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岳专利>正文

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447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包括球形本体,所述球形本体内部正中央位置设有固定的恒星舱体,所述球形本体以所述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所述行星舱体沿所述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所述球形本体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所述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通过以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行星舱体沿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球形本体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的结构。人员通过在行星舱体内部可观察外部行星舱体的运动情况,加深理解各行星舱体及相互关系,促进学习。

Solar system star model fac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
本技术涉及科普娱乐设施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
技术介绍
目前学校老师在教学太阳系星体运行相关知识时,主要通过传统的小型教具模型来促使学习的少年儿童进行理解和科学普及,但这类传统的太阳系教具模型的缺点为体积尺寸较小,正学习的少年儿童只能站在教具的旁边,这种外侧的视角会难以理解日出、日落、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包括球形本体,所述球形本体内部正中央位置设有固定的恒星舱体,所述球形本体以所述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所述行星舱体沿所述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所述球形本体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所述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结构。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恒星舱体内设有发光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行星舱体连接,所述行星舱体的下方设有环形轨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行星舱体沿所述环形轨道滑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行星舱体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行星舱体连接,所述支架下方设有多个轮子,多个所述轮子与所述环形轨道滑动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架上设有移动梯,所述移动梯延伸至所述述行星舱体内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行星舱体内设有多个面向所述星体舱体外侧的座位,所述座位上设有安全带。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行星舱体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行星舱体以所述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分别为第一行星舱体、第二行星舱体、第三行星舱体、第四行星舱体、第五行星舱体、第六行星舱体、第七行星舱体和第八行星舱体,所述第三行星舱体上固定连接有卫星舱体。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卫星舱体围绕所述第三行星舱体按纵轴倾斜23.5度作圆周运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通过以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行星舱体沿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球形本体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的结构。人员通过在行星舱体内部可观察外部行星舱体的运动情况,加深理解各行星舱体及相互关系,促进学习。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球形本体内部的俯视图;图2为球形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行星舱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球形本体;11、仿太阳星体;12、仿水星星体;13、仿金星星体;14、仿地球星体;15、仿火星星体;16、仿木星星体;17、仿土星星体;18、仿天王星星体;19、仿海王星星体;141、仿月亮星体;21、环形轨道;22、支架;23、移动梯;24、座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包括球形本体1,球形本体1内部正中央位置设有固定的恒星舱体,球形本体1以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行星舱体沿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球形本体1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结构。通过在行星舱体内部可观察外部行星舱体的运动情况,加深理解各行星舱体及相互关系,促进学习。具体地,球形本体的直径为50m。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球形本体的直接可根据实际运用场景进行设置。具体地,恒星舱体内设有发光体,发光体360°发光。具体地,所述发光体为LED灯。具体地,本球形本体1内设有照明设施,提供照明方便人员进出。具体地,还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行星舱体连接,行星舱体的下方设有环形轨道21,动力装置驱动行星舱体沿环形轨道21滑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行星舱体下方设有支架22,支架22与行星舱体连接,支架22下方设有多个轮子,多个轮子与环形轨道21滑动连接。动力装置驱动行星舱体实现行星舱体可在各自相应的轨道上滑行移动。具体地,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本体,所述球形本体内部正中央位置设有固定的恒星舱体,所述球形本体以所述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所述行星舱体沿所述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所述球形本体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所述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本体,所述球形本体内部正中央位置设有固定的恒星舱体,所述球形本体以所述恒星舱体为起点由内向外设有多个行星舱体,多个所述行星舱体沿所述恒星舱体做圆周运动,所述球形本体和行星舱体上均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出入口,所述行星舱体的壳体为透明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星舱体内设有发光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行星舱体连接,所述行星舱体的下方设有环形轨道,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行星舱体沿所述环形轨道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系星体模型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舱体下方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行星舱体连接,所述支架下方设有多个轮子,多个所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岳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