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5272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42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包括:根据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和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对已钻区域的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利用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目标区域的共成像点道集;基于共成像点道集,在未钻区域的井轨迹对应的道上选取不同深度的反射点,对于各个反射点,分别获取不同反射角度所对应的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对对应的未钻区域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未钻区域更新后的地震速度。本方法能够大幅减少传统地震层析成像的参数数量,从而提高了速度建模效率,为实时修正待钻地层地质力学模型打下基础。

A method of renewing seismic velocity of strat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相关技术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享有2018年11月30日提交的名称为:“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1453329.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开发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地球物理指导钻井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油气钻探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地质环境,准确描述目标区域地质与力学特征,合理建立钻前地下模型可以大幅降低钻探风险。目前钻前地下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是以常规地震成像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球物理和岩石力学方法进行的。地震成像过程中速度模型的建立往往存在多解性问题,这将导致预测的层位、构造、岩性以及力学特征在某些工区存在较大误差,会对钻井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随钻修正地质力学模型需要在实钻过程中快速更新地层的地震速度场信息。传统层析成像技术将整体地层进行网格化,这种方式增加了反演参数的数量,效率较低,不适用于随钻环境。目前公开的文章和专利鲜有提及适用于该环境的地震速度建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更新待钻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目标区域中已钻区域中无法直接获取到原始一维声波测井数据的层位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步骤二、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和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确定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所述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构建所述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利用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共成像点道集;步骤三、基于所述共成像点道集,在未钻区域的井轨迹对应的道上选取不同深度的反射点,对于各个反射点,分别获取不同反射角度所对应的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步骤四、根据所述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对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未钻区域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未钻区域更新后的地震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获取到的实钻录井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和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确定已钻区域中待更新层位的估算地震速度;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对所述待更新层位的估算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所述第一类层位的一维地震速度;对获取到的所述目标区域的第二类层位的原始一维声波测井数据进行滤波,得到所述第二类层位的一维地震速度;对所述第一类层位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和第二类层位的一维地震速度进行拼接;根据拼接后的一维地震速度得到已钻区域的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将所述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与原始基础地震速度场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如下表达式对所述估算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其中,zi和zi-1分别表示目标区域中第i个层位和第i-1个层位的真实深度,zj和zj-1分别表示目标区域中第j个层位和第j-1个层位的真实深度,θi和θj分别表示目标区域中第i个层位和第j个层位的倾角,表示第i个层位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cj和分别表示第j个层位的预设修正系数和估算地震速度,表示第j个层位的层位反射地震波旅行时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确定所述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更新后的一维地震速度扩展至三维空间,得到三维速度插值结果;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并根据地质构造特征对所述三维速度插值结果进行构造约束,得到所述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四中,根据所述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确定地震速度更新模型中的更新系数;根据所述更新系数,利用所述地震更新模型对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未钻区域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未钻区域更新后的地震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四中,采用如下步骤确定所述更新系数:根据所述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确定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震速度变形;根据所述地震速度变形确定地震速度更新模型中的更新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四中,根据如下表达式确定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震速度变形:其中,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θ1,i和θ2,i分别表示第i个反射点的两个不同的反射角度,l1,i和l2,i分别表示反射角度θ1,i和θ2,i所对应的反射射线在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层内的射线长度,和分别表示反射角度θ1,i和θ2,i所对应的成像深度,Δmi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震速度变形,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层倾角。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根据如下表示确定地震速度更新模型中的更新系数:其中,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层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c0,i和c1,i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更新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更新系数c0,i的取值为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五中,根据如下表达式对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未钻区域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其中,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层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c0,i和c1,i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更新系数,表示第i个反射点所对应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更新待钻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能够大幅减少传统地震层析成像的参数数量,从而提高了速度建模效率(在实际使用中使得计算机软件可以快速地在24小时内完成对待钻地层的地震速度的更新以及重新建模),为实时修正待钻地层地质力学模型打下基础。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已钻穿地层的层位真实深度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确定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维地震速度模型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目标区域的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地震速度场进行融合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初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深度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步骤一、获取目标区域中已钻区域中无法直接获取到原始一维声波测井数据的层位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n步骤二、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和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确定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所述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构建所述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利用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共成像点道集;/n步骤三、基于所述共成像点道集,在未钻区域的井轨迹对应的道上选取不同深度的反射点,对于各个反射点,分别获取不同反射角度所对应的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n步骤四、根据所述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对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未钻区域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未钻区域更新后的地震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CN 20181145332981.一种更新地层地震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目标区域中已钻区域中无法直接获取到原始一维声波测井数据的层位的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
步骤二、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和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确定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并根据所述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构建所述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利用目标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共成像点道集;
步骤三、基于所述共成像点道集,在未钻区域的井轨迹对应的道上选取不同深度的反射点,对于各个反射点,分别获取不同反射角度所对应的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
步骤四、根据所述成像深度以及对应的反射射线在各个层位内的射线长度对各个反射点所对应的未钻区域的地层的初始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未钻区域更新后的地震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获取到的实钻录井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
根据所述地震时间层位解释结果数据和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确定已钻区域中待更新层位的估算地震速度;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各个层位的真实深度对所述待更新层位的估算地震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所述第一类层位的一维地震速度;
对获取到的所述目标区域的第二类层位的原始一维声波测井数据进行滤波,得到所述第二类层位的一维地震速度;
对所述第一类层位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和第二类层位的一维地震速度进行拼接;
根据拼接后的一维地震速度得到已钻区域的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将所述三维插值地震速度场与原始基础地震速度场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已钻区域的初始地震速度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如下表达式对所述估算地震速度进行更新:



其中,zi和zi-1分别表示目标区域中第i个层位和第i-1个层位的真实深度,zj和zj-1分别表示目标区域中第j个层位和第j-1个层位的真实深度,θi和θj分别表示目标区域中第i个层位和第j个层位的倾角,表示第i个层位的更新后的地震速度,cj和分别表示第j个层位的预设修正系数和估算地震速度,表示第j个层位的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保平袁多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