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22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了连接柱与摄像机,所述连接柱位于摄像机的一侧,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两侧均设置有复合桨叶,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撞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设有避震器、防撞杆与复合桨叶,能够在意外撞击时减轻对无人机的损坏,在无人机落地时进行缓冲,防撞杆还可以对摄像机进行保护,方便对各种地方进行勘察,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for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
技术介绍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相当于人工驾驶的飞机,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比较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领域应用,科技的发展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人们对于无人机的制造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无人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防撞性能差,在遭受一些意外撞击时容易损坏,不利于人们的使用,还有,重量比较的重,使用时因为太重导致续航时间降低,给人们的使用过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具备防撞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了连接柱与摄像机,所述连接柱位于摄像机的一侧,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器,所述固定器的两侧均设置有复合桨叶,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避震器,所述避震器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撞杆。优选的,所述复合桨叶包括碳纤维层、加固片与塑料层,所述碳纤维层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固片,所述加固片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塑料层。优选的,所述防撞杆包括金属管与橡胶,所述金属管的外壁设置有橡胶。优选的,所述避震器包括金属外壳、弹簧一号、连接器与弹簧二号,所述金属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一号、连接器与弹簧二号,所述弹簧一号位于连接器的上端,所述弹簧二号位于连接器的下端。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层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胶水与加固片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固片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胶与塑料层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管的外壁通过卡扣与橡胶的内壁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金属外壳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卡扣与弹簧一号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一号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扣与连接器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器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卡扣与弹簧二号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二号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扣与金属外壳的下端内表面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器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螺丝与电机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机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槽与支撑臂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通过设置的复合桨叶和电机,复合桨叶采用了碳纤维层、加固片、塑料层,三层设计,加固片采用钛合金材质,强度更强,碳纤维层的强度比较高并且重量比较轻,可以减少无人机的负担,三层设计的强度整体更加的高,重量轻不易损坏,可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应用场景,电机的响应速度快、启动扭矩大,起步快,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使用。2、该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通过设置的避震器、防撞杆,避震器里的弹簧一号和弹簧二号可以起到双层缓冲作用,防撞杆包括金属管与橡胶,金属管的外壁设置有橡胶,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无人机降落或者撞击时提供缓冲,增加安全性,金属管为空心可以减轻整个无人机的重量,整个无人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无人机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中复合桨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中防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中避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无人机主体;2、支撑臂;3、电机;4、固定器;5、复合桨叶;501、碳纤维层;502、加固片;503、塑料层;6、防撞杆;601、金属管;602、橡胶;7、避震器;701、金属外壳;702、弹簧一号;703、连接器;704、弹簧二号;8、连接柱;9、摄像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了连接柱8与摄像机9,连接柱8位于摄像机9的一侧,无人机主体1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臂2,支撑臂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3,电机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器4,固定器4的两侧均设置有复合桨叶5,连接柱8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避震器7,避震器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撞杆6,避震器7和防撞杆6相互连接配合,在发生意外时可以很好的减少冲击力,保护无人机。进一步的,复合桨叶5包括碳纤维层501、加固片502与塑料层503,碳纤维层50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固片502,加固片50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塑料层503,加固片502采用钛合金材质,重量更轻强度更强,可以提升复合桨叶5的寿命。进一步的,防撞杆6包括金属管601与橡胶602,金属管601的外壁设置有橡胶602,金属管601为空心可以减轻整个无人机的重量,提升续航能力。进一步的,避震器7包括金属外壳701、弹簧一号702、连接器703与弹簧二号704,金属外壳70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一号702、连接器703与弹簧二号704,弹簧一号702位于连接器703的上端,弹簧二号704位于连接器703的下端,连接器703和防撞杆6均位于摄像机9两侧可以保护摄像机9,提升拍摄安全。进一步的,碳纤维层501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胶水与加固片502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加固片50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胶与塑料层50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碳纤维层501的强度比较高并且重量比较轻,可以减少无人机的负担。进一步的,金属管601的外壁通过卡扣与橡胶602的内壁为可拆卸连接,金属外壳701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卡扣与弹簧一号702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弹簧一号70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扣与连接器703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连接器703的上端内表面通过卡扣与弹簧二号704的上端外表面为可拆卸连接,弹簧二号704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扣与金属外壳701的下端内表面为可拆卸连接,橡胶602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无人机降落或者撞击时提供缓冲,增加安全性。工作原理:首先,选择合适的地方,打开无人机,无人机的电机3型号为8520,电机3的响应速度快、启动扭矩大,起步快并且发热量低,电机3开始转动,带动复合桨叶5转动产生升力使无人机升起,摄像机9可以拍摄需要勘测的地方,当飞到一些危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了连接柱(8)与摄像机(9),所述连接柱(8)位于摄像机(9)的一侧,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器(4),所述固定器(4)的两侧均设置有复合桨叶(5),所述连接柱(8)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避震器(7),所述避震器(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撞杆(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了连接柱(8)与摄像机(9),所述连接柱(8)位于摄像机(9)的一侧,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四周外表面设置有支撑臂(2),所述支撑臂(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固定器(4),所述固定器(4)的两侧均设置有复合桨叶(5),所述连接柱(8)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避震器(7),所述避震器(7)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撞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桨叶(5)包括碳纤维层(501)、加固片(502)与塑料层(503),所述碳纤维层(50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加固片(502),所述加固片(502)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塑料层(5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杆(6)包括金属管(601)与橡胶(602),所述金属管(601)的外壁设置有橡胶(6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岩土勘察的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器(7)包括金属外壳(701)、弹簧一号(702)、连接器(703)与弹簧二号(704),所述金属外壳(70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一号(702)、连接器(703)与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蒿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睿杰智能空中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