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82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包括真丝氨纶层,真丝氨纶层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第一涤纶层胶结第一胶层,第一胶层胶结第二胶层,且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之间嵌入负泊松比网格层,负泊松比网格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第二胶层胶结第二涤纶层,第二涤纶层表面涂覆胶层。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负泊松比网格层所具有的其负泊松比效应,使得面料具备优异的弹性模量、抗断裂性能及回弹韧性,面料的抗拉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真丝氨纶层作为面料底层,使得面料具有很好亲肤性好,穿戴舒适。

A textile fabric with strong tensile proper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具体为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现有的面料品种众多,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来使用不同的面料,面料大多加工成衣物对人们进行穿着,现有的面料在抗拉强度方面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包括真丝氨纶层,所述真丝氨纶层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所述第一涤纶层胶结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胶结第二胶层,且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之间嵌入负泊松比网格层,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层由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构成负泊松比网格单元,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单元呈内凹四角网格结构,所述第二胶层胶结第二涤纶层,所述第二涤纶层表面涂覆胶层。所述真丝氨纶层由真丝氨纶丝编织而成,该真丝氨纶丝由桑蚕丝和氨纶纤维丝以气流缠绕的方式绞拧成型,真丝氨纶层、第一涤纶层和第二涤纶层的厚度比为3:2:2。所述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具有相同的规格,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的厚度不大于0.5mm。所述胶层为PA涂层,或PU涂层,或PA白胶涂层,或PU白胶涂层,或PA银胶涂层,或PU银胶涂层,或防绒涂层,或珠光涂层,或阻燃涂层中任意一种。所述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以及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采用同规格的聚丙烯纤维丝,且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以及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均关于负泊松比网格单元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单元中内凹四角形的内角α为30°,内角为β为1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负泊松比网格层所具有的其负泊松比效应,使得面料具备优异的弹性模量、抗断裂性能及回弹韧性,面料的抗拉性能得到显著提升;2.本技术采用真丝氨纶层作为面料底层,使得面料具有很好亲肤性好,穿戴舒适,并采用胶层作为面料的表层,涂覆后面料手感丰满,有弹性且表面有膜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负泊松比网格层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负泊松比网格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结构示意图。图中:1真丝氨纶层、2第一涤纶层、3第一胶层、4第二胶层、5负泊松比网格层、6第二涤纶层、7胶层、8第一经线、9第二经线、10第一纬线、11第二纬线、12负泊松比网格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包括真丝氨纶层1,真丝氨纶层1由真丝氨纶丝编织而成,该真丝氨纶丝由桑蚕丝和氨纶纤维丝以气流缠绕的方式绞拧成型,真丝氨纶层1保留了真丝织物原有的舒适性和美观性的同时,又具备了氨纶织物良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真丝氨纶层1作为面料底层,面料因此具有很好亲肤性好,穿戴舒适。真丝氨纶层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2,第一涤纶层2胶结第一胶层3,第一胶层3胶结第二胶层4,第一胶层3和第二胶层4具有相同的规格,第一胶层3和第二胶层4的厚度为0.5mm,且第一胶层3和第二胶层4之间嵌入负泊松比网格层5,负泊松比网格层5由第一经线8、第二经线9、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采用经编机编织而成。第一经线8和第二经线9,以及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均采用同规格的聚丙烯纤维丝,抗拉性能好。第一经线8和第二经线9,以及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均关于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一经线8、第二经线9、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构成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呈内凹四角网格结构,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中内凹四角形的内角α为30°,内角为β为120°。负泊松比网格层5凭借其负泊松比效应,具备优异的弹性模量、抗断裂性能及回弹韧性,可以显著增加面料的抗拉性能。第二胶层4胶结第二涤纶层6,其中,真丝氨纶层1、第一涤纶层2和第二涤纶层6的厚度比为3:2:2。第二涤纶层6表面涂覆胶层7,胶层7为U涂层,胶层7作为面料的表层,涂覆后面料手感丰满,有弹性且表面有膜感。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真丝氨纶层(1),所述真丝氨纶层(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2),所述第一涤纶层(2)胶结第一胶层(3),所述第一胶层(3)胶结第二胶层(4),且第一胶层(3)和第二胶层(4)之间嵌入负泊松比网格层(5),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层(5)由第一经线(8)、第二经线(9)、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8)、第二经线(9)、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构成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呈内凹四角网格结构,所述第二胶层(4)胶结第二涤纶层(6),所述第二涤纶层(6)表面涂覆胶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真丝氨纶层(1),所述真丝氨纶层(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涤纶层(2),所述第一涤纶层(2)胶结第一胶层(3),所述第一胶层(3)胶结第二胶层(4),且第一胶层(3)和第二胶层(4)之间嵌入负泊松比网格层(5),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层(5)由第一经线(8)、第二经线(9)、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8)、第二经线(9)、第一纬线(10)和第二纬线(11)构成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所述负泊松比网格单元(12)呈内凹四角网格结构,所述第二胶层(4)胶结第二涤纶层(6),所述第二涤纶层(6)表面涂覆胶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性能强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真丝氨纶层(1)由真丝氨纶丝编织而成,该真丝氨纶丝由桑蚕丝和氨纶纤维丝以气流缠绕的方式绞拧成型,真丝氨纶层(1)、第一涤纶层(2)和第二涤纶层(6)的厚度比为3:2:2。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田玉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苏谊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