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
技术介绍
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而雨水所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往往被忽视。除初期雨水外,天然降水的污染物质浓度较低、水质较好,而且雨水净化处理工艺简单,费用低,具有长期效益。因此,寻求雨水收集利用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现有的屋面雨水收集装置是直接将收集的雨水排入雨水立管,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另外,传统的中水回用装置大多需要二次加压供水,但是该装置存在不节能、不节水等诸多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收集、储存和方便利用雨水,且该装置易于清理与维护,同时可实现屋面雨水对绿色建筑中的植物自动化浇灌,节省人力物力,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包括雨水斗收集器、与雨水斗收集器下端连通的雨水立管和雨水自动浇灌系统,雨水立管与每层楼层上的雨水进水管连接且其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自动弃流检测探头,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斗收集器(1)、与雨水斗收集器(1)下端连通的雨水立管(2)和雨水自动浇灌系统,雨水立管(2)与每层楼层上的雨水进水管(3)连接且其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自动弃流检测探头(4),雨水进水管(3)与中水回用处理装置(6)的顶端侧壁连通,雨水进水管(3)上设置有浮球阀(5);/n所述中水回用处理装置(6)从上往下依次划分为进水区(6-1)、净化处理区和蓄水区(6-2),净化处理区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为活性炭层(6-3)、锰砂层(6-4)和斜管沉淀层(6-5),进水区(6-1)与活性炭层(6-3)之间、活性炭层(6-3)与锰砂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斗收集器(1)、与雨水斗收集器(1)下端连通的雨水立管(2)和雨水自动浇灌系统,雨水立管(2)与每层楼层上的雨水进水管(3)连接且其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自动弃流检测探头(4),雨水进水管(3)与中水回用处理装置(6)的顶端侧壁连通,雨水进水管(3)上设置有浮球阀(5);
所述中水回用处理装置(6)从上往下依次划分为进水区(6-1)、净化处理区和蓄水区(6-2),净化处理区从上往下依次设置为活性炭层(6-3)、锰砂层(6-4)和斜管沉淀层(6-5),进水区(6-1)与活性炭层(6-3)之间、活性炭层(6-3)与锰砂层(6-4)之间、锰砂层(6-4)和斜管沉淀层(6-5)之间、斜管沉淀层(6-5)与蓄水区(6-2)之间均采用微孔滤板(6-6)隔开;
所述雨水自动浇灌系统包括能对土壤水分进行监测的传感器、设置在出水管(6-7)上的阀门Ⅰ(6-8)和控制阀门Ⅰ(6-8)开启的信号管(6-9),传感器和阀门Ⅰ(6-8)分别与信号管(6-9)电信号连接,传感器设置在种植绿色植物的土壤中,出水管(6-7)的一端与中水回用处理装置(6)蓄水区(6-2)的底部侧壁连通,另一端的出水口位于种植绿色植物的种植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屋面雨水收集处理浇灌装置,其特征在于,雨水进水管(3)与中水回用处理装置(6)的顶端侧壁连接处离净化处理区上表面的高度为20cm;所述活性炭层(6-3)、锰砂层(6-4)、斜管沉淀层(6-5)的厚度分别为1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明,陈创,赵月梅,欧阳溢才,何婷,余泽敏,周宁莉,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