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柔性弯管,且柔性弯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U形卡座,且U形卡座内插装有复合全息片,U形卡座的两侧内壁上均粘接有弹性防滑胶垫,复合全息片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弹性防滑胶垫紧密接触,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远离底座的一侧与U形卡座活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便可以旋转调节复合全息片的倾斜角度,达到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员舒适观看,且便于对复合全息片进行快换,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使用需求。
A rotatable optical display device using volume holographic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复合全息片在一束等同或近似于原参考光束的照射下显示了原物体的形貌,即原物体的立体影像,复用技术是指一种在传输路径上综合多路信道,然后恢复原机制或解除终端各信道复用技术的过程,其主要是利用多通道角度复用模式,通过对实际场景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编码,并制作出全息图,在投射在复合全息片上呈现复用的全息图。现有的全息显示装置,包括底座,复合全息片,柔性弯管,发光二极管,底座上有柔性弯管安装孔,再现模式控制开关和电源插孔,复合全息片插入底座的前端槽口,柔性弯管通过柔性弯管安装孔和底座连接;发光二极管位于柔性弯管前端,组成照明系统给复合全息片提供照明,照明角度与复合全息片上的全息图相适应;再现模式控制开关通过按钮或传感器实现再现模式的控制,该全息显示装置可进行单视角多方位三维影像再现和多视角多方位三维影像再现,复合全息片可以替换,具有灵活性,又简便实用。现有的全息显示装置,其复合全息片的角度大都不可旋转调节,不同人员习惯观看的角度不同,使得不能适应不同人员舒适观看,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柔性弯管,且柔性弯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U形卡座,且U形卡座内插装有复合全息片,U形卡座的两侧内壁上均粘接有弹性防滑胶垫,复合全息片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弹性防滑胶垫紧密接触,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远离底座的一侧与U形卡座活动接触,安装座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凹槽,U形卡座靠近安装座的一侧底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凹槽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靠近U形卡座的一侧设置为开口,凹槽的底部内壁和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两个定位杆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移动座,移动座远离底座的一侧顶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远离移动座的一端与U形卡座的一侧相铰接,移动座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安装座的上方设有旋钮,旋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螺杆的底端延伸至圆形槽内并固定连接有防脱块,移动座螺纹套设在螺杆上。优选的,所述圆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螺杆的外侧固定套装。优选的,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定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移动座位于矩形槽内,移动座的外侧与矩形槽的侧壁不接触。优选的,所述防脱块的直径比圆形槽的孔径小,防脱块的直径比螺杆的直径大。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座、发光二极管、复合全息片、U形卡座、弹性防滑胶垫、凹槽、连接杆、矩形槽、定位杆、移动座、支撑杆、圆形槽、旋钮、螺杆、防脱块与安装座相配合,正向转动旋钮带动螺杆转动,在螺纹孔的作用下,螺杆转动带动移动座在两个定位杆上向下滑动,移动座带动两个支撑杆对U形卡座挤压,在挤压力下,U形卡座在两个连接杆上转动并带动复合全息片向远离底座的方向旋转,随着复合全息片旋转其倾斜角度发生变化,通过将复合全息片插装在U形卡座内的方式便于快速拔出复合全息片进行更换,弹性防滑胶垫的设置能够增大复合全息片在U形卡座内的摩擦力。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便可以旋转调节复合全息片的倾斜角度,达到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员舒适观看,且便于对复合全息片进行快换,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的A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发光二极管、3复合全息片、4U形卡座、5弹性防滑胶垫、6凹槽、7连接杆、8矩形槽、9定位杆、10移动座、11支撑杆、12圆形槽、13旋钮、14螺杆、15防脱块、16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柔性弯管,且柔性弯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2,底座1的一侧设有U形卡座4,且U形卡座4内插装有复合全息片3,U形卡座4的两侧内壁上均粘接有弹性防滑胶垫5,复合全息片3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弹性防滑胶垫5紧密接触,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6,且安装座16远离底座1的一侧与U形卡座4活动接触,安装座16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凹槽6,U形卡座4靠近安装座16的一侧底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顶端与凹槽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凹槽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8,且矩形槽8靠近U形卡座4的一侧设置为开口,凹槽6的底部内壁和矩形槽8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9,两个定位杆9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移动座10,移动座10远离底座1的一侧顶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远离移动座10的一端与U形卡座4的一侧相铰接,移动座10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12,安装座16的上方设有旋钮13,旋钮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底端延伸至圆形槽12内并固定连接有防脱块15,移动座10螺纹套设在螺杆14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便可以旋转调节复合全息片3的倾斜角度,达到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员舒适观看,且便于对复合全息片3进行快换,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使用需求。本技术中,圆形槽1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与螺杆14螺纹连接,矩形槽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固定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螺杆14的外侧固定套装,移动座10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圆孔,且第二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定位杆9的外侧滑动连接,移动座10位于矩形槽8内,移动座10的外侧与矩形槽8的侧壁不接触,防脱块15的直径比圆形槽12的孔径小,防脱块15的直径比螺杆14的直径大,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简单的转动动作便可以旋转调节复合全息片3的倾斜角度,达到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员舒适观看,且便于对复合全息片3进行快换,给人们使用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满足使用需求。工作原理:使用时,正向转动旋钮13,旋钮13带动螺杆14转动,在开设在移动座10上的螺纹孔的作用下,螺杆14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柔性弯管,且柔性弯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U形卡座(4),且U形卡座(4)内插装有复合全息片(3),U形卡座(4)的两侧内壁上均粘接有弹性防滑胶垫(5),复合全息片(3)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弹性防滑胶垫(5)紧密接触,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6),且安装座(16)远离底座(1)的一侧与U形卡座(4)活动接触,安装座(16)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凹槽(6),U形卡座(4)靠近安装座(16)的一侧底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顶端与凹槽(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8),且矩形槽(8)靠近U形卡座(4)的一侧设置为开口,凹槽(6)的底部内壁和矩形槽(8)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9),两个定位杆(9)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移动座(10),移动座(10)远离底座(1)的一侧顶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远离移动座(10)的一端与U形卡座(4)的一侧相铰接,移动座(10)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12),安装座(16)的上方设有旋钮(13),旋钮(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底端延伸至圆形槽(12)内并固定连接有防脱块(15),移动座(10)螺纹套设在螺杆(1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体全息复用技术的可旋转光学显示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柔性弯管,且柔性弯管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发光二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有U形卡座(4),且U形卡座(4)内插装有复合全息片(3),U形卡座(4)的两侧内壁上均粘接有弹性防滑胶垫(5),复合全息片(3)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弹性防滑胶垫(5)紧密接触,底座(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16),且安装座(16)远离底座(1)的一侧与U形卡座(4)活动接触,安装座(16)的一侧底部开设有两侧均为开口设置的凹槽(6),U形卡座(4)靠近安装座(16)的一侧底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连接杆(7),连接杆(7)的顶端与凹槽(6)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凹槽(6)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矩形槽(8),且矩形槽(8)靠近U形卡座(4)的一侧设置为开口,凹槽(6)的底部内壁和矩形槽(8)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定位杆(9),两个定位杆(9)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移动座(10),移动座(10)远离底座(1)的一侧顶部铰接有两个倾斜设置的支撑杆(11),支撑杆(11)远离移动座(10)的一端与U形卡座(4)的一侧相铰接,移动座(10)的底部开设有圆形槽(12),安装座(16)的上方设有旋钮(13),旋钮(13)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