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与散热鳍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406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包含一散热本体及至少一扰流片。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散热板具有至少一破口。两侧板分别连接于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并凸出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凸出于散热板而位于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至少一扰流片的高度小于散热板的高度,且至少一扰流片与两侧板皆分离。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至少一破口,且至少一扰流片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至少一破口在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Radiator and f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器与散热鳍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与散热鳍片,特别涉及一种散热器与散热鳍片。
技术介绍
在计算机系统中,主板的中央处理器、北桥芯片、南桥芯片及绘图芯片等集成电路(IC)一般为计算机系统中具较高发热量的热源。为了能够迅速移除集成电路(IC)所产生的热能,一般会舍弃气冷式散热系统并采用水冷式散热系统。详细来说,水冷散热系统一般包含相连通的一水冷头及一水冷排。水冷头热接触集成电路(IC),且水冷头内的冷却液体用以将集成电路(IC)所产生的废热带至水冷排,并通过水冷排来将冷却液体的废热移除。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水冷散热系统的散热效能,一般会在水冷头中加设散热鳍片,以增加水冷头与冷却流体的接触面积。不过以往散热鳍片都是包括多个并排的散热片。每一散热片包含一本体及沿本体相对两侧同向延伸出来的两折边。任一散热片的两折边抵靠于相邻散热片的本体,使任两相邻散热片之间形成一流体通道。流体通道供冷却流体经过。不过以目前的设计来看,由于流体通道内无额外的扰流鳍片,使得冷却流体的流速较慢且扰流效果较差,进而降低了冷却流体与散热鳍片间的热交换效率。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该散热板具有至少一破口,该两侧板分别连接于该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并凸出于该散热板的其中一侧;以及/n至少一扰流片,凸出于该散热板而位于该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该至少一扰流片的高度小于该散热板的高度,且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皆分离,该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该至少一破口,且该至少一扰流片在该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至少一破口在该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4 TW 107215438;20190614 US 16/442,3811.一种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该散热板具有至少一破口,该两侧板分别连接于该散热板的相对两侧,并凸出于该散热板的其中一侧;以及
至少一扰流片,凸出于该散热板而位于该散热板的其中一侧,该至少一扰流片的高度小于该散热板的高度,且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皆分离,该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该至少一破口,且该至少一扰流片在该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至少一破口在该散热板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具有位于该破口相对两侧的两第一侧边,该两第一侧边与该散热板的一长边非平行,该至少一扰流片在该散热板的正交投影介于该两第一侧边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具有两第二侧边,该两第二侧边与该散热板的该长边非平行,该两侧板凸出于该散热板的一第一面,该散热板的其中一该第二侧边与相靠近的该第一侧边的最大间距大于该扰流片与该散热板在该第一面的一法线方向上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的其中一该第二侧边与相靠近的该第一侧边的最大间距小于该扰流片与该散热板在该第一面的该法线方向上的间距与该扰流片与该散热板在该长边方向上的间距的总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的间距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的间距相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的数量为两个,该两扰流片与同一该侧板的距离相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皆凸出于该第一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的数量为多个,该些扰流片凸出该第一面的凸出量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的数量为多个,该些扰流片凸出该第一面的凸出量至少两个相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分别凸出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两组相邻的该两扰流片的间距相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相邻该两扰流片的间距沿一流体方向递增。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相邻该两扰流片的间距沿一流体方向递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的数量为多个,其中该些扰流片在流体方向上的宽度至少两个相异。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的相对两侧分别与该散热板围绕出一开口。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散热板不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散热板夹锐角。


19.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多个散热鳍片,该些散热鳍片各包含一散热本体及至少一扰流片,相邻该两散热鳍片的该两散热本体相连而令相邻该两散热本体围绕出一流道,该些扰流片分别连接于该些散热本体,且受该些散热本体遮蔽的该些扰流片分别位于该些流道,任一该扰流片与相邻该些散热鳍片的该散热本体分离;
其中,该散热本体具有至少一破口,该至少一扰流片遮盖部分该至少一破口,且该至少一扰流片在该散热本体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小于该至少一破口在该散热本体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本体具有位于该破口相对两侧的两第一侧边,该两第一侧边与该散热本体的一长边非平行,该至少一扰流片在该散热本体的正交投影介于该两第一侧边之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具有两第二侧边,该两第二侧边与该散热本体的该长边非平行,该扰流片凸出于该散热本体的一第一面,该散热本体的其中一该第二侧边与相靠近的该第一侧边的最大间距大于该扰流片与该散热本体在该第一面的一法线方向上的间距。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本体的其中一该第二侧边与相靠近的该第一侧边的最大间距小于该扰流片与该散热本体在该第一面的该法线方向上的间距与该扰流片与该散热本体在该长边方向上的间距的总合。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一该散热本体包含一散热板及两侧板,该两侧板分别连接于该散热板的相对两侧,该些扰流片分别凸出于该些散热本体的该些散热板。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的间距相同。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扰流片与该两侧板的间距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羽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