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746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43
提出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在反射波勘探中,可能的反射点应在介于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椭圆上,如果实际的反射面是平面,并采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有几次覆盖就对应几个椭圆,每个椭圆都满足各自的方程,椭圆有共同交点,位于椭圆最低点的短轴上。联立椭圆法相关方程,可以得到显示解的地震波速度。该方法理论清晰、过程简单、误差小。而目前地震波速度谱的计算采用多次覆盖技术,通过抽道集得到共反射点道集,进行动校正后,得到叠加速度谱,但叠加速度获得过程中采用的动校正会产生多种误差。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seismic wave velocity by ellips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震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地震波速度谱的计算采用多次覆盖技术,通过抽道集得到共反射点道集,再对记录道进行叠加。叠加过程中调整动校正速度,叠加记录的振幅随叠加速度而变化,这就是叠加速度谱。叠加后有效波的能量最强的速度称为最佳叠加速度,动校正的速度用的不合适,叠加后有效波能量就要削弱。另外叠加速度不是地震波真实传播速度,对于倾斜截面均匀介质,叠加速度是等效速度,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叠加速度是均方根速度。参考文献: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第三版,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第148页。更为重要的是,叠加速度获得过程中采用的动校正,由于以下的原因会产生误差。首先勘探深度要求远远大于炮检距,其次假定倾斜反射界面的反射点与水平反射界面反射点都位于炮检距的中点,再次近似认为倾斜反射界面的动校正量等于水平反射界面的动校正量,参考文献:陆基孟,王永刚.地震勘探原理[M].第三版,山东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第35-39页,最后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流程:/n步骤1:根据多次覆盖勘探记录,抽取共反射点道集;/n步骤2:在地震波射线平面内,以测线为横坐标轴,通过共反射点的竖直线为纵轴建立坐标系,确定所有炮点坐标和接收点坐标,并计算炮检距,拾取接收点到时,形成地震波走时随炮检距变化的数据文件;/n步骤3:代入数据,用公式计算得到多个地震波速度,取平均值得到反射面以上介质的地震波速度,所述公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椭圆法确定地震波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流程:
步骤1:根据多次覆盖勘探记录,抽取共反射点道集;
步骤2:在地震波射线平面内,以测线为横坐标轴,通过共反射点的竖直线为纵轴建立坐标系,确定所有炮点坐标和接收点坐标,并计算炮检距,拾取接收点到时,形成地震波走时随炮检距变化的数据文件;
步骤3:代入数据,用公式计算得到多个地震波速度,取平均值得到反射面以上介质的地震波速度,所述公式如下:



其中V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i是覆盖次数序号,N为最大的覆盖序号,是第i次覆盖的地震波走时,,和...;是炮点;,和...是对应的接收点,为第i次覆盖炮点与接收点之间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成闵也何书耕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