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成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450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成型方法。该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包括用于设置于钢框架结构的上钢梁和下钢梁之间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竖撑部及限位部,限位部的第一端用于与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一者连接,竖撑部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另一者及限位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竖撑部的一端与限位部的第二端套接,竖撑部的该端与限位部的第一端之间具有可滑移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便于统一支撑组件的截面规格,实现标准化设计和规模化加工生产,同时能够减小建筑维护墙体的厚度,增加实际建筑使用面积,并且构造形式简单,传力明确,易于安装施工。

Steel frame structure supporting device, steel frame structure and forming method of steel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钢框架结构及钢框架结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延性好、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等特点,且对建筑场地适应性强、地基要求低,可降低基础造价,减少运输和吊装费用,提高住宅的抗震性能。同时,钢结构住宅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要求,发展钢结构住宅产业,对于去除过剩产能、储备钢材资源具有战略意义。装配式钢结构复合支撑墙住宅体系是在传统钢框架体系中添加若干支撑架,使之与钢框架结构有机结合,形成复合支撑墙体系,支撑架在体系中能够有效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减小框架柱截面,解决凸梁凸柱问题。支撑架除了在地震、风荷载等水平荷载作用时发挥作用外,也承担了一部分恒、活竖向荷载。当结构楼层较多时,随着竖向变形的逐层累积,底部的支撑架承担恒、活荷载下的轴向力的比例不断加大。对于支撑架承担的较大的轴向施工荷载,现有的应对方式是增大支撑架的截面。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底部楼层的支撑架截面过大,支撑架截面规格变化过多,影响标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钢框架结构的上钢梁和下钢梁之间的支撑组件;/n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撑部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用于与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竖撑部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另一者及所述限位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竖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的第二端套接,所述竖撑部的该端与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之间具有可滑移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于钢框架结构的上钢梁和下钢梁之间的支撑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竖撑部及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用于与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竖撑部的两端分别用于与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另一者及所述限位部的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竖撑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的第二端套接,所述竖撑部的该端与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之间具有可滑移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撑部用于与所述限位部连接的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竖撑部通过所述定位件与所述限位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连接上钢梁和下钢梁中的一者与所述限位部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竖撑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所述限位部套接于所述竖撑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斜撑部,所述斜撑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撑部的中部,所述斜撑部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于钢框架结构的上钢梁和钢柱的交接处,或者,所述斜撑部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于钢框架结构的下钢梁和钢柱的交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框架结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撑部成夹角设置,两个所述斜撑部中的一者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于钢框架结构的上钢梁和钢柱的交接处,两个所述斜撑部中的另一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宇温凌燕徐小燕李娜王安彬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中电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