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894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凯式定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包括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储水式闭环冷却系统通过冷凝水管路连接有若干吸收单元,吸收单元上方均连接有冷凝管,冷凝管之间通过冷凝水管路依次连接,且最右侧的冷凝管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单元右侧设置有若干个蒸馏管,冷凝管通过管道与蒸馏管一一对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农化分析测中大量样品氮元素测定的需求,通过多联并行进行蒸馏,根据试验需要随时调整蒸馏吸收单元数量,实现高效率分析测试;可以实现多联并行蒸馏,并可根据实验需要增减吸收装置。

A multiple Kjeldahl nitrogen determin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
本技术涉及凯式定氮
,具体涉及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
技术介绍
凯氏定氮法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稳定可靠,在农化分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有蒸馏设备存在着效率低下,安全性低、冷凝性能差、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能一次处理一个样品,无法实现多联并行操作;内置电阻式加热及外置电炉加热法均无法实现断电保护,影响实现安全;同时必须通过自来水冷却,水资源浪费严重及常温下冷凝效率低,影响检验结果。目前急需一种可以根据需要多联并行的凯氏定氮蒸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包括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储水式闭环冷却系统通过冷凝水管路连接有若干吸收单元,吸收单元上方均连接有冷凝管,冷凝管之间通过冷凝水管路依次连接,且最右侧的冷凝管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单元右侧设置有若干个蒸馏管,冷凝管通过管道与蒸馏管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蒸馏管右侧设有蒸汽缓冲瓶,蒸汽缓冲瓶上侧连接有外排蒸汽冷凝管,外排蒸汽冷凝管下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相连接,外排蒸汽冷凝管上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相连接;在蒸汽缓冲瓶的右侧设置有反应炉,反应炉内设置有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且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与反应炉外的电流控制器电连接,蒸汽缓冲瓶通过管道与反应炉相连通,且该管道还通过高硼玻璃蒸汽管路与若干个蒸馏管相连通,所述外排蒸汽冷凝管通过管道与反应炉相连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储水箱、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械式热泵及冷却蒸发器构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吸收单元为高硼玻璃三角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冷凝管为高硼玻璃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高硼玻璃蒸汽管路上设置有第一三通阀,蒸汽缓冲瓶与反应炉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三通阀,外排蒸汽冷凝管与反应炉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蒸馏管通过聚四氟乙烯瓶塞进行密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效果是:所述反应炉为广口球型反应炉,由高硼玻璃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农化分析测中大量样品氮元素测定的需求,通过多联并行进行蒸馏,根据试验需要随时调整蒸馏吸收单元数量,实现高效率分析测试;可以实现多联并行蒸馏,并可根据实验需要增减吸收装置;可通反应炉内气压变化实现断电起保护作用;附属管路带有单向阀,通过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实现向反应炉内自行加水,过程无需断电或停止实验;自带储水箱,无需外接自来水,节约水源,仪器适应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2、吸收单元;3、冷凝管;4、蒸馏管;5、蒸汽缓冲瓶;6a、第一三通阀;6b、第二三通阀;6c、单向阀;7、外排蒸汽冷凝管;8、电流控制器;9、反应炉;10、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11、冷凝水管路;12、高硼玻璃蒸汽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包括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1,储水式闭环冷却系统1通过冷凝水管路11连接有若干吸收单元2,吸收单元2上方均连接有冷凝管3,冷凝管3之间通过冷凝水管路11依次连接,且最右侧的冷凝管3通过冷凝水管