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06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其包括播粒板、移动筛板和支撑架,播粒板包括挡板、第一把手、储种板、储种孔、种子出口和出口挡板,挡板围设在储种板的四周,挡板的高度大于储种板的高度,储种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储种孔,两个第一把手为对称的设置在挡板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把手晃动该播种装置便于将种子进入储种孔,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种子出口,种子出口处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槽,出口挡板与挡板通过种子出口内壁两侧卡槽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拉动滑动筛板即可完成一个穴盘等播种,提高工作效率。

Small seed tray seedling and see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
本技术属于设施农业蔬菜育苗
,涉及一种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
技术介绍
蔬菜育苗是蔬菜生产的一大特色,利用穴盘进行蔬菜育苗具有缩短蔬菜生长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种量、周年集约化栽培、提早成熟期等作用,同时有利于减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威胁,提高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目前农业生产中蔬菜种类、品种繁多,在普遍育苗的种类中,大粒种子已有各种机器可以机械化操作播种育苗省时省力,但对于白菜等小颗粒种子进行穴盘育苗是非常麻烦的,目前设施农业生产中常规使用的16*8的穴盘有128个孔穴,利用人工点种的方法既费时费力,又不能轻易拿捏把控种子的数量;虽然市场上有电动穴盘育苗机器,但在有电源保证的情况下方可操作,且操作较为麻烦,也不能精确保证每个孔穴均匀播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播种精确的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解决小颗粒种子穴盘育苗人工操作过程中播种不均匀、操作不便利、不易准确快速播种、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技术提供一种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其包括播粒板、移动筛板和支撑架,所述播粒板包括挡板、第一把手、储种板、储种孔、种子出口和出口挡板,所述挡板围设在所述储种板的四周,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储种板的高度,所述储种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储种孔,两个第一把手为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把手晃动该播种装置便于将种子进入储种孔,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种子出口,所述种子出口处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出口挡板与所述挡板通过种子出口内壁两侧卡槽相连接;所述移动筛板包括落种板、落种孔、第二把手和弹簧,所述落种板上设置有多个落种孔,所述落种孔的数量与所述储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落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储种孔的直径,所述移动筛板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簧;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脚架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脚架用于支撑播种装置,并在育苗时对穴盘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框架的配置用于增强移动筛板的稳定性,所述播粒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筛板位于播粒板和支撑架中间,所述移动筛板能够在所述播粒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移动,所述移动筛板上的弹簧与播粒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脚架为L型,所述支撑脚架内设置有穴盘。优选地,所述弹簧与播粒板通过卡槽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把手和两个第一把手交错设置。优选地,所述储种孔和落种孔均设置有16排,每相邻的两排间距相等,每一排均匀设置有8个。优选地,所述储种板和落种板均设置为长方形。优选地,正常情况下播粒板上的储种孔与移动筛板上的落种孔的位置是错位的,当进行小粒种子穴盘播种育苗时,通过出口挡板封闭种子出口,并将种子撒落在储种板上,通过晃动挡板左右两侧的第一把手使得种子均匀落在储种孔内,然后通过拉动位于移动筛板上的第二把手使得储种孔与落种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当完成一个穴盘播种时,移动筛板可通过弹簧作用进行复位,循环往复进行下一个穴盘播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结构简单,包括支撑架、播粒板、移动筛板等;操作方便,通过拉动滑动筛板即可完成一个穴盘等播种,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播种精确,确保每个孔穴都有种子,并且省时省力,能够提高播种的生产效率,且成本低廉,适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播粒板1,设置在播粒板1上的储种板2和挡板3,设置在储种板2上的储种孔4,设置在挡板3上的种子出口5、出口挡板6和左右两侧的第一把手7,移动筛板8,设置在移动筛板8上的落种板9和第二把手11、弹簧12,设置在落种板9上的落种孔10,支撑架13,设置在支撑架13上的支撑脚架14和支撑框架15。第二把手11设置在移动筛板8的一侧,两个弹簧12设置在第二把手11的两侧。播粒板1和支撑架13固定连接在一起,移动筛板8位于播粒板1和支撑架13中间,该穴盘育苗播种装置通过支撑架13上的支撑脚架14稳定在地面上。挡板3设置在储种板2的四周,挡板3高于储种板2的高度,防止撒落在储种板2上的种子在晃动时向四周滑落。