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60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学演示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包括固定座、安装板、节气指示盘、地球自转指示盘、模拟太阳球体、模拟地球仪和传递齿轮组。在固定座上竖直安装有活动中心轴,在活动中心轴的顶端连接有模拟太阳球体,在活动中心轴上套设有安装板和节气指示盘,在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二套筒,模拟地球仪通过多个齿轮组件与第二套筒连接。在第二套筒和活动中心轴通过传递齿轮组进行齿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活动中心轴上设置的模拟太阳球体和倾斜设置的模拟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时的昼夜交替现象和演示地球公转时的四季成因,增强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知,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质量好。

A globe for teac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教学用地球仪
本技术涉及教学演示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教学用地球仪。
技术介绍
地球运动实际上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通常是依靠地球仪及地理教学挂图的方式进行讲解。但是这种方法,老师讲解费劲,学生理解掌握难度大,课堂效果不是很好。而现有的教学用地球仪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只能进行基本的转动演示昼夜交替,导致演示效果不明显。同时大多数地球仪是竖直设置的,没有形成黄赤夹角,所以无法形象清楚地演示四季的形成,造成学生对四季成因的错误认知,反应了教学质量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用地球仪,通过在活动中心轴上设置的模拟太阳球体和倾斜设置的模拟地球仪,既可以演示地球自转时的昼夜交替现象,还可以演示地球公转时的四季成因,从而增强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认知,也从侧面了解到白天和黑夜、以及春夏秋冬的形成原因。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增加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质量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包括固定座、安装板、节气指示盘、地球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安装板、节气指示盘、地球自转指示盘、模拟太阳球体、模拟地球仪和传递齿轮组;在所述固定座上竖直安装有活动中心轴;所述活动中心轴包含有第一套筒和第一转动连接轴;所述模拟太阳球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上;在所述第一套筒上安装有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上套设有所述节气指示盘,所述节气指示盘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在所述节气指示盘的下部设置有驱动齿轮,在所述安装板上活动安装有沿所述安装板长度方向的第二套筒;在所述节气指示盘和第二套筒之间安装有一对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和第二套筒进行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活动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用地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安装板、节气指示盘、地球自转指示盘、模拟太阳球体、模拟地球仪和传递齿轮组;在所述固定座上竖直安装有活动中心轴;所述活动中心轴包含有第一套筒和第一转动连接轴;所述模拟太阳球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上;在所述第一套筒上安装有所述安装板;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轴上套设有所述节气指示盘,所述节气指示盘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在所述节气指示盘的下部设置有驱动齿轮,在所述安装板上活动安装有沿所述安装板长度方向的第二套筒;在所述节气指示盘和第二套筒之间安装有一对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分别与所述驱动齿轮和第二套筒进行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连接轴,在所述第二转动连接轴上套设有向外延伸的活动支杆;在所述第二套筒上安装有所述地球自转指示盘;在所述第二套筒的上部设置有第一齿轮,在所述活动支杆的下方安装有连接螺柱,在所述连接螺柱上套设有第三套筒,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三套筒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三套筒上套设有与所述第三套筒同步转动的斜齿轮;在所述活动支杆上活动插设有倾斜的地球仪轴,在所述地球仪轴上设置有与所述斜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地球仪轴同步转动;在所述地球仪轴的顶端安装有所述模拟地球仪;所述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通过所述传递齿轮组进行齿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牛科教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