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预烘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360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布料预烘干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立板和位于右侧的右立板,所述左立板、右立板的上部设置有顶板,其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左立板、右立板之间设置有转向传送辊,所述左立板、右立板前端均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沿其滑动的移动架体,所述移动架体上并排设置有Ⅰ号风机、Ⅱ号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块竖向板和一个横向板组成一个移动架体,通过导向杆实现靠近或者远离箱体,通过两个连接臂实现对上分风板、下分风板的安装,上分风板、下分风板能够对Ⅰ号风机、Ⅱ号风机的出风进行分隔导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传送预烘干,填补了现在的技术空白点。

Cloth pre drying 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布料预烘干架
本技术属于布料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布料预烘干架。
技术介绍
布卷展开印染后需要对布料进行烘干,而目前的做法就是将布料传送至烘干箱,然后通过多组传送辊实现布料的层折回路,从而提高布料在烘干箱内的时间,而目前并没有一种在进入烘干箱之前预处理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布料预烘干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布料预烘干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立板和位于右侧的右立板,所述左立板、右立板的上部设置有顶板,其下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左立板、右立板之间设置有转向传送辊,所述左立板、右立板前端均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设置有沿其滑动的移动架体,所述移动架体上并排设置有Ⅰ号风机、Ⅱ号风机。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体包括两块竖向板和一个横向板,所述竖向板中形成通孔,导向杆与上述通孔间隙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左立板、右立板侧壁处设置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之间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上分风板和向下弯曲的下分风板,所述上分风板、下分风板横置在Ⅰ号风机、Ⅱ号风机出风口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臂呈L型焊接在左立板、右立板侧壁处。进一步的,所述上分风板、下分风板与连接臂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且上分风板、下分风板的截面形状为人字形。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杆的自由端处设置有支撑用的支撑块。进一步的,所述左立板、右立板、顶板、底板围合形成箱体,所述箱体的背部设置有过渡弧形板。进一步的,所述转向传送辊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环。本技术通过两块竖向板和一个横向板组成一个移动架体,通过导向杆实现靠近或者远离箱体,通过两个连接臂实现对上分风板、下分风板的安装,上分风板、下分风板能够对Ⅰ号风机、Ⅱ号风机的出风进行分隔导向,本技术能够实现传送预烘干,填补了现在的技术空白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去除移动架体后的主视图;其中:1左立板2右立板3顶板4底板5转向传送辊6限位环7导向杆8移动架体9Ⅰ号风机10Ⅱ号风机11过渡弧形板12支撑块13连接臂14上分风板15下分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布料预烘干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立板1和位于右侧的右立板2,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的上部设置有顶板3,其下部设置有底板4,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之间设置有转向传送辊5,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前端均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上设置有沿其滑动的移动架体8,所述移动架体8上并排设置有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所述移动架体8包括两块竖向板和一个横向板,所述竖向板中形成通孔,导向杆7与上述通孔间隙配合。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侧壁处设置有连接臂13,所述连接臂13之间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上分风板14和向下弯曲的下分风板15,所述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横置在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出风口处。所述连接臂13呈L型焊接在左立板1、右立板2侧壁处。所述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与连接臂13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且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的截面形状为人字形。所述导向杆7的自由端处设置有支撑用的支撑块12。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顶板3、底板4围合形成箱体,所述箱体的背部设置有过渡弧形板11。所述转向传送辊5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环6。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中均嵌装有轴承,所述转向传送辊5两端插入到轴承中。所述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均为市售热风风机,所述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上端低于转向传送辊5的上辊面,所述移动架体8中的横向板高于转向传送辊5的下辊面。所述移动架体8能够沿着两根导向杆7进行滑动调节,如图3所示,工作状态下,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的一部分进入到箱体中。所述上分风板14将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吹出的风导向至布料进入的下端,所述下分风板15将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吹出的风导向至布料转向传出的上端,所述布料进入和布料转向传出是相对于转向传送辊5。所述导向杆7与左立板1、右立板2之间均为垂直关系,且导向杆7与左立板1、右立板2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所述支撑块12与导向杆7的自由端非固定连接,仅是在尺寸上进行设计从而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块12上端形成凹槽,所述导向杆7放置在凹槽中。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布料手动穿过,其针对于预烘干架的穿布顺序是,如图2、图3所示,从右向左进入到箱体的转向传送辊5上,绕过转向传送辊5后,通过移动架体8下部中空位置。然后,沿着导向杆7调节移动架体8的位置,确保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的一半进入到箱体中。最后,启动传送,并启动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将出口风进行横向分隔导向,从而实现布料的预烘干。本技术通过两块竖向板和一个横向板组成一个移动架体,通过导向杆实现靠近或者远离箱体,通过两个连接臂实现对上分风板、下分风板的安装,上分风板、下分风板能够对Ⅰ号风机、Ⅱ号风机的出风进行分隔导向,本技术能够实现传送预烘干,填补了现在的技术空白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布料预烘干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立板(1)和位于右侧的右立板(2),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的上部设置有顶板(3),其下部设置有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之间设置有转向传送辊(5),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前端均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上设置有沿其滑动的移动架体(8),所述移动架体(8)上并排设置有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n

【技术特征摘要】
1.布料预烘干架,包括位于左侧的左立板(1)和位于右侧的右立板(2),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的上部设置有顶板(3),其下部设置有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之间设置有转向传送辊(5),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前端均设置有与其垂直的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上设置有沿其滑动的移动架体(8),所述移动架体(8)上并排设置有Ⅰ号风机(9)、Ⅱ号风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预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体(8)包括两块竖向板和一个横向板,所述竖向板中形成通孔,导向杆(7)与上述通孔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料预烘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1)、右立板(2)侧壁处设置有连接臂(13),所述连接臂(13)之间设置有向上弯曲的上分风板(14)和向下弯曲的下分风板(15),所述上分风板(14)、下分风板(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辉饶春磊李福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朗福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