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及拼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填充墙组合体系及拼装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及拼装方法。
技术介绍
框架、框剪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填充墙属于墙体工程,该分部工程中涉及到诸多墙体施工和节点构造要求。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重量由梁柱承担,填充墙不承重。框架结构分全框架和半框架,全框架没有承重墙,半框架有承重墙。墙体按照结构受力情况不同,有承重墙、非承重墙之分。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幕墙。凡分隔内部空间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承受的墙称为隔墙;框架结构中填充在柱子之间的墙称框架填充墙。而主要悬挂于外部骨架间的轻质墙称幕墙。现有填充墙结构存在设计不合理,拆卸过程耗时耗力,连接不可靠可靠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及拼装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框架柱模块KZ、地基梁模块DKL、填充墙下部模块QT1、填充墙 ...
【技术保护点】
1.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框架柱模块KZ、地基梁模块DKL、填充墙下部模块QT1、填充墙上部模块QT2、圈梁模块QL、构造柱模块GZ,所述框架柱模块KZ榫接于独立基础模块DJ之上,所述地基梁模块DKL、圈梁模块QL相互平行榫接于两个框架柱模块KZ之间,所述构造柱模块GZ榫接于地基梁模块DKL和圈梁模块QL之间,所述填充墙下部模块QT1和填充墙上部模块QT2安装于地基梁模块DKL、圈梁模块QL、框架柱模块KZ、构造柱模块GZ共同形成的框架空间内,所述构造柱模块GZ的侧面设置有马牙槎(12)和用于安装构造柱时伸出墙体端面的拉结筋(16)可以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独立基础模块DJ、框架柱模块KZ、地基梁模块DKL、填充墙下部模块QT1、填充墙上部模块QT2、圈梁模块QL、构造柱模块GZ,所述框架柱模块KZ榫接于独立基础模块DJ之上,所述地基梁模块DKL、圈梁模块QL相互平行榫接于两个框架柱模块KZ之间,所述构造柱模块GZ榫接于地基梁模块DKL和圈梁模块QL之间,所述填充墙下部模块QT1和填充墙上部模块QT2安装于地基梁模块DKL、圈梁模块QL、框架柱模块KZ、构造柱模块GZ共同形成的框架空间内,所述构造柱模块GZ的侧面设置有马牙槎(12)和用于安装构造柱时伸出墙体端面的拉结筋(16)可以通过构造柱的第一凹槽(13),所述填充墙体上部模块QT2的上部与圈梁模块QL榫接,其下部与填充墙下部模块QT1的上部榫接,所述填充墙下部模块QT1的下部与地基梁模块DKL榫接,填充墙下部模块QT1的顶面和填充墙体上部模块QT2的底面各设有两条墙体拉结筋的第二凹槽(7),且同一侧端面均设有用于构造柱模块GZ的马牙槎(12)通过的第三凹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基础模块DJ采用设有垫层的锥形独立基础,锥形独立基础的顶面设有连接榫头(1),通过连接榫头(1)插入至上方框架柱模块KZ底面的榫槽内实现基础与框架柱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模块KZ的底面设有与下方锥形独立基础连接的榫槽,且其侧面靠近柱下部位置设有与地基梁模块DKL连接的第一榫槽(3)、靠近柱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固定填充墙内拉结筋的孔槽(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梁模块DKL的两头设置第一榫头(4),通过第一榫头(4)插入至所述框架柱模块KZ侧面靠近下部位置的第一榫槽(3)内,实现地基梁与框架柱之间连接;地基梁顶面的靠近两端各设有一个用于与填充墙体下部模块QT1连接的第二榫头(5),中间设有用于固定构造柱模块KZ的卡头(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装式填充墙组合体系,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