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顶VOCs回收及氮气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罐顶VOCs回收及惰性气体再利用系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氮封罐顶气的回收及氮气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炼油、石油化工厂中,存放着各种油品或石化产品。储罐大都建造在室外,为避免这些物料与空气直接接触,防止物料挥发,被氧化,以及容器的安全,常采用氮封装置,保持容器顶部氮气的压力恒定,使之与外界隔绝。另外,为减少储罐储存过程小呼吸、大呼吸而造成物料挥发的损耗,也采用氮封装置。罐顶VOCs废气治理,在安全生产及环保压力下,全面开展。中国专利CN201721880896.2公开了一种回收利用固定顶储罐排放的VOCs气体装置,该装置通过碱洗单元、回收单元及燃料气管网组合的治理设施,其解决了VOCs达标排放,但是燃料气的损耗却很大。目前为止,市场上尚未有既可满足罐顶VOCs气体中VOCs回收并对罐顶密封氮气再利用的零排放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加压、冷凝、变压吸附、氮气回收技术实现罐顶VOCs的冷却回收 ...
【技术保护点】
1.罐顶VOCs回收及氮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子系统、冷凝子系统、变压吸附子系统和氮气回收子系统;所述加压子系统与进气凝液罐(201)的出口相连,包括第一阻火器(202)、加压风泵(203)和第二阻火器(204);所述冷凝子系统包括回热换热器(205)、气液分离罐(209)、第一制冷子系统和第二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一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一防爆制冷压缩机(501)、冷凝换热器(502)、预冷节流元件(503)、预冷换热器(206)、浅冷节流元件(504)、浅冷换热器(207)、蒸发冷凝节流元件(505)、蒸发冷凝换热器(506)和第一气液分离器(507);所述第二制冷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罐顶VOCs回收及氮气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子系统、冷凝子系统、变压吸附子系统和氮气回收子系统;所述加压子系统与进气凝液罐(201)的出口相连,包括第一阻火器(202)、加压风泵(203)和第二阻火器(204);所述冷凝子系统包括回热换热器(205)、气液分离罐(209)、第一制冷子系统和第二制冷子系统,所述第一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一防爆制冷压缩机(501)、冷凝换热器(502)、预冷节流元件(503)、预冷换热器(206)、浅冷节流元件(504)、浅冷换热器(207)、蒸发冷凝节流元件(505)、蒸发冷凝换热器(506)和第一气液分离器(507);所述第二制冷子系统包括第二防爆制冷压缩机(601)、蒸发冷凝换热器(506)、深冷节流元件(602)、深冷换热器(208)和第二气液分离器(603);所述第一制冷子系统和第二子制冷系统共用蒸发冷凝换热器(506);
所述回热换热器(205)的热侧气路进口与加压子系统出口相连,回热换热器(205)的热侧气路出口与预冷换热器(206)进口相连,预冷换热器(206)的气路出口与浅冷换热器(207)进口相连,浅冷换热器(207)的气路出口与深冷换热器(208)进口相连,深冷换热器(208)出口与回热换热器(205)的冷侧气路进口相连,回热换热器(205)的冷侧气路出口通过气液分离罐(209)与变压吸附子系统进气口相连,变压吸附子系统排气口与氮气回收子系统相连,所述氮气回收子系统包括氮气缓存罐(301)和单向阀(304),所述氮气缓存罐(301)通过所述单向阀(304)与变压吸附子系统排气口相连,所述氮气缓存罐(301)与罐顶(101)之间连接有控制阀(102);
所述第一防爆制冷压缩机(501)、冷凝换热器(502)、并联的三个换热支路、第一气液分离器(507)依次相连构成第一制冷循环回路;其中第一换热支路包括预冷节流元件(503)和预冷换热器(206),第二换热支路包括浅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张贵德,朱志平,蔡洪国,缪志华,刘金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