通水管道(4),通水管道(4)一端连通第一通水管(9),第一通水管(9)通过第一抽水泵(10)与沉淀池(12)连通,沉淀池(12)通过第二通水管(13)与储液罐A(15)连通,第二通水管(13)上设置第一阀门(14),储液罐A(15)通过第三通水管(16)与储液罐B(19)连通,第三通水管(16)上设置第二阀门(18),储液罐B(19)通过第二抽水泵(21)与第四通水管(22)连接,第四通水管(22)连接通水管道(4)的一端,第四通水管(22)上设置供液总阀(23),第一通水管(9)设置回流总阀(8),储液罐B(19)与控制装置(2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潮汐式灌溉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苗床(1)、苗床(1)边缘设置围栏(2),上方放置花盆(7),中部设置中心沟槽(3),中心沟槽(3)底部间隔设置出、回水口(6),下方设置通水管道(4),通水管道(4)一端连通第一通水管(9),第一通水管(9)通过第一抽水泵(10)与沉淀池(12)连通,沉淀池(12)通过第二通水管(13)与储液罐A(15)连通,第二通水管(13)上设置第一阀门(14),储液罐A(15)通过第三通水管(16)与储液罐B(19)连通,第三通水管(16)上设置第二阀门(18),储液罐B(19)通过第二抽水泵(21)与第四通水管(22)连接,第四通水管(22)连接通水管道(4)的一端,第四通水管(22)上设置供液总阀(23),第一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叶琼赵彬孙朋朋张更冯英娜蔡善亚颜志明汤伟华王全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