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26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包括亚克力保护套,所述亚克力保护套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片固定框架,所述卡片固定框架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设置有提拉柱,所述提拉柱的上端设置有提拉圆盘,所述提拉圆盘的下端的卡片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卡片固定板,所述卡片固定板的上端外表面的卡片固定框架的内部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具备对术后的婴幼儿的手部进行保护的作用,且磕碰不受影响,具有方便取戴、防水、保暖等功能;能够便于观察血运,颜色等,能够提高婴幼儿在佩戴时的欢乐感,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 hand protection device for infants after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目前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夫妻开始生二胎,而受环境污染、晚生晚育、遗传因素等原因影响,很多刚出生的婴儿有手指畸形的问题,需要行手术治疗,然而在手术过后,婴幼儿会因其无保护意识而随意活动手部,进而造成其手部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为了避免手术后婴幼儿的手指随意活动而造成其手指出现二次伤害,医生通常会使用石膏、夹板类的固定装置对其婴幼儿的手部进行固定。现有的石膏、夹板类的固定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手部的保护性能较差,不具有方便取戴、防水、保暖等功能,且不便于观察手部血运、颜色,婴幼儿在长时间佩戴时也会产生厌倦感,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为此,亟待提出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专门保护手部的保护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包括亚克力保护套,所述亚克力保护套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片固定框架,所述卡片固定框架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内侧设置有提拉柱,所述提拉柱的上端设置有提拉圆盘,所述提拉圆盘的下端的卡片固定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卡片固定板,所述卡片固定板的上端外表面的卡片固定框架的内部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亚克力保护套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套,所述海绵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粘,所述海绵套的外表面的连接魔术粘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贴。优选的,所述提拉圆盘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提拉柱与卡片固定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柱的外径长度与圆形通孔的内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卡片固定板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卡片固定板与提拉柱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柱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片固定板与复位弹簧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片固定框架与亚克力保护套之间设置有玻璃胶,所述卡片固定框架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玻璃胶与亚克力保护套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魔术粘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海绵套与亚克力保护套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魔术粘与海绵套之间设置有纽扣,所述连接魔术粘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纽扣与海绵套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片固定板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复位弹簧与卡片固定框架的内侧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若干组。(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将术后的婴幼儿的手放入亚克力保护套中,同时海绵套位于婴幼儿的手腕处,随后将连接魔术贴以及连接魔术粘闭合,使其海绵套能够紧贴婴幼儿的手腕即将亚克力保护套穿戴在婴幼儿的手上,对婴幼儿的手部进行限制使其不能随意活动,同时手部所产生的热量会因海绵套紧贴婴幼儿的手腕而造成其大部分热量被封闭在亚克力保护套中达到其保暖的目的,同时能够利用亚力克材料的防水、坚硬、透明特性使其亚克力保护套能够具备防水、坚硬、透明的特性,以方便对婴幼儿手部的血运、颜色等进行观看以及亚克力保护套在磕碰时不受影响,同时抓住提拉圆盘向上抬起,使其提拉柱下端的卡片固定板上移,随后将婴幼儿喜欢的卡片放入卡片固定框架中,并松开提拉圆盘,使其复位弹簧复位延长推动卡片固定板下移将卡片固定在卡片固定框架中以方便婴幼儿进行观看以提高婴幼儿的欢乐感,需要更换卡片时继续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更换,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的卡片固定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的卡片固定框架的后视剖视图。图中:1、亚克力保护套;2、卡片固定框架;3、海绵套;4、连接魔术贴;5、连接魔术粘;6、提拉圆盘;7、圆形通孔;8、提拉柱;9、卡片固定板;10、复位弹簧;11、橡胶垫;12、玻璃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3所示,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包括亚克力保护套1,亚克力保护套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片固定框架2,卡片固定框架2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圆形通孔7,圆形通孔7的内侧设置有提拉柱8,提拉柱8的上端设置有提拉圆盘6,提拉圆盘6的下端的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卡片固定板9,卡片固定板9的上端外表面的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部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10,亚克力保护套1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套3,海绵套3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粘5,海绵套3的外表面的连接魔术粘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贴4。提拉圆盘6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提拉柱8与卡片固定板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提拉柱8的外径长度与圆形通孔7的内径长度相同,提拉圆盘6起到提拉作用,提拉柱8起到传递作用,卡片固定板9起到固定卡片的作用;卡片固定板9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垫11,橡胶垫11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卡片固定板9与提拉柱8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提拉柱8的下端外表面通过卡片固定板9与复位弹簧10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垫11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复位弹簧10起到复位作用;卡片固定框架2与亚克力保护套1之间设置有玻璃胶12,卡片固定框架2的下端外表面通过玻璃胶12与亚克力保护套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亚克力保护套1起到限制婴幼儿手部活动的作用,玻璃胶12起到连接固定作用;连接魔术粘5的一侧外表面通过海绵套3与亚克力保护套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魔术粘5与海绵套3之间设置有纽扣,连接魔术粘5的上端外表面通过纽扣与海绵套3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海绵套3起到增大舒适度的作用,连接魔术粘5起到将海绵套3紧贴在婴幼儿手腕处的作用,纽扣起到连接连接魔术粘5与海绵套3的作用;卡片固定板9的上端外表面通过复位弹簧10与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侧上端外表面活动连接,复位弹簧10的数量为若干组。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将术后的婴幼儿的手放入亚克力保护套1中,同时海绵套3位于婴幼儿的手腕处,随后将连接魔术贴4以及连接魔术粘5闭合,使其海绵套3能够紧贴婴幼儿的手腕即将亚克力保护套1穿戴在婴幼儿的手上,对婴幼儿的手部进行限制使其不能随意活动,避免其婴幼儿随意活动手部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大人可以抓住提拉圆盘6向上抬起,使其提拉柱8下端的卡片固定板9上移,随后将婴幼儿喜欢的卡片放入卡片固定框架2中,并松开提拉圆盘6,使其复位弹簧10复位延长推动卡片固定板9下移将卡片固定在卡片固定框架2中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包括亚克力保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克力保护套(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片固定框架(2),所述卡片固定框架(2)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圆形通孔(7),所述圆形通孔(7)的内侧设置有提拉柱(8),所述提拉柱(8)的上端设置有提拉圆盘(6),所述提拉圆盘(6)的下端的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卡片固定板(9),所述卡片固定板(9)的上端外表面的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部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10),所述亚克力保护套(1)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套(3),所述海绵套(3)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粘(5),所述海绵套(3)的外表面的连接魔术粘(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贴(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包括亚克力保护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克力保护套(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卡片固定框架(2),所述卡片固定框架(2)的上端外表面贯穿设置有圆形通孔(7),所述圆形通孔(7)的内侧设置有提拉柱(8),所述提拉柱(8)的上端设置有提拉圆盘(6),所述提拉圆盘(6)的下端的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部设置有卡片固定板(9),所述卡片固定板(9)的上端外表面的卡片固定框架(2)的内部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10),所述亚克力保护套(1)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套(3),所述海绵套(3)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粘(5),所述海绵套(3)的外表面的连接魔术粘(5)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魔术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圆盘(6)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提拉柱(8)与卡片固定板(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柱(8)的外径长度与圆形通孔(7)的内径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用术后手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固定板(9)的下端外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张艳龚帆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