路11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1连接;所述吸收单元2右侧设置有若干个蒸馏管4,冷凝管3通过管道与蒸馏管4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蒸馏管4右侧设有蒸汽缓冲瓶5,蒸汽缓冲瓶5对外排蒸汽进行缓冲,收集冷凝水;蒸汽缓冲瓶5上侧连接有外排蒸汽冷凝管7,外排蒸汽冷凝管7在更换蒸馏管4时,对外排的蒸汽进行冷凝,减低外排量,外排蒸汽冷凝管7下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1相连接,外排蒸汽冷凝管7上部通过冷凝水管路11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1相连接;在蒸汽缓冲瓶5的右侧设置有反应炉9,反应炉9内设置有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10,且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10与反应炉9外的电流控制器8电连接,电流控制器8根据压力传感器反馈实现电流自动通断,蒸汽缓冲瓶5通过管道与反应炉9相连通,且该管道还通过高硼玻璃蒸汽管路12与若干个蒸馏管4相连通,所述外排蒸汽冷凝管7通过管道与反应炉9相连通。所述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1包括储水箱、冷却水循环系统、机械式热泵及冷却蒸发器构成,整个系统使用去离子水,内置可更换滤芯的过滤装置,为系统提供循环冷却水,通过自带的机械式热泵对水温进行控制,根据不同实验环境需要可在5-30℃内实现最佳冷凝温度,带低水位报警功能。所述吸收单元2为高硼玻璃三角瓶。所述冷凝管3为高硼玻璃材料制成,其具有硬度好、耐高温、性能佳等优点,为球型或蛇形内胆,提高冷凝效率。所述高硼玻璃蒸汽管路12上设置有第一三通阀6a,蒸汽缓冲瓶5与反应炉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三通阀6b,外排蒸汽冷凝管7与反应炉9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6c,第一三通阀6a可以控制管路蒸汽进入蒸馏管4,同时连接外置蠕动泵往蒸馏管4添加碱液;第二三通阀6b可以在更换蒸馏管4时控制管路蒸汽进入蒸汽缓冲瓶5,单向阀6c可以根据气压及水压自动控制冷凝水进入反应炉9,达到不停机自动加水目的。所述蒸馏管4通过聚四氟乙烯瓶塞进行密封,可以方便取出或更换蒸馏管4内样品。所述反应炉9为广口球型反应炉,由高硼玻璃材料制成,具有耐压力、抗腐蚀能力。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时:1、加入去离子水至最低水位线以上,启动储水式闭环冷却系统1,冷凝水管路11内产生压力,冷却水通过单向阀6c进入反应炉9;2、反应炉9水位线至最低位以上时打开电流控制器8,反应炉9内电阻发热管加热产生蒸汽,打开第二三通阀6b外排蒸汽;3、在蒸馏管4内加入样品,与胶塞密封连接后启动外置蠕动泵,通过第一三通阀6a往蒸馏管4加入碱液,关闭第二三通阀6b,打开第一三通阀6a,蒸汽由高硼玻璃蒸汽管路12进入蒸馏管4;4、氨的水汽混合物由蒸馏管4通过高硼玻璃蒸汽管路12进入冷凝管3,冷凝后进入吸收单位2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储水式闭环冷却系统通过冷凝水管路连接有若干吸收单元,吸收单元上方均连接有冷凝管,冷凝管之间通过冷凝水管路依次连接,且最右侧的冷凝管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单元右侧设置有若干个蒸馏管,冷凝管通过管道与蒸馏管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蒸馏管右侧设有蒸汽缓冲瓶,蒸汽缓冲瓶上侧连接有外排蒸汽冷凝管,外排蒸汽冷凝管下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相连接,外排蒸汽冷凝管上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相连接;在蒸汽缓冲瓶的右侧设置有反应炉,反应炉内设置有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且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与反应炉外的电流控制器电连接,蒸汽缓冲瓶通过管道与反应炉相连通,且该管道还通过高硼玻璃蒸汽管路与若干个蒸馏管相连通,所述外排蒸汽冷凝管通过管道与反应炉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联凯氏定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储水式闭环冷却系统通过冷凝水管路连接有若干吸收单元,吸收单元上方均连接有冷凝管,冷凝管之间通过冷凝水管路依次连接,且最右侧的冷凝管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连接;所述吸收单元右侧设置有若干个蒸馏管,冷凝管通过管道与蒸馏管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蒸馏管右侧设有蒸汽缓冲瓶,蒸汽缓冲瓶上侧连接有外排蒸汽冷凝管,外排蒸汽冷凝管下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相连接,外排蒸汽冷凝管上部通过冷凝水管路与储水式闭环冷却循环系统相连接;在蒸汽缓冲瓶的右侧设置有反应炉,反应炉内设置有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且电阻发热管及压力传感器与反应炉外的电流控制器电连接,蒸汽缓冲瓶通过管道与反应炉相连通,且该管道还通过高硼玻璃蒸汽管路与若干个蒸馏管相连通,所述外排蒸汽冷凝管通过管道与反应炉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嘉宇区惠平周柳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