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普通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全玻璃真空管、反射板,支架管脚、冷水上水管及其阀门、热水出水管及其阀门,其特征在于每根真空管内都安装有一根虹吸管,每根虹吸管的下部端口伸到靠近真空管的底部,每根虹吸管的上部都与虹吸管联箱相连通,虹吸管联箱与热水出水管相连通。(*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热水器现已成为家庭常用的产生热水的器具。经过多年的应用考验,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太阳能热水器基本上是真空管天下。虽然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有好多优点,但通常全玻璃真空管的一端为封闭的头,存留在管内的热水无法放出使用,没有阳光后,存留在真空管内的热水只能自然冷却水温下降,造成浪费。通常每根真空管内有1.1公斤左右热水,对于一个12根管的太阳能热水器,其水箱容积为72公斤,由于溢流管和上下水管的位置影响实际用水只有60公斤左右,而12根管内存留有热水约13公斤,占了实际用水量的20%左右。这些存留管内的热水无法放出使用,大大降低了太阳能热水器中热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虹吸原理将真空管内的热水虹吸出来加以利用的虹吸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的利用率。这种虹吸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普通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全玻璃真空管、反射板,支架管脚、冷水上水管及其阀门、热水出水管及其阀门,其特征在于每根真空管内都安装有一根虹吸管,每根虹吸管的下部端口伸到靠近真空管的底部,每根虹吸管的上部都与虹吸管联箱相连通,虹吸管联箱与热水出水管相连通。使用时,打开冷水管阀门,冷水进入储水箱,当设在储水箱上部的溢流管有水溢出时关闭阀门;太阳能使全玻璃真空管中的冷水加热后循环储存到储水箱中;使用热水时,打开热水出水管阀门,储存在储水箱中的热水先进入真空管,然后进入虹吸管,再由虹吸管进入虹吸管联箱,最后进入热水出水管流出供使用。由于本技术在每根真空管内都安装一根虹吸管,虹吸管的下部端口伸到靠近真空管的底部,每根虹吸管的上部都与虹吸管联箱相连通,当打开热水出水管阀门时,伸入到真空管的底部的虹吸管抽吸热水进入虹吸管联箱,使储存在储水箱中的热水先进入真空管,然后进入虹吸管,再由虹吸管进入虹吸管联箱,如此,本技术利用虹吸管的虹吸原理可将真空管内热水全部吸出加以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的利用率。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虹吸式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内安装的虹吸管及与虹吸管联箱、热水出水管的连结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虹吸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普通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上水管及其阀门1、储水箱3及其溢流管2、太阳光反射板6,热水器支架7、全玻璃真空管8、热水出水管及其阀门9等。本技术在该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每根真空管8内都安装一根虹吸管5,该虹吸管可采用金属或塑料制作,其下部端口伸到靠近真空管8的底部;每根虹吸管5的上部都与虹吸管联箱4相连通,虹吸管联箱4与热水出水管相连通。虹吸管联箱4将各个虹吸管流进的热水输送到热水出水管供使用。太阳光反射板6能将真空管间漏掉的太阳光线部分反射到真空管上。热水器支架7用以支托真空管8。当需要给太阳能热水器加冷水时,打开冷水上水管阀门1,冷水即进入储水箱3;当设在储水箱3上部的溢流管2有水溢出时,说明储水箱3中水已灌满,即关闭阀门1;储水箱3外部设有保温层。太阳能使全玻璃真空管8中的冷水加热后循环储存到保温的储水箱3中。使用热水时,打开热水出水管阀门9,伸入到真空管8底部的虹吸管5抽吸热水进入虹吸管联箱4,储存在储水箱3中的热水先进入真空管8,然后进入虹吸管5,再由虹吸管5进入虹吸管联箱4,最后进入热水出水管流出供使用。打开热水阀门9即有热水流出来。本技术利用虹吸管的虹吸原理,可将真空管内热水全部吸出加以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的利用率。权利要求1.一种虹吸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普通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全玻璃真空管、反射板,支架管脚、冷水上水管及其阀门、热水出水管及其阀门,其特征在于每根真空管内都安装有一根虹吸管,每根虹吸管的下部端口伸到靠近真空管的底部,每根虹吸管的上部都与虹吸管联箱相连通,虹吸管联箱与热水出水管相连通。专利摘要本技术虹吸式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包括普通全玻璃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的储水箱、全玻璃真空管、反射板,支架管脚、冷水上水管及其阀门、热水出水管及其阀门,其特征在于每根真空管内都安装有一根虹吸管,每根虹吸管的下部端口伸到靠近真空管的底部,每根虹吸管的上部都与虹吸管联箱相连通,虹吸管联箱与热水出水管相连通。本技术利用虹吸管的虹吸原理可将真空管内热水全部吸出加以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的利用率。文档编号F24J2/05GK2504563SQ01263169公开日2002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业发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