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时序控制器,其具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芯片承载薄膜,其上设置有驱动芯片和控制单元,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显示信号至基板,控制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输入端与驱动芯片连接,输出端与基板连接,第一控制端与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端与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输出端与基板之间还设置有静电测试点,控制单元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通过静电测试点进行静电测试。该方案能够在静电测试时,有效避免驱动芯片损坏。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Discharge,ESD)是指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触引起的电荷转移,静电放电会产生上千伏的瞬时电压,造成静电击伤,使得显示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为了避免静电击伤,在显示装置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ESD测试。比如,直接将静电从基板和驱动芯片之间设置的测试点输入,对COF(芯片承载薄膜)上的驱动芯片进行ESD测试。但是,由于无法在线路上增加TVS管或者压敏电阻等进行静电防护,而且驱动芯片的抗静电能力较弱,测试时易损伤驱动芯片,造成ESD测试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在进行静电测试时,驱动芯片易损伤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具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芯片承载薄膜,所述芯片承载薄膜上设置有驱动芯片和控制单元,所述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显示信号至所述基板;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其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基板之间还设置有静电测试点,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基板,以及通过所述静电测试点进行静电测试。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输入端连接。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同种类型的薄膜晶体管。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当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关闭时,可通过所述静电测试点进行静电测试;当所述第一晶体管关闭,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基板。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其中,至少在一个所述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所述控制单元。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芯片承载薄膜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芯片承载薄膜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绑定连接;所述时序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为源极驱动芯片,所述源极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数据信号至所述基板。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驱动芯片为栅极驱动芯片,所述栅极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扫描信号至所述基板。在本申请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当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基板时,通过所述静电测试点进行面板绑定阻抗测试。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显示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通过在驱动芯片和静电测试点之间设置控制单元,在进行静电测试时,该控制单元在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与驱动芯片之间断开,形成驱动芯片的保护电路,能够有效避免静电对驱动芯片的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时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和“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10;时序控制器40,时序控制器40具有第一信号输出端f和第二信号输出端g,第一信号输出端f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信号输出端g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芯片承载薄膜50,芯片承载薄膜50上设置有驱动芯片20和控制单元30,该驱动芯片20用于输出信号至基板10,该控制单元30具有输入端a、输出端b、第一控制端c以及第二控制端d,输入端a与驱动芯片20连接。输出端b与基板10连接。第一控制端c与第一信号输出端f连接,第二控制端d第二信号输出端g连接。其中,输出端b与基板10之间还设置有静电测试点11。控制单元40用于在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显示信号输出至基板10,以及通过静电测试点11进行静电测试。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芯片20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e。其中,至少在一个信号输出端e与基板10之间设置有控制单元30。本申请实施例分别在位于驱动芯片20两侧的两个信号输出端e和基板10之间设置控制单元30。由于驱动芯片20上具有多个信号输出端e,相邻信号输出端e之间的间隙较小,在驱动芯片20两侧的信号输出端e和基板10之间设置控制单元30,能够保证足够的空间设置控制单元30,并且能够有效避免控制单元30和相邻信号输出端e之间发生干扰。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位于驱动芯片20两侧的各两个信号输出端e和基板10之间设置控制单元30,提高静电测试的准确性。驱动芯片20包括源极驱动芯片,和/或,栅极驱动芯片。源极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数据信号至基板10。栅极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扫描信号至基板10。基板10内设有多条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竖直的数据线、以及多条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水平的扫描线(图中未标识)。当驱动芯片20是源极驱动芯片时,输出端b和基板10上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当驱动芯片20是栅极驱动芯片时,输出端b和基板10上的栅极线电性连接。可根据实际应用设置相应的驱动芯片20,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时序控制器40通过第一信号输出端f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及通过第二信号输出端g输出第二控制信号至控制单元30。第一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n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具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n芯片承载薄膜,所述芯片承载薄膜上设置有驱动芯片和控制单元,所述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显示信号至所述基板;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n其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基板之间还设置有静电测试点,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基板,以及通过所述静电测试点进行静电测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具有第一信号输出端和第二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芯片承载薄膜,所述芯片承载薄膜上设置有驱动芯片和控制单元,所述驱动芯片用于输出显示信号至所述基板;所述控制单元具有输入端、输出端、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控制端,所述输入端与所述驱动芯片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出端连接;
其中,所述输出端与所述基板之间还设置有静电测试点,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基板,以及通过所述静电测试点进行静电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接地;
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为同种类型的薄膜晶体管。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立,
申请(专利权)人: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