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豆苷元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传感
,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苷元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苷元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大量的植物和中草药中,例如葛根、红车轴草和紫花苜蓿等。大豆苷元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液粘度、加快微循环、降低血压、抗心律失常等。目前报道的检测大豆苷元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以及分子印迹电化学分析法等。分子印迹电化学分析法因将电化学传感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传统电化学分析法选择性差的弊端,而又能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因此在大豆苷元的检测当中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以沉淀聚合法以及电聚合法为主。利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时,往往需要加入交联剂以及引发剂,而过多的交联剂、引发剂则会使印迹空穴包埋过深,影响传质过程,不利于目标物的快速响应;电聚合法则是在电极上直接成膜的一种方法,制备过程也相对简单,但需要以电信号作为引发和驱动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苷元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将大豆苷元加入到Tris-HCl缓冲溶液当中,超声混合均匀后再分别加入盐酸多巴胺和氯铂酸溶液,于室温、搅拌条件下反应2.5-3.5h,得到负载有铂纳米粒子PtNPs的大豆苷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n(2)将氯化铜溶液加入到步骤(1)所述负载有铂纳米粒子PtNPs的大豆苷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当中,边搅拌边逐滴加入次磷酸钠溶液,并于40-50℃条件下搅拌反应1-2h,再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80-90℃,继续反应20-30min,之后离心、洗涤,用洗脱剂将大豆苷元除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苷元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大豆苷元加入到Tris-HCl缓冲溶液当中,超声混合均匀后再分别加入盐酸多巴胺和氯铂酸溶液,于室温、搅拌条件下反应2.5-3.5h,得到负载有铂纳米粒子PtNPs的大豆苷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
(2)将氯化铜溶液加入到步骤(1)所述负载有铂纳米粒子PtNPs的大豆苷元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溶液当中,边搅拌边逐滴加入次磷酸钠溶液,并于40-50℃条件下搅拌反应1-2h,再以1-5℃/min的速率升温至80-90℃,继续反应20-30min,之后离心、洗涤,用洗脱剂将大豆苷元除去,得到负载有PtNPs-Cu@Cu2O复合纳米多孔材料的大豆苷元分子印迹聚合物;
(3)将所述负载有PtNPs-Cu@Cu2O复合纳米多孔材料的大豆苷元分子印迹聚合物重新分散到二次水当中,取10μl滴涂到玻碳电极上,自然晾干,即得大豆苷元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Tris-HCl缓冲溶液的pH值为8.0-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