在本实施例中,储种板2和落种板9均为长方形。在其余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储种板2和落种板9的形状。种子出口5位于挡板3一侧接近相邻挡板的地方,其高度与储种板2的高度平行,便于穴盘播种结束后将剩余种子倒出。出口挡板6通过与种子出口5内壁两侧卡槽相连接固定在挡板3上。出口挡板6能够对种子出口进行阻挡,防止种子洒落,在需要将剩余种子倒出时,将出口挡板6移开即可。落种孔10和储种孔4均按照穴盘规格16*8进行设计,且落种孔10的直径大于储种孔4直径。同时正常情况下落种孔10和储种孔4错位不重合,通过拉动移动筛板8使得落种孔10和储种孔4重合。正常情况下播粒板上的储种孔与移动筛板上的落种孔的位置是错位的,当进行小粒种子穴盘播种育苗时,通过出口挡板封闭种子出口,并将种子撒落在储种板上,通过晃动挡板左右两侧的第一把手使得种子均匀落在储种孔内,然后通过拉动位于移动筛板上的第二把手使得储种孔与落种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当完成一个穴盘播种时,移动筛板可通过弹簧作用进行复位,循环往复进行下一个穴盘播种。两个第一把手7对称分布在挡板3左右两侧,第二把手11位于移动筛板8一侧,与播粒板1上的第一把手7方向不相同。两个弹簧12位于移动筛板8的同一侧,且两个弹簧12对称分布于第二把手11的两侧,同时弹簧12与播粒板1通过卡槽可固定相连接。支撑脚架14设置为L形,支撑脚架14起固定作用,可将穴盘固定在该装置正下方不易移动。支撑框架15用于支撑固定移动筛板8,防止移动筛板8下移造成储种板2和落种板9错位有空隙,同时支撑框架15位置与落种孔10错位,避免遮挡种子无法下落至穴盘。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育苗播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穴盘规格进行设计,不做要求。其余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形状和落种孔的位置和数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包括支撑架、播粒板、移动筛板等;操作方便,通过拉动滑动筛板即可完成一个穴盘等播种,提高工作效率。且播种精确,确保每个孔穴都有种子,并且省时省力,能够提高播种的生产效率,且成本低廉。适于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播粒板、移动筛板和支撑架,所述播粒板包括挡板、第一把手、储种板、储种孔、种子出口和出口挡板,所述挡板围设在所述储种板的四周,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储种板的高度,所述储种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储种孔,两个第一把手为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把手晃动该播种装置便于将种子进入储种孔,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种子出口,所述种子出口处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出口挡板与所述挡板通过种子出口内壁两侧卡槽相连接;/n所述移动筛板包括落种板、落种孔、第二把手和弹簧,所述落种板上设置有多个落种孔,所述落种孔的数量与所述储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落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储种孔的直径,所述移动筛板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簧;/n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脚架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脚架用于支撑播种装置,并在育苗时对穴盘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框架的配置用于增强移动筛板的稳定性,/n所述播粒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筛板位于播粒板和支撑架中间,所述移动筛板能够在所述播粒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移动,所述移动筛板上的弹簧与播粒板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粒种子穴盘育苗播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播粒板、移动筛板和支撑架,所述播粒板包括挡板、第一把手、储种板、储种孔、种子出口和出口挡板,所述挡板围设在所述储种板的四周,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储种板的高度,所述储种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储种孔,两个第一把手为对称的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把手晃动该播种装置便于将种子进入储种孔,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种子出口,所述种子出口处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出口挡板与所述挡板通过种子出口内壁两侧卡槽相连接;
所述移动筛板包括落种板、落种孔、第二把手和弹簧,所述落种板上设置有多个落种孔,所述落种孔的数量与所述储种孔的数量相等,所述落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储种孔的直径,所述移动筛板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一个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弹簧;
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脚架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脚架用于支撑播种装置,并在育苗时对穴盘进行固定,所述支撑框架的配置用于增强移动筛板的稳定性,
所述播粒板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筛板位于播粒板和支撑架中间,所述移动筛板能够在所述播粒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移动,所述移动筛板上的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元户俊峰刘艳娇李玉江徐路魏张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