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泵(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07-06,申请号为201510393337.8,名称为“叶轮、离心泵以及电驱动泵”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泵,具体应用于热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电驱动泵已经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泵,并被大量运用于热循环系统中。电驱动泵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无极调速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电控板控制电驱动泵的运行,电控板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热量,不及时散热会导致电控板过早损坏以及控制精度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控板,并设置散热组件对电控板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控板,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体侧壁以及电机壳体底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包括所述电机壳体侧壁和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控板,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体侧壁以及电机壳体底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包括所述电机壳体侧壁和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导热部接触并固定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驱动泵,包括电机壳体和电控板,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电机壳体侧壁以及电机壳体底部,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包括所述电机壳体侧壁和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围成的空间,所述电控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部和散热部,所述导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部,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金属板和散热片,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散热片分布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导热部接触并固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边缘与所述电机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大致平齐设置或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边缘位于所述电机壳体的侧壁的外表面的延伸部内,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内边缘相对外边缘靠近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中心设置;所述散热片自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边缘至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内边缘排布有至少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大致呈扇面状,所述第一金属板外边缘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一金属板内边缘的弧长,每层散热片呈圆弧排布,自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外边缘到靠近所述第一金属板内边缘,所述散热片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散热片的高度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驱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设置有散热组件安装部,所述散热组件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扇面孔,所述电机壳体的底部的外表面成形有自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外表面凹向所述电机壳体的内腔的台阶面,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内表面成形有凸出至所述电机壳体内腔的凸起环。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