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649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组装系统,包括:机器人;第一抓取器,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上,适于抓取第一壳体;和第一夹持装置,适于夹持线缆和连接到所述线缆端部上的导电端子,所述机器人适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一抓取器将抓取的第一壳体组装到被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夹持住的导电端子上。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将壳体组装到导电端子上的组装效率和质量。

Assemb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装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壳体组装到导电端子上的组装系统。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将线缆电连接至电子设备,通常在线缆的末端上连接有连接器,线缆可通过该连接器快速方便地电连接至电子设备上。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先将导电端子压接到线缆的末端上,然后再将壳体组装到导电端子上。有时候,在将壳体组装到导电端子上之前,还需要将导电端子弯折一定角度,例如,90度。在现有技术中,将壳体组装到导电端子上以及弯折导电端子通常采用人工方式完成,效率很低,而且组装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组装系统,包括:机器人;第一抓取器,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上,适于抓取第一壳体;和第一夹持装置,适于夹持线缆和连接到所述线缆端部上的导电端子,所述机器人适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一抓取器将抓取的第一壳体组装到被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夹持住的导电端子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线缆夹具,适于夹持和固定所述线缆;和端子夹具,适于夹持和固定所述导电端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器人适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抓取器的位置和姿态,使所述第一抓取器抓取的第一壳体上的端子插槽与所述导电端子对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器人适于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端子插槽与所述导电端子对齐之后通过直线平移所述第一抓取器使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插槽中。<br>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器人适于控制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插槽中的深度,使得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插槽中的深度等于预设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器人适于在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插槽中之后通过转动所述第一抓取器使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插槽中的导电端子被折弯到第一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夹具可移动,并且在所述导电端子被折弯第一角度之后,所述端子夹具松开所述导电端子并移动到不妨碍所述机器人继续弯折所述导电端子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子夹具移动到不会妨碍所述机器人继续弯折所述导电端子的位置之后,所述机器人继续转动所述第一抓取器,使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端子插槽中的导电端子被折弯到大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角度在30~50度的范围以内,所述第二角度在60~120度的范围以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角度等于40度,所述第二角度等于90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组装系统还包括第二抓取器,所述第二抓取器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上,适于抓取第二壳体;所述机器人适于在所述第一壳体被组装到所述导电端子上之后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卡扣特征,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扣特征配合的第二卡扣特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适于通过所述第一卡扣特征和所述第二卡扣特征被锁扣在一起;所述机器人适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二抓取器的位置和姿态,使所述第二抓取器抓取的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卡扣特征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卡扣特征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器人适于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卡扣特征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卡扣特征对准之后通过直线平移所述第二抓取器将所述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组装系统还包括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适于在所述第一壳体被组装到所述导电端子上之后夹持住所述第一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夹持住所述第一壳体之后,所述机器人松开所述第一壳体,并通过移动所述第二抓取器将抓取的第二壳体组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包括可移动的壳体夹具,在所述第一壳体被组装到所述导电端子上之后,所述壳体夹具移动到适于夹持所述第一壳体的夹持位置处并夹持住所述第一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壳体被组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之后,所述壳体夹具松开所述第一壳体并移动到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初始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机器人为六轴机器人。在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组装系统能够自动地将壳体组装到导电端子上,并且能够精确地将导电端子弯折到预定角度,提高了组装效率和质量。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是实施例的组装系统的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组装系统的机器人和安装在机器人的末端法兰盘上的抓取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组装系统的第一夹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利用图2所示的机器人将第一壳体插装到图3所示的线缆的导电端子上的示意图;图5显示机器人将已插装到第一壳体中的导电端子弯折到第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显示机器人将已插装到第一壳体中的导电端子弯折到第二角度的示意图;图7显示机器人将第二壳体组装到第一壳体上的示意图;图8显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装到线缆的导电端子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体构思,提供一种组装系统,包括:机器人;第一抓取器,安装在所述机器人上,适于抓取第一壳体;和第一夹持装置,适于夹持线缆和连接到所述线缆端部上的导电端子,所述机器人适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一抓取器将抓取的第一壳体组装到被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夹持住的导电端子上。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是实施例的组装系统的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组装系统的机器人100和安装在机器人100的末端法兰盘上的抓取器20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组装系统的第一夹持装置30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组装系统包括:机器人100、第一抓取器210和第一夹持装置300。第一抓取器210安装在机器人100的末端法兰盘上,适于抓取第一壳体10。第一夹持装置300适于夹持线缆30和连接到线缆30端部上的导电端子40。图4显示利用图2所示的机器人100将第一壳体10插装到图3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系统,包括:/n机器人(100);/n第一抓取器(210),安装在所述机器人(100)上,适于抓取第一壳体(10);和/n第一夹持装置(300),适于夹持线缆(30)和连接到所述线缆(30)端部上的导电端子(40),/n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器人(100)适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一抓取器(210)将抓取的第一壳体(10)组装到被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00)夹持住的导电端子(4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系统,包括:
机器人(100);
第一抓取器(210),安装在所述机器人(100)上,适于抓取第一壳体(10);和
第一夹持装置(300),适于夹持线缆(30)和连接到所述线缆(30)端部上的导电端子(4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100)适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一抓取器(210)将抓取的第一壳体(10)组装到被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00)夹持住的导电端子(4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300)包括:
线缆夹具(310),适于夹持和固定所述线缆(30);和
端子夹具(310),适于夹持和固定所述导电端子(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100)适于通过调节所述第一抓取器(210)的位置和姿态,使所述第一抓取器(210)抓取的第一壳体(10)上的端子插槽与所述导电端子(40)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100)适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的端子插槽与所述导电端子(40)对齐之后通过直线平移所述第一抓取器(210)使所述导电端子(40)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子插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100)适于控制所述导电端子(40)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子插槽中的深度,使得所述导电端子(40)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子插槽中的深度等于预设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器人(100)适于在所述导电端子(40)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子插槽中之后通过转动所述第一抓取器(210)使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子插槽中的导电端子(40)被折弯到第一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夹具(310)可移动,并且在所述导电端子(40)被折弯第一角度之后,所述端子夹具(310)松开所述导电端子(40)并移动到不妨碍所述机器人(100)继续弯折所述导电端子(40)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端子夹具(310)移动到不会妨碍所述机器人(100)继续弯折所述导电端子(40)的位置之后,所述机器人(100)继续转动所述第一抓取器(210),使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10)的端子插槽中的导电端子(40)被折弯到大于所述第一角度的第二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在30~50度的范围以内,所述第二角度在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颖聪张丹丹胡绿海杨岸贺雨霆曹健刘云鲁异吴海东肖辉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泰连公司昆山市力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