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华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443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包括SCFST预制柱、可更换钢梁、钢梁。SCFST预制柱包括钢管、钢筋笼和柱芯。SCFST预制柱与可更换钢梁通过摩擦板固定连接,在摩擦上预留孔洞通过螺栓进行预制柱与可更换钢梁的连接;可更换钢梁与钢梁的连接为可更换钢梁与钢梁直接通过设置的摩擦板连接;预制柱的上下柱端连接为在柱端设置口径一样的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并能精准定位柱芯于柱的轴心位置,法兰盘处均设置有加筋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框架结构既能采用内填料石提高柱承载力,提高整体框架抗震性能,更能实现SCFST柱的预制,实现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的可装配,在安装过程中仅用螺栓安装,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A prefabricated column steel beam hybrid frame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合结构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领域当前的发展趋势,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方向。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具有施工节奏快,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其主要核心就是减少现场工作量,简化现场施工工作。SCFST柱属于组合结构形式,将拆除石结构建筑中遗留下来的料石二次利用,即能提高组合结构的抗压能力,又能大大减少混凝土用量,适应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但是内填料石钢管混凝土组合柱要求精细化施工,所以简化内填料石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施工工艺是一关键性技术。目前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框架主体受到了破坏,虽然框架结构不会发生整体倒塌,但是震后修复难以进行,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对框架结构进行变形集中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于SCFST组合柱不易现场施工,组合框架结构变形集中控制差,顺应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及其建造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和钢梁,所述预制柱包括空心的钢管、柱芯、钢筋笼,所述柱芯通过所述钢筋笼吊装并定位于所述钢管的轴心,所述钢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用于上下柱端的连接;沿所述钢管外壁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与所述钢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柱和钢梁,所述预制柱包括空心的钢管、柱芯、钢筋笼,所述柱芯通过所述钢筋笼吊装并定位于所述钢管的轴心,所述钢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用于上下柱端的连接;沿所述钢管外壁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与所述钢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上下部靠近端点处分别设置有灌浆孔和出浆孔,灌浆段位于所述灌浆孔和出浆孔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芯为多段截面相同的料石堆叠而成,且在相邻两段料石之间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填充于所述钢管内壁与柱芯外侧壁之间,且所述混凝土层的填充高度在所述预制柱上下两端的灌浆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的边缘处设置有加筋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柱-钢梁混合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为两叉或三叉式连接段,各叉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连接段的各叉末端焊接有摩擦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阳李鑫叶勇郭子雄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