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13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包括生烟炉主体、控烟机构、烟熏室、炉篦、电热丝、集烟室、阀门、电机以及集灰盒,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设置有控烟机构,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烟熏室,所述生烟炉主体前端面安装有炉门,生烟炉主体内部安装有炉篦,所述炉篦内部装配有电热丝,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集烟室,所述生烟炉主体内部下侧安装有集灰盒,所述集烟室内部安装涡轮扇叶,所述涡轮扇叶内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前侧连接有电机,所述集烟室右侧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右侧与烟熏室相连接,该设计能有效控制烟熏室内部的进烟量,解决了原有烟熏炉不能够有效控制烟熏量的问题。

Smoke stove with controllable smoke quant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
本技术是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属于烟熏炉

技术介绍
利用烟熏香味料液熏食品是目前世界烟熏食品业广为应用的方法,并视之为烟熏业最有前途的香料。液熏法其最突出的优点是:不含3,4-苯并芘致癌物质,熏制出的食品安全可靠;可大量减少传统方法在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能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连续化生产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其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熏制时间短、劳动强度低不污染环境,且对产品起防腐、保鲜、保质用。传统的烟熏炉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生烟量不好控制,经常会使烟熏产品烟熏不均匀,如何能够有效控制烟熏量决定着烟熏效果的好坏,现有的烟熏炉不能够有效控制烟熏量,现在急需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控制烟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包括生烟炉主体、出烟管、控烟机构以及烟熏室,所述生烟炉主体上端面安装有出烟管,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设置有控烟机构,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烟熏室,所述控烟机构包括炉门、炉篦、电热丝、集烟室、阀门、电机、集灰盒、气压表、涡轮扇叶以及传动轴,所述生烟炉主体前端面安装有炉门,生烟炉主体内部安装有炉篦,所述炉篦内部装配有电热丝,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集烟室,所述生烟炉主体内部下侧安装有集灰盒,所述集烟室上端面安装有气压表,所述集烟室内部安装涡轮扇叶,所述涡轮扇叶内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前侧连接有电机,所述集烟室右侧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右侧与烟熏室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炉门前端面装配有可视窗,所述炉门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拉手。进一步地,所述炉篦右侧安装有集线盒,所述电热丝通过内部导线与集线盒相连接,所述集线盒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烟室前端面安装有电源按钮,所述电机通过导线与电源按钮相连接,所述电源按钮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上侧安装有旋转座。进一步地,所述炉篦设有两组,且两组炉篦规格相同,所述电热丝设有两组,且两组电热丝规格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因本技术添加了炉门、炉篦、电热丝、集烟室、阀门、电机、集灰盒、气压表、涡轮扇叶以及传动轴,该设计能有效控制烟熏室内部的进烟量,解决了原有烟熏炉不能够有效控制烟熏量的问题,提高了本技术的控烟性。因炉门前端面装配有可视窗,炉门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拉手,该设计方便观察生烟情况,方便添加外界烟熏料,因炉篦右侧安装有集线盒,该设计使电热丝工作,因集烟室前端面安装有电源按钮,该设计使当集烟室内部气压过高时立即停止电机工作,因阀门上侧安装有旋转座,该设计方便控制阀门流量大小,因炉篦设有两组,电热丝设有两组,该设计更容易生烟,方便外界烟熏料残渣通过炉篦掉落至集灰盒内,本技术结构合理,方便控制烟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中控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中生烟炉主体的局部正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中集烟室的后视剖面图;图中:1-生烟炉主体、2-出烟管、3-控烟机构、4-烟熏室、31-炉门、32-炉篦、33-电热丝、34-集烟室、35-阀门、36-电机、37-集灰盒、341-气压表、342-涡轮扇叶、343-传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包括生烟炉主体1、出烟管2、控烟机构3以及烟熏室4,生烟炉主体1上端面安装有出烟管2,生烟炉主体1右侧设置有控烟机构3,生烟炉主体1右侧安装有烟熏室4。控烟机构3包括炉门31、炉篦32、电热丝33、集烟室34、阀门35、电机36、集灰盒37、气压表341、涡轮扇叶342以及传动轴343,生烟炉主体1前端面安装有炉门31,生烟炉主体1内部安装有炉篦32,炉篦32内部装配有电热丝33,生烟炉主体1右侧安装有集烟室34,生烟炉主体1内部下侧安装有集灰盒37,集烟室34上端面安装有气压表341,集烟室34内部安装涡轮扇叶342,涡轮扇叶342内部安装有传动轴343,传动轴343前侧连接有电机36,集烟室34右侧安装有阀门35,阀门35右侧与烟熏室4相连接。炉门31前端面装配有可视窗,炉门31前端面右侧安装有拉手,该设计方便观察生烟情况,方便添加外界烟熏料,炉篦32右侧安装有集线盒,电热丝33通过内部导线与集线盒相连接,集线盒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该设计使电热丝33工作,集烟室34前端面安装有电源按钮,电机36通过导线与电源按钮相连接,电源按钮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该设计使当集烟室34内部气压过高时立即停止电机36工作,阀门35上侧安装有旋转座,该设计方便控制阀门35流量大小,炉篦32设有两组,且两组炉篦32规格相同,电热丝33设有两组,且两组电热丝33规格相同,该设计更容易生烟,方便外界烟熏料残渣通过炉篦32掉落至集灰盒37内。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工作人员首先将电机36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电热丝33右侧的集线盒通过导线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工作人员将炉门31打开,将外界烟熏料放置在炉篦32上端面,电热丝33加热使外界烟熏料生烟,因集烟室34内部通过电机36驱动,通过传动轴343带动涡轮叶片工作,生烟炉主体1产生的烟气通过出烟管2被集烟室34吸收,并通过控制出烟管2右侧的阀门35控制烟气流速,使烟气传输至烟熏室4,工作人员观察气压表341读数,若产生的气体压强过高,停掉电机36,若气体压强过低,启动电机36,起到集烟室34储存烟气的作用,方便实用,不会造成烟熏不均匀,烟气浪费的情况。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包括生烟炉主体、出烟管、控烟机构以及烟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烟炉主体上端面安装有出烟管,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设置有控烟机构,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烟熏室;/n所述控烟机构包括炉门、炉篦、电热丝、集烟室、阀门、电机、集灰盒、气压表、涡轮扇叶以及传动轴,所述生烟炉主体前端面安装有炉门,生烟炉主体内部安装有炉篦,所述炉篦内部装配有电热丝,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集烟室,所述生烟炉主体内部下侧安装有集灰盒,所述集烟室上端面安装有气压表,所述集烟室内部安装涡轮扇叶,所述涡轮扇叶内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前侧连接有电机,所述集烟室右侧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右侧与烟熏室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包括生烟炉主体、出烟管、控烟机构以及烟熏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烟炉主体上端面安装有出烟管,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设置有控烟机构,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烟熏室;
所述控烟机构包括炉门、炉篦、电热丝、集烟室、阀门、电机、集灰盒、气压表、涡轮扇叶以及传动轴,所述生烟炉主体前端面安装有炉门,生烟炉主体内部安装有炉篦,所述炉篦内部装配有电热丝,所述生烟炉主体右侧安装有集烟室,所述生烟炉主体内部下侧安装有集灰盒,所述集烟室上端面安装有气压表,所述集烟室内部安装涡轮扇叶,所述涡轮扇叶内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前侧连接有电机,所述集烟室右侧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右侧与烟熏室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烟量的烟熏炉,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骞孔保华夏秀芳陈倩张宏伟王浩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