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634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3:10
一种电驱动泵,包括散热组件和电控板,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散热片位于第一金属板的第一表面,导热部与第一金属板的第二表面接触并固定设置,这样导热部能够将电控板产生的热量传动给散热部,散热部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电控板的寿命以及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

Electric drive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泵(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07-06,申请号为201510393337.8,名称为“叶轮、离心泵以及电驱动泵”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泵,具体应用于热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电驱动泵已经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泵,并被大量运用于热循环系统中。电驱动泵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无极调速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电控板控制电驱动泵的运行,电控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热量,不及时散热会导致电控板过早损坏以及控制精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控板,并设置散热组件对电控板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控板,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体侧壁以及电机壳体底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包括所述电机壳体侧壁和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导热部接触并固定设置。本申请的电驱动泵,包括散热组件和电控板,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散热片位于第一金属板的第一表面,导热部与第一金属板的第二表面接触并固定设置,这样导热部能够将电控板产生的热量传动给散热部,散热部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电控板的寿命以及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驱动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的底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第一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第二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2所示第二部分的顶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所示永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第二端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永磁体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所示第一端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同时示意图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图13是图1所示电机壳体与散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电机壳体与散热组件组合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电机壳体与散热组件组合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3所示散热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3所示导热部的第二金属板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导热部的第二金属板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一种电驱动泵100的结构示意图,电驱动泵100包括叶轮腔盖10、隔离套20、电机壳体30、泵轴40、转子组件50、定子组件60、电控板70、散热组件80;泵内腔包括叶轮腔盖10、电机壳体30之间的空间,隔离套20将泵内腔分隔为流通腔91和容纳腔92,流通腔91内可以有工作介质流过,转子组件50设置于流通腔91,容纳腔92无工作介质通过,定子组件60和电控板70设置于容纳腔92内;泵轴40与隔离套20注塑固定,转子组件50可以围绕泵轴40转动,转子组件50与定子组件60通过隔离套20隔开,定子组件60与电控板70电连接,电控板70与外部线路通过插接件连接,散热组件80用于将电控板70热量传递并散热,散热组件80与电机壳体30固定安装。本实例中,电驱动泵100为内转子式电驱动泵,内转子式电驱动泵是指以泵轴40为中心轴,转子组件50比定子组件60更靠近泵轴40设置。本实施例中,泵轴40相对于隔离套20固定设置,转子组件50可相对于泵轴40转动;当然泵轴40也可以通过轴套相对于隔离套20转动,转子组件50与泵轴40相对固定并随泵轴40一起转动。图2至图9为转子组件5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转子组件50包括两部分注塑件,分别是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通过焊接固定;第一部分51包括上盖板11和叶片12,第一部分51一体注塑成形,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注塑材料为包括聚苯硫醚塑料(简称PPS塑料)和玻璃纤维的混合物;第二部分52包括永磁体21和下盖板13,第二部分52以永磁体21为注塑嵌件经过注塑含有PPS塑料和碳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另外注塑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机械性能相对较好的热塑性材料;参见图3,转子组件50按功能包括叶轮1和转子2,叶轮1包括上盖板11、叶片12以及下盖板13,转子2包括永磁体21;本实施例中,永磁体21大致为环状结构,永磁体21经注塑成形,当然转子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本实施例中,叶轮1除上盖板以外的部分与永磁体21注塑为一体并用于电驱动泵上,但是叶轮1也可以单独成形并用于其他离心泵上,不限于电驱动泵,不限于与转子2一体成形。参见图3,叶轮1包括叶轮进口15、上盖板11、叶片12、下盖板13、叶轮出口14,叶片12设置于上盖板11和下盖板13之间,上盖板11成形有叶轮进口15,在上盖板11和下盖板13之间以及相邻叶片12的在上盖板11的外边缘处形成有多个叶轮出口14,相邻叶片12之间形成多个叶轮通道,叶轮通道连通叶轮进口15和其中一个叶轮出口14,叶轮通道的上、下侧经上盖板11、下盖板13、该叶轮通道两侧的叶片侧壁封闭。参见图3、图5和图6,上盖板11大致呈圆环状,上盖板11包括平面部111和弧面部112,平面部111包括上平面1111和下平面1112,弧面部112包括第一弧面部1121和第二弧面部1122,第一弧面部1121与上平面1111连接并光滑过渡,第二弧面部1122与下平面1112连接并光滑过渡,弧面部112围绕形成叶轮进口15;叶片12与上盖板11的下平面1112或者与下平面1112和第二弧面部1122注塑固定;参见图3,在叶轮进口15的侧壁处,叶轮1包括与叶轮进口15的侧壁相切的竖直部分113,实质上竖直部113为上盖板11与叶片12的部分连接部,这样有利于叶轮1的第一部分51的脱模。本实施例中,平面部111与水平面有一定的角度,叶片12与水平面大致呈垂直设置;上盖板11的外缘大致为直径为Φ1的第一圆周,叶轮的直径等于第一圆周的直径,也相当于叶片12外边缘的尾部所形成的虚拟圆的外径。参见图2和图6,叶片12包括长叶片121和短叶片122,长叶片121呈圆弧状,短叶片122也呈圆弧状,长叶片121的弧长大于短叶片122的弧长,长叶片121沿叶轮1圆周等间隔分布,短叶片122沿叶轮1圆周等间隔分布,长叶片121与短叶片122的数量相同,长叶片121和短叶片122沿叶轮2圆周间隔分布,即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控板,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体侧壁以及电机壳体底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包括所述电机壳体侧壁和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导热部接触并固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控板,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体侧壁以及电机壳体底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包括所述电机壳体侧壁和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导热部接触并固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边缘与所述电机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大致平齐设置或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的延伸部内,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内边缘相对外边缘靠近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中心设置;所述散热片自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边缘至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内边缘排布有至少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大致呈扇面状,所述第一金属板外边缘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内边缘的弧长,每层散热片呈圆弧排布,自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外边缘到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内边缘,所述散热片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散热片的高度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设置有散热组件安装部,所述散热组件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扇面孔,所述电机壳体的底部的外表面成形有自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外表面凹向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的台阶面,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内表面成形有凸出至所述电机壳体内腔的凸起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