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6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公共用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包括靠板和座板,所述靠板和座板相焊接,所述靠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挡板,两个挡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缓冲垫和减震簧能够有效为乘客减轻因颠簸而受到的震荡,且经过安全带的限制,从而使乘客得到全方面的保护,有效避免被甩出的风险,提高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性。

A new type of seat for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
本技术涉及公共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
技术介绍
公交车是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使城市人口和地域不断增加,对公共交通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要求公共交通企业投入更多的客车,一般在公交车上都会有相应的公共设施,其中座椅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设施,基本上占据了公交车的绝大部分空间。但是,现有的公交车座椅功能较为单一,很少有具备缓冲的功能,且大多是合成塑料制成,表面较为光滑,人们在乘坐时,若司机突然刹车或因路面凹凸而产生的颠簸晃动,乘客很容易被甩出椅子,特别是老人和孩童,很是影响乘客的人身安全,为此,提出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包括靠板和座板,所述靠板和座板相焊接,所述靠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阻尼转轴,所述阻尼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挡板,两个挡板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轴,两个连接轴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全带,所述座板的下方设有顶部为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垫,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压板,所述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簧,所述压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承接杆,四个承接杆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承接杆的顶部延伸至箱体的上方并与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靠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垫,所述靠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软棉垫,所述座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软棉垫。优选的,两个连接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轴承孔,两个连接轴上均固定套设有轴承,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延伸至对应滑槽外并与压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优选的,所述安全带为尼龙材质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该装置通过靠板、座板、固定块、凹槽、阻尼转轴、挡板、连接块、连接轴、安全带、箱体、缓冲垫、压板、减震簧和承接杆相配合,使用时,乘客坐在座板上,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挤压减震簧,之后将两个挡板往下拉动,使得安全带处于自身胸前位置,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若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减震簧便会随着车辆的颠簸做拉伸与缩回的运动,并将所受到的震力传递给缓冲垫,减轻了乘客所受到的影响,若司机突然刹车,乘客就会前倾,这时,安全带便能有效限制乘客的前倾动作,再加以第一软棉垫和第二软棉垫的辅助减震,有效防止乘客被甩出,到站后,只需将挡板转回原位即可,使用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缓冲垫和减震簧能够有效为乘客减轻因颠簸而受到的震荡,且经过安全带的限制,从而使乘客得到全方面的保护,有效避免被甩出的风险,提高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靠板;2、座板;3、固定块;4、凹槽;5、阻尼转轴;6、挡板;7、连接块;8、连接轴;9、安全带;10、箱体;11、缓冲垫;12、压板;13、减震簧;14、承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包括靠板1和座板2,靠板1和座板2相焊接,靠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固定块3上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阻尼转轴5,阻尼转轴5上转动安装有挡板6,两个挡板6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7,两个连接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轴8,两个连接轴8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全带9,座板2的下方设有顶部为开口的箱体10,箱体1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1,箱体10的两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压板12,压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簧13,压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承接杆14,四个承接杆14呈矩形阵列分布,承接杆14的顶部延伸至箱体10的上方并与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靠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撞垫,靠板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软棉垫,座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软棉垫,两个连接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轴承孔,两个连接轴8上均固定套设有轴承,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轴承孔的内壁固定连接,箱体10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与延伸至对应滑槽外并与压板12固定连接,箱体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座,安全带9为尼龙材质制成,通过靠板1、座板2、固定块3、凹槽4、阻尼转轴5、挡板6、连接块7、连接轴8、安全带9、箱体10、缓冲垫11、压板12、减震簧13和承接杆14相配合,使用时,乘客坐在座板2上,在重力作用下,开始挤压减震簧13,之后将两个挡板6往下拉动,使得安全带9处于自身胸前位置,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若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减震簧13便会随着车辆的颠簸做拉伸与缩回的运动,并将所受到的震力传递给缓冲垫11,减轻了乘客所受到的影响,若司机突然刹车,乘客就会前倾,这时,安全带9便能有效限制乘客的前倾动作,再加以第一软棉垫和第二软棉垫的辅助减震,有效防止乘客被甩出,到站后,只需将挡板6转回原位即可,使用方便,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缓冲垫11和减震簧13能够有效为乘客减轻因颠簸而受到的震荡,且经过安全带9的限制,从而使乘客得到全方面的保护,有效避免被甩出的风险,提高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性。工作原理:初始状态下,先将挡板6以阻尼转轴5处为中心做圆周运动往上提,直至安全带9与靠板1的一侧相接触,之后在使用时,乘客先坐在座板2上,在重力作用下,座板2就会带动个四个承接杆14下降,从而使压板12下降,进而开始挤压减震簧13,减震簧13在受力作用下被压缩,之后拿着两个挡板6同样以阻尼转轴5处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往下拉动,直至挡板6与靠板1之间呈最大角度,此时,安全带9已经处于乘客的胸前位置,使得乘客前倾的趋势被限制,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若遇到凹凸不平的路面时,车辆便会产生颠簸晃动,此时,减震簧13便会随着车辆的颠簸而做拉伸与缩回的运动,并将所受到的震力传递给缓冲垫11,有效减轻了乘客因颠簸而受到的影响,若司机突然刹车,乘客就会受到力的作用而前倾,这时,安全带9便能有效限制乘客的前倾动作,从而有效防止乘客被甩出,并经过第一软棉垫和第二软棉垫的辅助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包括靠板(1)和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和座板(2)相焊接,所述靠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上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阻尼转轴(5),所述阻尼转轴(5)上转动安装有挡板(6),两个挡板(6)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7),两个连接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轴(8),两个连接轴(8)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全带(9),所述座板(2)的下方设有顶部为开口的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1),所述箱体(10)的两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簧(13),所述压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承接杆(14),四个承接杆(14)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承接杆(14)的顶部延伸至箱体(10)的上方并与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用新型座椅,包括靠板(1)和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1)和座板(2)相焊接,所述靠板(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上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阻尼转轴(5),所述阻尼转轴(5)上转动安装有挡板(6),两个挡板(6)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块(7),两个连接块(7)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转动安装有连接轴(8),两个连接轴(8)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全带(9),所述座板(2)的下方设有顶部为开口的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缓冲垫(11),所述箱体(10)的两侧内壁上滑动安装有同一个压板(12),所述压板(1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减震簧(13),所述压板(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承接杆(14),四个承接杆(14)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承接杆(14)的顶部延伸至箱体(10)的上方并与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源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