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362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8:24
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它涉及气液分离器技术领域。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它包含气液分离器本体、筒体、测量管、内伸管、气液混合物进管、下封头、出液管、气体出口管,气液分离器本体外部设置筒体,测量管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上方,内伸管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气液混合物进管设置在筒体右侧壁,下封头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下部,出液管设置在下封头的左侧,气体出口管设置在下封头下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它的结构设计合理,尺寸小巧,具有分离效果好,具有耐腐蚀的优点,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好,应用范围广,适合推广使用。

A side in and down out gas-liquid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
,具体涉及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器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的出入口用于气液分离,分馏塔顶冷凝冷却器后气相除雾,各种气体水洗塔,吸收塔及解析塔的气相除雾等。气液分离器也可应用于气体除尘,油水分离及液体脱除杂质等多种工业及民用应用场合。从气液分离器的要求来看,就要求其能将气体与液体尽可能分离,经过气液分离器之后,液体就是液体,不含有气体,而气体就是气体,不含有液体。当然一个分离器实际上其分离效率不可能100%,因种种原因实际的情况是根据不同分离要求来选择气液分离器。中国专利CN201720720682.2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气液分离器主体、入口管、第一出口管、第二出口管和第三出口管,入口管设于气液分离器主体上方,第一出口管设于气液分离器主体的中间偏下处,第二出口管设于气液分离器主体顶端,所述第二出口管设于入口管上方,第三出口管设于气液分离器主体顶端。入口管、第一出口管、第二出口管和第三出口管的管子和接头均是通过焊接连接而成。该技术虽然能提高分离的效率,但是它的分离效果较差,不具有耐腐蚀的功能,安装不方便,使用不便,实用性差,因此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包含气液分离器本体、筒体、测量管、内伸管、气液混合物进管、下封头、出液管、气体出口管;气液分离器本体外部设置筒体,测量管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上方,内伸管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内部,气液混合物进管设置在筒体右侧壁,下封头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下部,出液管设置在下封头的左侧,气体出口管设置在下封头下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本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的筒体的直径为200-800mm,筒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支耳。所述的测量管的管口为测量口,测量管的管口直径为50mm。所述的气液混合物进管的管口为气液混合物进口,气液混合物进管的管口直径为200-400mm。所述的下封头呈椭圆形或锥形。所述的出液管的管口为液体出口。所述的气体出口管的管口为气体出口,气体出口管的管口直径为200-500mm。所述的内伸管的管口直径和气体出口管的直径相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结构设计合理,尺寸小巧,具有分离效果好,具有耐腐蚀的优点,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好,应用范围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对应图1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气液分离器本体1、筒体11、测量管12、测量口121、内伸管13、气液混合物进管14、气液混合物进口141、下封头15、出液管16、液体出口161、气体出口管17、气体出口171、支耳18。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图2所示,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由气液分离器本体1、筒体11、测量管12、内伸管13、气液混合物进管14、下封头15、出液管16、气体出口管17组成,气液分离器本体1的外部设置筒体11,测量管12安装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上方,气液分离器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伸管13,企业气液分离器本体1的右侧壁上焊接固定有气液混合物进管14,下封头15安装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的下部,出液管16安装在下封头15的左侧壁,气体出口管17安装在下封头15的下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本体1整体呈圆柱形。所述的筒体11的直径控制在200-800mm之间,并且筒体11的外壁通过焊接固定支耳18。所述的测量管12的管口为测量口121,测量管12的管口直径制成50mm。所述的气液混合物进管14的管口为气液混合物进口141,并且气液混合物进管14的管口直径控制在200-400mm之间。所述的下封头15的整体呈椭圆形、锥形或者蝶形,并且下封头15由钢衬里或者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出液管16的管口设置液体出口161,液体出口161和出液管16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的气体出口管17的管口为气体出口171,并且气体出口管17的管口直径控制在200-500mm之间。所述的内伸管13的管口直径和气体出口管17的管口直径一致,均在200-500mm之间。工作原理:气液分离器本体制作成圆柱形结构,气液分离器本体下方安装的下封头可以制成椭圆形、蝶形或者是锥形结构,并且可以采用钢衬里或者是塑料材质制成。气液分离器本体可以由一对或者两对支耳支撑,也可以通过管道自身支撑,它主要用于用于普通介质和有腐蚀介质,使用温度≤150℃。适用于闪蒸、蒸发、结晶、脱气、蒸馏等化工单元设备。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液分离器本体(1)、筒体(11)、测量管(12)、内伸管(13)、气液混合物进管(14)、下封头(15)、出液管(16)、气体出口管(17),气液分离器本体(1)外部设置筒体(11),测量管(1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上方,内伸管(13)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内部,气液混合物进管(14)设置在筒体(11)右侧壁,下封头(15)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下部,出液管(16)设置在下封头(15)的左侧,气体出口管(17)设置在下封头(15)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气液分离器本体(1)、筒体(11)、测量管(12)、内伸管(13)、气液混合物进管(14)、下封头(15)、出液管(16)、气体出口管(17),气液分离器本体(1)外部设置筒体(11),测量管(12)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上方,内伸管(13)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内部,气液混合物进管(14)设置在筒体(11)右侧壁,下封头(15)设置在气液分离器本体(1)下部,出液管(16)设置在下封头(15)的左侧,气体出口管(17)设置在下封头(15)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液分离器本体(1)为圆柱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11)的直径为200-800mm,且筒体(11)的外壁固定连接支耳(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进下出气液分离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均张茂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京通石墨设备有限公司南通雷龙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