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层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层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产能评价是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和油气井合理配产的重要基础工作。目前通用的产能评价方法是依靠现场获取的动静态资料紧密结合来进行油气层产能的预测。其中,静态资料主要是地震、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地震资料注重区域层面的考虑,从开发的角度来看,其对单井的描述往往显得分辨率过低,而岩心、测井资料只能反映井壁附近很小区域内的地层特征,特别是对于缝洞发育的储层更是难以代表实际情况,这些静态资料所能提供的信息只占储层整体信息量的数亿分之一;动态资料主要是试井资料,试井资料综合反映了流动所波及到的足够大地层范围内的流动特征,但是试井解释面临着多解性强和对压力的精度要求过高的限制,而这一问题是高度复杂的碳酸盐岩储层中更是不容忽视。现有储层(例如,碳酸盐岩气藏储层)产能评价是在储层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围绕缝洞型储层在试井资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层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其中,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为所述待开发储层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取到的上覆灰岩厚度;/n基于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确定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其中,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用于表征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产能,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是预先根据已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建立的关系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层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其中,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为所述待开发储层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取到的上覆灰岩厚度;
基于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确定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其中,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用于表征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产能,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是预先根据已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建立的关系模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确定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包括:
如果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在0~5米的范围内,则通过如下关系模型计算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y=1417.6e-1.8811x;
如果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在5~20米的范围内,则通过如下关系模型计算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y=1980.5e-0.418x;
如果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大于20米的范围,则通过如下关系模型计算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y=5269.7e-0.17x;
其中,y表示储层的无阻流量;x表示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开发储层完成钻井后的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更新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基于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根据所述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确定所述待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已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
获取所述已开发储层的无阻流量;
根据所述已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和无阻流量,构建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与无阻流量的关系模型。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开发储层为叠合岩溶储层。
6.一种储层产能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待开发储层上覆灰岩厚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开发储层的上覆灰岩厚度,其中,所述上覆灰岩厚度为所述待开发储层在钻井过程中实时获取到的上覆灰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海军,夏钦禹,罗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